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這一片魚塘,美得像公園!

2020-07-14     上海崇明

原標題:崇明這一片魚塘,美得像公園!

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廟鎮南星村的上海瑞缽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只見一群群魚兒在清澈池水中愉快地玩耍。

走進合作社,繁茂的綠植、各色的花卉布滿田埂小道。魚塘水面上,4台增氧機正在「轟轟」運轉,尾水處理系統噴著水花凈化著水質,水生植物鬱鬱蔥蔥,池水清澈見底,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儼然一個水清景美的濕地公園。這裡就是崇明首個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示範基地。

「看,魚塘排出的養殖尾水經過沉澱池、過濾壩、曝氣池、水生生物處理池等設施的層層處理後,明顯變得清澈了。」合作社負責人張宏輝在現場向記者介紹,基地尾水治理工程主要通過集水預處理溝、農田退水溝、曝氣懸浮床溝、穩定調節溝、景觀濕地林五個單元,採用物理、生態的立體凈化模式,對池塘尾水進行高效凈化處理。

基地占地面積近700畝,包含75畝林地、390畝水產養殖區、200畝農田及河道面積。自去年啟動尾水治理以來,基地充分利用現有農田水溝、水產養殖排放溝及周邊林地,實現污染零排放。基地植物配置以「四季常綠,三季開花」為主,體現崇明生態農業特色。此外,在末端設置尾水自動檢測系統,檢測達標的排放或回收補水,不達標的進行第二次循環處理。

「基地還建立了養殖物聯網系統,實現池塘養殖水在線監測、增氧、投飼無線遠程監控,智能增氧控制,進水、排水水質監測報警系統,推動水產養殖智能化管理。」張宏輝說,「養殖尾水治理後,魚塘的水質明顯提升,養殖的草魚、鯽魚等存活率更高,魚的肉質也更為緊實,很受市場歡迎。」

近年來,崇明區積極推進綠色、生態養殖模式,通過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技術,促進養殖生產向集約型轉變,實現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形成「以點帶面、示範帶動、整體推進」的推廣效應,提升漁業養殖水環境質量,推動綠色漁業發展。

作者:朱敏歡 顧益琴

攝影:徐平

編輯:周天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W8xUnMBiuFnsJQVJe3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