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就業部就曾經發布過一份預測報告:預測到2022年,澳洲各大行業和職業的就業前景。以下報告分析總結,澳洲就業需求比較大其中包含建築行業。
在澳洲,建築師這一職業不僅受人尊重;在薪資方面,專門從事薪金調查的網站PayScale的數據顯示,剛畢業的建築師的年薪,約5-6萬澳元(人民幣24萬-29萬元),經驗豐富的建築師則有10多萬澳元,換算成人民幣有將近50萬。
今天克瑞斯為大家帶來成功錄取澳洲建築碩士名校的朱同學作品集,分享三個項目進行詳細說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克瑞斯導師說
關注社會問題,體現學生分析能力
朱同學的第一個項目是位於河南鄭州的棉紡廠舊址,場地已經荒廢。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棉紡廠曾為鄭州的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並使鄭州成為全國六大棉紡基地之一。然而到90年代,隨著棉紡織業的沒落,棉紡廠逐漸虧損並停產,而棉紡廠成為鄭州市民的重要記憶。
*建議確定或選擇場地之前,建議對社會以及人文等問題進行詳細調研。
那麼,如何將設計場地中的廢棄空間重新利用,創造適合現代城市工作與生活的空間,同時能夠在場地中體現歷史文脈與歷史記憶,是設計的要點之一。我們為了在設計中充分的體現出歷史記憶,朱同學在導師引導下對場地空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包括場地周邊狀況、街道的狀態與街道形式、鄭州棉紡廠的歷史發展歷程等。
展示歷史文脈與發展
經過對場地業態的分析,提煉出了場地周邊與場地空間的功能,總結現狀場地上所需要的功能,如何讓場地的利用率更高,克瑞斯導師建議在設計空間中設置高層建築空間,在建築空間中融入了國外的混合應用理念,根據場地功能需求在建築中設置居住、辦公、授課、娛樂等多種功能,多功能的建築將會提高建築的利用率,減少交通出行與交通過程中所產生的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
設計布局環環相扣
建築的設計形式提煉了街道的形式,以旋轉式樓梯對場地中的各個區域進行連接,如此布局,既滿足了當地居民當地生活與工作的需求,同時又展現了傳統街道、傳統形式,保留了當地的歷史文化與歷史狀態。
細化建築空間,提升造型能力
朱同學確定建築的基本功能之後,在對建築的形式進行了深化與細化,澳洲的建築學專業要求申請者能夠展現設計拓展、深化與創新的能力。
所以朱同學對場地中的居住空間的形式通過疊加、扭曲、旋轉等常見空間構成方法進行優化,形成了建築空間的基本布局形式。
居住建築形式推導
以居住建築空間為單元,我們對建築的整層進行圍合布局,建築的圍合形式參考了場地周邊的街道與住宅形式,並創造了庭院的景觀空間,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單層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空間。
為了加強建築空間的聯繫,建築之間設置連廊,朱同學加強了居住、工作、娛樂等不同功能空間的聯繫。經過一步步推導,最終確定了建築基本形式與建築的功能分區。
跨學科學習
紀念館設計,體現人文關懷
朱同學的第二個項目選擇了非洲戰爭紀念館,項目旨在紀念在非洲的各戰爭中去世的無辜百姓。為了增強人們對戰爭的認識與反思,幫助人們追溯和認識歷史。
朱同學在展館中設計了展示、思考、認知等多種空間。展館內可以舉辦各類展覽、聚會與研討會,保證空間的多樣性。並運用光影、場地高度的變化,更容易將遊客帶入紀念、沉思等心境之中。
建築參數化&互動設計理念
隨著作品集申請競爭比較大,克瑞斯採用跨學科教學,更有效的提升學生專業能力。
我們看下:朱同學這個設計場地分為冥想區與活動區,冥想區可以從各個方向進入,越接近中心部位,屋頂越低,抑鬱的感覺就會越為強烈,創造出沉思與沉浸式空間,場地屋頂設置不規則的小形開口,在天氣不同的情況下,開口投射的光影強度不同,在雨天將會投射雨水,在時間不同的狀況下,投射的光影的位置也各不相同。在場地地面上對應屋頂開口處設置小型水池,給人帶來不同的沉浸式感受和沉浸式體驗。
學習建築專業的同學,最不容忽視的是軟體應用,如rhino、grasshopper等參數化軟體。因為國外的建築設計碩士注重參數化、數字化設計在作品中的體驗,導師教授朱同學通過grasshopper對建築屋頂的小開口進行運算,保證小口的形式與結構更為合理。
朱同學確定了建築的基本形式,通過犀牛軟體深化建築結構及連接形式,以此保證建築的細節與結構的準確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