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時,別用這3種方法哄孩子,這是火上澆油

2019-05-18     沛澤媽讀心理

嘟嘟感冒剛好,還有些咳嗽。今天,媽媽帶他出去玩時,看到小夥伴吃冰棍,他吵著也要吃,「寶貝,你還有些咳嗽,不能吃冰棍,等我們好了再吃」。4歲的嘟嘟開始大哭,「我要吃,我要吃。」不一會兒就哭得滿頭大汗。

「別哭了,媽媽答應你病好了,就給你買好不好?」媽媽依然耐心地用商量的口吻和嘟嘟講道理,嘟嘟根本聽不進去,哭地更厲害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像唐僧念經一樣,重複著一句話:「我要吃,我要吃。」

「這孩子脾氣真大,讓他哭一會兒就好了。」一旁的寶媽給嘟嘟的媽媽出了個主意,「不行,我兒子脾氣特別犟,我要是不哄他,他能哭半個多小時。」嘟嘟的媽媽嘆了一口氣,抱起了嘟嘟,嘟嘟的雙手在媽媽的身上亂抓。

不少家長在面對寶寶發脾氣時,會感到束手無策,看著寶寶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十分心疼,耐心地和寶寶講道理、哄寶寶,卻常常事與願違,越哄哭得越厲害。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不哭了呢?

3種錯誤的哄孩子方法,讓孩子越哄越哭

孩子越哄越哭,說明我們哄孩子的方法有問題,家長朋友們在哄孩子時,經常會犯三種常見的錯誤。

1.不停地對孩子說「別哭了」

孩子一哭,天使瞬間變惡魔,家長就炸毛,腦袋嗡嗡響。所以,家長會脫口而出,「別哭了,我的小祖宗。」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孩子是不可能向成年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他們心情不好,就會立馬大哭,他們會通過哭來表達內心的不滿,也會把哭當成「要挾」父母的一種方式,因為有些時候父母為了讓孩子不再哭了,會選擇妥協。

比如,孩子已經吃了兩塊糖了,還要吃,不給就哭,可你又有工作要忙,實在受不了孩子在你身邊大哭不止,你可能就會對孩子說:「別哭了,允許你再吃一塊,下次不能這樣了。」那麼,下次孩子的要求在得不到滿足時,他會哭地更厲害,因為他已經嘗到甜頭了。

2.把零食、玩具作為哄孩子的法寶

小區里有一位阿姨,每次帶孩子在小區里散步都會帶上糖果、餅乾、水果等好幾種零食,孩子一哭,就拿出零食哄孩子,「寶貝,別哭了,奶奶給你拿好吃的。」漸漸地,這個孩子和別人吵了架之後,就跑去找奶奶拿吃的,每次都吃很多。

這不僅影響了孩子正常的一日三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形成了條件反射,即生氣就吃零食,把吃零食當成了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也有的家長孩子一哭,就用買玩具來哄孩子,這是一樣的道理,說不定以後孩子長大了,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會無節制的瘋狂購物呢!

3.通過打罵、嚇唬孩子不許哭

莉莉小時候特別愛哭,每次一哭起來就沒完沒了,很讓人抓狂。有一次,莉莉又因為一點小事哭了起來。媽媽特別生氣地對女兒說:「你要是再哭,我就把你關進小黑屋」,可莉莉還是哭個不停,媽媽一氣之下,就將孩子關進了衛生間,並關上了衛生間的燈。一開始莉莉還大聲哭泣,過了一會兒,莉莉只敢低聲抽噎了,媽媽進去一看,孩子渾身不停地發抖,褲子也尿濕了。

孩子一哭一鬧,很容易讓家長情緒失控,採取嚇唬或者打罵孩子的方式來迫使孩子停止哭泣,或許這個方法在某些時候很奏效,但是孩子停止了哭聲,並不意味著不良情緒就發泄出去了,將不良情緒壓抑下來,越積越多,就像一個定時炸彈,早晚會爆炸的。或許孩子不再哭了,但他有可能通過摔東西或者自我傷害的方式來發泄。制止哭聲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孩子合理宣洩情緒才是最重要的。

「哄」孩子的正確方法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合理滿足而發脾氣時,我們該怎麼哄孩子才是正確的方法呢?

第一步,不要懼怕孩子哭

我們給孩子哭的機會,孩子的情緒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洩,當我們心態平和地看待孩子哭泣問題時,處理問題時才會更理智。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哭泣原本是一點很小的事情,可往往因為我們情緒失控,最終導致矛盾升級。不要懼怕孩子哭,是哄孩子的第一步。

第二步,態度堅決,意志堅定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很會察言觀色,他們會從父母的表情中判斷自己是不是該堅持下去,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在哭泣時,他會時不時地偷看你,如果你的言行讓他覺得你心軟了,他就會鬧地更厲害,所以,我們在原則性問題上態度堅決,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沒有商量的餘地。

第三步,不要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

孩子哭鬧時,你要距離他有一定的距離,且確保孩子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的。因為孩子發脾氣哭鬧時,有可能會亂蹦亂跳,或者不停地翻滾,這容易傷害到他,所以,孩子哭鬧時,最好的辦法是將孩子帶回家,放到臥室的床上,任由他發泄一會兒,不要和他講話,因為此時說什麼對他來說都是廢話,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他就好。

第四步,待孩子的哭聲減小,態度有所緩和,上去抱抱孩子

一天晚上,二寶從大寶的抽屜里翻出一袋餅乾,拿過來讓我給他打開包裝袋,他要吃。我發現餅乾已經過期了,便告訴他不能再吃了,吃了會肚子疼。可3歲的二寶卻不幹,哭著喊著要吃,怎麼講都講不通。我便任由他哭一會兒,並在此過程中反覆強調「你哭也不能吃,因為餅乾壞了」。

哭了一會兒之後,二寶的哭聲漸漸小了下來,我見時機成熟了,就走過去對二寶說:「來,媽媽抱抱。」二寶又委屈地哭了兩聲,這件事就過去了,一會就和哥哥去追跑打鬧了。

為什麼要強調抱抱孩子呢?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孩子更需要溫暖的擁抱,身體接觸的安慰效果要比言語更好,擁抱能讓孩子產生甜蜜的情感和良性依戀。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當我們拒絕他做一些事情時,會讓他感到緊張、焦慮,甚至會誤以為媽媽不喜歡我了,拋棄我了,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是讓孩子重新感受到愛,讓他知道媽媽的愛是有原則和尺度的。

以上四步哄孩子方法,最難的是第一步,堅持做好第一步,以後的事情做起來就得心應手了。萬事開頭難,當我們第一次堅守住了原則,下次孩子就不會那麼犟了,因為他知道你不會動搖的,如果我們總是搖擺不定,下次再哄孩子就更難了。說白了,這就是一場博弈,一場拉鋸戰,誰扛得住誰就勝利了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PCnGWwBmyVoG_1ZEJK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