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面,千座城市也有千座城市的樣子,有的城市安躺在平原,有的卻矗立高山之巔,有的是千湖之城,有的則是立體山城。
在陝西,有一座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城——整個城市被夾在一條狹長的河谷之中,四周高山壁立,沿河長達14公里,寬卻不足1公里,宛如一條游龍在秦巴大山里搖頭擺尾。
這就是陝西省安康市的旬陽縣城。
去年年底,黃小黃乘火車到了旬陽縣城,期間不僅遊覽了旬陽主要的景區,如宋家嶺太極觀景台、旬陽老城、蜀河古鎮等,還在小城轉悠了幾圈,發現這座縣城跟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地方。
印象最深的就是旬陽縣城的地形。一般城市建城的城址都會選在儘可能開闊的地方,圍繞中心環狀發展,而旬陽,因為是建在河谷里的縣城,旬河與漢江兩岸都是連綿不盡的高山,於是縣城也只能沿著河谷縱向擴張了。
其中,有意思的一點是,旬陽老縣城雖然在旬河跟漢江交匯處,但縣城擴張時並沒有沿漢江河谷發展,而是循著旬河的方向向上游蔓延。這是因為漢江河谷兩邊地勢更加狹窄而陡峭,除了可以安放一些村莊,根本容不下城市落腳。
漢江河谷
而洵河河谷就不同了,更加寬敞,兩岸山勢也比較平緩,有寬大的河谷緩坡可以讓城市高低錯落,左右延伸。
旬河河谷
因此,整個旬陽縣城大概是以東南方旬河、漢江交匯處的老城區城關鎮為起點,溯旬河而上,向十幾公里之外的白柳鎮延伸。黃小黃去時,這十幾公里的旬河兩岸高樓櫛比而起,河流兩岸各有一條與旬河並行的主街道,像大動脈一般串聯起這座正在大山深處迅速膨脹的城池。
除了沿著河谷平行延伸,城市也在立體擴張,站在洵河河谷,尤其是在縣城最繁華的商貿大街上,兩邊高樓已經把天空切割得只剩一線,而靠山的一側,高樓大廈更是見縫插針層層而上,雖然沒有重慶那樣讓人看了眩暈,但對於平地來的人來說看了也是有幾分眼暈。
可能因為傍水而居,又是高山聳立,旬陽的地名也和別處不同,除了有魯家台、宋家嶺、龔家嶺這樣有很濃重的山地氣息的地名,還有具有江河氣息的地名,如「花栗碥」「洞兒碥」「上渡口」等。
尤其是這個「碥」,黃小黃第一次遇見這樣的地名,還專門搜索了一下:
碥(讀音biǎn),《玉篇·石部》記載:「碥,將登車履石也。」本意即上下車時的墊腳石;引申指山路的石階;又引申指崖岸險峻。
字義
1.急流之中斜著伸出來的險峻的山石。
2.水流急的險處。
如:蜀江自嘉州至荊門,水路有燕子碥、閻王碥,皆險地。--《正字通·石部》
僅僅一個「碥」字,就能窺見旬陽的地形特色。
在陝南大山里,有許多山間小城,但大部分都鑲嵌在山間平壩里,像旬陽這樣,連一畝平地都難找的地方,還能把城市建得風生水起的,真的很不容易。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