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世界之端

2019-12-13   觀心得自在

書名:感知新世界(感知論第一部)

作者:王建平

出版社:中國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06-01

世界之端

直到現在,世界仍然是一個無端的存在,這讓人十分不安,卻又十分無奈,無論人怎樣思考,無論科學手段怎樣高明,始終無法找到世界存在的開端。這個結果不但使人鬱悶,更使一切存在無根無據,失去了必須的神聖和正義。人無端的生存在無端的世界裡,這種無奈的尷尬處境讓智慧的人類情何以堪!

找不到存在的依據和端點讓人們追問"為什麼"終止,人只好追求"怎麼辦?",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就是怎麼辦的答案。怎麼辦占據和使用了人的全部注意力,無端被忽略了,無端竟成了默認的前提和被接受的事實,無端成了當然的存在。從無端開始建構的怎麼辦逐漸取得了神聖和正義的名分,人把無端的存在當成天經地義,人甚至不把無端看作受虐而看作是無窮的機緣。聰明的人把世界的開端問題寄存在客觀與上帝之處,人自己則可以不再為世界的存在擔當任何責任。

即便如此,存在端點的邏輯不會消失,世界的端點仍然在最初的最初、開始的開始、宇宙的起點、物質的來源……致命的是在這個邏輯上,一切存在永遠有無窮的端點,這意味著存在永無端點。

在思辨上,人不能夠容忍端點存在的無理性,卻能夠容忍對端點追問的無理性。原來,追問一切存在開始的本身就是無理的,當然也是不可能得到結果的。事實上,沒有物質存在的開始,只有追問的開始。追問始於人,人始於感知。

只有感知的開始,而沒有物質存在的開始。人追究離開感知的存在,是出於什麼理性?這感知以外的理性何以成立?人如何感知到此種理性?人完全沒有料到,人類約定的世界觀根本就無理,人幾乎全數掉進了認識的陷阱里。

宇宙新觀

宇宙怎麼開始?怎麼產生?這似乎是個科學問題,科學要回答這些問題要靠儀器、算式、數據來證明,這純粹就是將科學逼上絕路,一頭扎進無窮無限的困境。當然,弔詭的是,科學並沒有因為不可能而卻步,相反非常亢奮,真以為自己的數據可以解釋一切,比如興奮地發現宇宙大爆炸的奇點。但人們卻不關心奇點的存在,卻關心奇點為什麼存在?奇點之前有什麼?語塞的科學只得尷尬地回到天文數字里。

將奇點當作上帝擲出的骰子是不負責任的搪塞,將奇點看作是偶然產生更是害人不淺,如果一切出自於一個偶然,那此後所有的荒唐都有了當然的理由。但是,真要在物質來由的理論上窮追不息,那科學將如必死之士一去不返。

更致命的是這樣的宇宙觀給人帶來的生存立場和生存態度,科學可以把宇宙暫時關進實驗室里,但人不行,人沒有明確的宇宙觀以什麼立場和態度去生活?於是,人在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看來宇宙不是物質問題,也不是精神問題,人們在這兩個觀念上已經吃夠了苦頭。宇宙觀是生存的根本問題,是人的生存根基問題。人具有什麼宇宙觀就具有什麼生存立場和生存態度,這跟科學方法沒有關係,跟人成為什麼人、構成什麼生存形態有直接關係。

人追問宇宙的起源有什麼用?絕不是為給科學答案交卷,人是在質疑自身為什麼成為現在,是人為了弄明白自己是什麼。宇宙是人的始祖還是人生存的家園?前者是人的推測,後者是人所處的事實。人與宇宙的關係是來源關係還是對應關係?

宇宙怎麼開始存在和人怎麼知道宇宙存在的開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人肯定是從自己的感知中獲悉了宇宙存在的開端,人進而猜想自己感知以前宇宙的存在。感知中的宇宙從感知開始,感知以外的宇宙誰知道它怎麼開始?感知外的宇宙怎麼讓人感知?這是邏輯的難題,因為人無論如何不能到達感知以外,只能最大限度地擴展感知。感知有始點嗎?回答是肯定的,現在就是感知的始點。人追究宇宙的始點不是和科學較勁而是和邏輯較勁,邏輯上宇宙永無始點。

人無奈地只能回到感知的範圍以內,人可以一再擴大感知的範圍,但人永遠無法超越感知。所以,一切都只能從感知開始,到感知結束。而人感知到的一切,無論簡單還是複雜,都是感知的結果,人總是誤以為這個結果沒有限制,是所謂"客觀存在",對人以外的所有對象都同樣存在。這當然是個誤會,人感知到的宇宙只對於人有意義。

所以,人的宇宙觀只能是現在觀,只能是人的感知觀。宇宙始於感知,終於感知,這不是科學能夠證明的,也不能由邏輯來證明,只有人本身能夠證明,人的感知生存能夠證明,只有人能對自己證明。這絕不是唯心主義觀念,宇宙的存在相對於生命的感知,並不是相對於人的精神意志,人只有作為生命感知的一員才能具有正確的宇宙觀。

宇宙只相對生命的感知存在,其餘的猜測虛構均毫無意義。人盡可感知宇宙無窮的奧秘,但不可再將宇宙推給客觀、上帝甚至偶然。這個宇宙必然存在,因為感知它的主人——生命和人已經存在。現在已經存在,所有的存在都只能指向現在,現在包含了所有的存在。

(摘自:王建平著 感知新世界(感知論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