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三十萬的老師都在推薦什麼書

2019-12-09   磨鐵書友會

Version:1.0 StartHTML:000000297 EndHTML:000100912 StartFragment:000001648 EndFragment:000100880 StartSelection:000001648 EndSelection:000100880 SourceURL:https://mp.weixin.qq.com/cgi-bin/appmsg?t=media/appmsg_edit&action=edit&type=10&appmsgid=100034045&isMul=1&token=1039384188&lang=zh_CN



​大家好,我是凹叔。


前段時間,凹叔曾被這條新聞刷屏,新聞當時還上了熱搜。



深圳中小學高薪招聘,本科生29萬、碩士研究生32萬、博士33萬,錢多,有意義,還有寒暑兩個假期。


這不就是凹叔夢想中的工作嘛,可惜就差了個教師資格證。


後來看到新聞的後續,3.5萬名應屆畢業生報考,最終入圍的423名畢業生多來自海內外名校,僅北大和清華的畢業生就有76人


凹叔覺得自己真是太年輕了,和年薪30萬的距離不只是教師資格證,原來還缺了個清北畢業證。


教育問題,一直是各位有娃中年人最關心的話題,一個好的學區房更是無數家長辛苦奮鬥十幾年的終極理想。



早在唐代,我們的大作家韓愈就把這個問題分析的明明白白,「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高薪老師背後,其實是教育分配的問題,學生多,老師少,能稱為名師的更是鳳毛麟角。


學生壓力大,每天往返於各類補習班,補習班的學費持續走高,家長的壓力更大。


前幾天有個朋友就和凹叔吐槽,現在的題和我們讀書時套路完全不一樣,自己還是個碩士呢,小學三年級的題做起來都費勁。


所以,今天凹叔就推薦一套有趣的書給大家, 他不是課文,卻又和語文課本息息相關,能和課本形成一種奇妙的配套和互文。


孩子們就在補充課外知識的同時,也就完成了語文的學習過程。




自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推行以來——


有的人忙「爆」了:

「現在小學語文老師真的越來越難當了!整本書閱讀、傳統文化、文言文齊上陣,語文的外延大大擴展,教師的教學要求大大提高了,什麼都要會一點,每天忙著培訓、學習、研討、開會!但問題是,一節課也就40分鐘時間,如何在固定的時間儘可能多地傳授知識,還要保證質量?頭疼!」


有的人陷入青春以後的二次「迷茫」:

「現在輔導小孩越來越難了,勁往哪裡使都不知道!報補習班刷題吧,我們也知道小孩痛苦,也不長真本事;給他外面報什麼拓展班、文化課吧,老師一個勁兒地說書講故事,和課堂學習一點關係也沒有,孩子聽著倒樂,但我們還是想看到一些眼前的效果!」


可偏偏還有人要說:



「在語文教材編排中下猛藥」;

「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數學突擊一個月可能提10分,語文突擊一個月搞不好減5分!」



別急!!!

固定的課時與文化大視野並不衝突!

學習的樂趣與紮實的訓練可以兼顧!


首創「小學生小古文課」,潛心研究十餘年的朱文君老師,給出了最新的策略:


最理想的小古文學習應該「嵌入」到語文課本當中,通過「文白對讀」「文白對寫」,打通語文學習的「任督二脈」,讓學生從文言和白話兩方面獲取母語營養,共同實現語文學習的效益最大化。


朱文君老師舉了個栗子:


我教統編版二年級課文《曹沖稱象》,順勢引入了小古文《曹沖稱象》。雖然是第一次讀小古文,可是小朋友卻能繪聲繪色地把古文讀出來,因為他們的腦海里,有課文描寫的畫面啊!


我教課文統編版四年級課文《盤古開天地》,就把《盤古化身萬物》的小古文介紹給了孩子們。鏗鏘有力的文言節奏,讓孩子在誦讀中真切感受到了盤古這位中國創世英雄的盪氣迴腸。


讓我們來提取這位語文大咖教學新策略的關鍵詞:

嵌入、對照、打通


真有這麼神奇?文白對讀到底是怎樣打通語文學習的「任督二脈」?別急,答案就在這套《讓課文遇見小古文》里:


《當小課文遇見小古文》

朱文君 編著

磨鐵圖書 出品


「小古文」助力「大語文」之閱讀提效


統編新教材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閱讀新欄目,把閱讀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時,傳統文化的分量大大增加,三年級就開始學古文,還增加了許多有關古代神話、歷史故事、民間習俗的學習內容。


有意思的是,就因為這樣,市場上各種「統編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圖書粉墨登場,像《朝花夕拾》《儒林外史》《去年的樹》……啊喂,是不是只要作者有作品選到過課本里,就能叫「配套」?那大家直接按作者找書看不就行了。




《讓課文遇見小古文》是第一套能與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對照閱讀的古文學習讀本。從「配套」到「對照」,有什麼區別呢?小編好奇地翻開,頓時震驚了!


這本書太太太實在了!太太太有用了!因為,這本書里的每一篇小古文,都能對應一篇課文!


而從「配套」到「對照」,帶來的是閱讀效率的天壤之別!


先說說是怎麼對上的:


•有的小古文與課文同出於一個故事,比如《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田螺姑娘》;

•有的寫了同一事同一物,比如有課文《秋天》,就有小古文《秋日》,有課文《影子》,就有小古文《人影》;

•有的是探討了同一個話題,比如課文《我不能失信》和小古文《範式守信》,課文《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和小古文《愛國》……


多到說不完!大家自己看索引感受下吧……



再近距離看一看,課文和小古文到底有多親:


烏鴉喝水

小古文

鴉渴甚,欲飲水。見一小瓶,瓶水淺。伸嘴入瓶,飲不著。鴉忽飛去,乃銜小石投瓶中。往來數次,石高水升,乃得飲。


課文

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裡有水。可是,瓶子裡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怎麼辦呢?

