以關公卓刀於地得泉而聞名,市級文物,湖北武漢洪山卓刀泉寺

2020-01-14     視覺秀旅遊

卓刀泉寺,(又名御泉寺、玉泉寺、泉寺、關廟),位於湖北武漢洪山區卓刀泉南路上、伏虎山西麓,始建於宋代,以關公卓刀於地得泉而聞名,歷史上曾是風景秀麗、香火旺盛、遊人如織的旅遊勝地,1959年把它定為武漢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12月3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三國傳說·卓刀泉傳說"項目成功入選。


明景泰六年(1455年)《寰宇通志》記載:"在府城東十里,漢昭烈郊壇上。世傳關羽曾卓刀於此,有廟在泉上。"清康熙時杜毓秀纂《武昌府志》載:"卓刀泉,縣東十五里,為漢昭烈郊壇,壽亭候關羽行軍卓刀壇下,有泉出焉。"又據清光緒九年(1883年)所存之"卓刀泉記"載:"城東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勝跡也。昔漢壽亭侯關羽治兵江陵時,卓刀於此,故名。"據此人們傳說:在東漢末年,關羽曾駐兵於此,因天旱無水,兵干馬渴,關羽一急之下,卓刀於地,頓時水涌成泉,後來人們便把此泉取名為"卓刀泉"。為紀念關羽,宋時在此泉建寺,名曰"御泉寺"。


卓刀泉井深約三丈,據碑文記述,泉水"冬溫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飲之可療疾。"明初,楚昭王朱幀遊覽至此,飲泉水,贊其甘甜可口,於是為此泉築井台,修石欄,建造井亭,並親書"卓刀泉"三字,刻於石欄之上。寺雖小但是裡邊的景觀可是不少,如"大雄寶殿"、"桃園閣"、"三聖殿"、"九龍岩"、"漢昭烈郊壇"、"百福照壁",憨山大師"醒世歌"等。


主要景觀;寺碑;曾經的古卓刀泉寺古道,歷來為武漢鄂東乃至江浙的唯一通道;如今的卓刀泉路,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好一派繁榮景象。鬱鬱蔥蔥的桂子山和巍峨的伏虎山,被卓刀泉路隔離開來,兩兩相望。古卓刀泉寺背倚伏虎山,守望桂子山,卓然獨立。四周松柏繚繞,拔地參天,每當煙開日出,天朗氣清,則百鳥騰聲,歡如樂作。及微風披拂,而雲飛濤涌,谷應山鳴。其澎湃之聲,恍如萬馬奔馳,雜沓而至。往往呼吸之頃,百靈變幻,莫測其端,詞客騷人,靡不以得睹斯泉為快。"其美麗壯觀之景致,令人神往,"故游其間者,恆累宿不能去"。

寺內"三寶"其一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關公青銅神像;

其二就是楚昭王朱楨題字的"卓刀泉";其三是在一般寺院中難得一見的珍品--男身觀音像。除了這三寶之外,來到寺院內,還可以感受廟前的泉水淙淙,廟周的古木森森和寧靜幽閒的山野情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fbyoG8BUQOea5OwSG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