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想出辦法來了。

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進瓶子裡。瓶子裡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


這樣異曲同工、高度契合課文的小古文,讓孩子們從課文到古文,毫不違和,而文白不同的語言現象,會讓孩子們的語文學習充滿發現的樂趣。


老師們只要在課堂上騰出5分鐘來,就能在課文學完之後,帶學生多讀一篇小古文;孩子們放學回家,只要花5分鐘讀讀小古文,就相當於同步溫習了課文。


學習的容量大大增加,時間卻沒有多花。不看注釋翻譯就能學古文,閱讀古文等於聯想和複習課文。神奇吧?


「小古文」助力「大語文」之寫作加分


很多老師和家長發現,「讀書多」不等於「寫作好」,為什麼呢?


因為語言的遷移需要「動力」!總是寫一樣一樣的句子,誰不煩!


可是,朱文君老師發現,讓孩子仿寫小古文,沒有哪個娃兒不樂意!


什麼情況?



因為從來沒這麼寫(玩)過呀!哈哈。在孩子們眼裡,文言就是「熟悉的陌生人」,仿寫就是一場模仿秀!



所以,在這本書里設計了大量的「模仿秀」,讓小學生可以直接進行仿寫練習,遷移語言!



從第一課《秋日》開始,這樣的設計就貫穿在全書中。孩子們可以試著把白話文里的「枯黃的葉子從樹上落下來」改編成「黃葉落下」「枯葉落下」「樹葉掉落」等,這很像縮句練習,卻更有情境了,也好玩多了。哪怕改出來的句子不那麼像文言也沒有關係,孩子們只要由此體會文言的簡潔就夠了。


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語言學習,是讓孩子自己去操作、去探索,培養的是他解決問題和語言運用的能力。比那什麼連蒙帶猜就能答對的選擇題,學英語才應該用的翻譯題有水平多了。



對了,小朋友也絕不會碰到沒有材料來寫的尷尬,因為課文就是用來寫小古文的最佳素材;同理,也可以把優秀的小古文擴寫成白話文,做雙向語言練習!


朱文君老師在每一課後面,設計了各種仿寫、改編、續編、創編的小練筆,就等小朋友解鎖呢!既好玩,又能積累詞彙,運用語言,培養語感,語文功力還能不漲嗎?!


不僅如此,練習後面還設有三個小欄目:


「文化小講堂」拓展延伸文化常識,增加語文學習的文化內涵

「師生小圓桌」往往戳中語言訓練點,師生共同討論,讓語文學習更活潑

「古文小劇場」可讀可演,為了演好戲,爆笑趣味間提升語言駕馭能力


既有趣又紮實更漲能力的語文學習,就是它沒錯了!


「小古文」助力「大語文」之文化增量


總之,統編教材帶來的一個最大變革,是結束了一本語文書打天下的日子,注重培養孩子人格和人文修養的大語文時代到來了。


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說得好:高考的閱讀面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可能對閱讀面窄的女同學特別不利!


可惜的是,這年頭,市面上的「小古文」圖書魚龍混雜,同質化現象嚴重,山寨的也數不勝數,甚至有的小古文書,號稱可以「媲美朱文君」。


但是,朱文君的小古文,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你只要翻開這套《讓課文遇見小古文》,你就會發現,書里的選文太新穎,太全面了,很多都是市面上的小學文言讀本中從未出現過的,令人耳目一新!



有《遊戲》《不誤時》《辨方向》等孩子們上學的熟悉場景,

有《斗拳》《木雕美人》《猴奕》等奇聞異事,

有《端午》《除夕元旦之風景》《揚州清明》等雅趣民俗,

有《正午牡丹》《虎丘歌會》《金山夜戲》等藝術奇觀,

甚至還有《金字塔》等異域風情的描繪,有《鯨》《水》《春日花信》等科普文章!


這些內容,無疑比市面上大多數以文言笑話、寓言故事、神童故事等為主打的「小古文」書,有更開闊的視野,更高的格調,也更符合目前「大語文」的時代背景!



作為「小古文」概念的首倡者,朱文君老師再次精準定位小古文:


「小古文」不是一個文體概念,而是一個教學概念。


「小古文」的「小」,不僅指篇幅短小,更指站在教學的角度,化難為易,深入淺出的「小」。對小學生成長需求的精準把握與如何行之有效地進行小古文教學,才是「小」的深層含義。


在中醫看來,任督二脈就像人體里的兩條大河,任督通,則百脈通焉。文言與白話,同樣也是漢語裡的兩條水系,文白存,則雅言存焉,文化存焉。


我堅信,中華民族的自豪感,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只有通過對漢語言廣博的閱讀、深刻的體認,才能真正根植於中國孩子的心中。


這是一本學習小古文的書,更是一本為統編教材量身定製的小古文書。




《給教師的建議》

葉聖陶 著

磨鐵圖書出品


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怎樣提高日常教學工作能力?如何與孩子們相處?面對學生,如何循循善誘?

《給教師的建議》彙集了教育大家葉聖陶先生畢生的教學心得,既有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有貼近實際的教育方法;既有針對教師個人的教學建議,又有針對學生群體的學習良策。

閱讀本書,如同聆聽一位老者的人生智慧,字字珠璣,鞭辟入裡,字裡行間飽含葉聖陶先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後輩的殷切期盼。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本文采編:朱文君;本文編輯:SundanceKid;監製:袁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