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晝錦路

2019-08-01   看懂上海

上海有一條晝錦路,但估計聽過這條路的人並不會很多,知道它來歷的人更少,如果把晝錦的含義告訴你,會大吃一驚。今天我們就談談這條鮮為人知的晝錦路,其實它有很多故事。

有人說「晝錦路是老縣衙的北面界線」,這是很無奈的說法,老縣衙的真正北面界線應該是縣后街,因為這條路已經消失,沒了地標。

晝錦路位置

晝錦路很不起眼,從地理位置來講,這條路原來是在縣衙範圍內的,應該是一條常人不能進去的小路,民國時期縣衙拆除建民屋,這才成為真正的一條路,東至縣基街(光啟路),西到三牌樓路,中間與傅家街相交,全長不過百來米,而且很窄。

光啟路街景

尋找晝錦路的出典要到三牌樓路上去,這條路上原來有過三座牌坊:晝錦坊、應奎坊、清顯坊。

據《同治上海縣誌》記載,這三座牌坊是當時上海劉姓人家所建,這家族世代居住上海,其中劉庸在明永樂三年(1404)中了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劉庸有二個孫子——長為劉銑,次是劉鈍。劉銑在京因貪污案入獄,弟劉鈍聞訊後,告別新婚二天的嬌妻赴京看望。在牢中劉銑向弟弟表示了思鄉之情,兄弟二人長相十分相似,弟弟劉鈍便買通了牢頭,代替了哥哥坐牢。(這樣好的弟弟那裡去找歐)

哥哥急切回家,非但卻沒告訴父親自己坐牢和弟弟替代之事,還反說弟弟在回家路上病死了,之後在家自在逍遙,看來忘恩負義之人自古就有。

可也正巧,牢中要找一位書法好的人來抄文件,弟弟劉鈍被選中。人緣很好的弟弟得了官府的信任,通了官府的關節,替兄坐牢的事情為人感動,大家都瞞了,而且提前釋放了劉鈍,得以回家。

劉鈍到了上海,哥哥劉銑的行為被揭穿,無顏面對族人,從此棄家出走不知去向,而劉鈍也就此不願做官。

好心人有好報,劉鈍的兒子劉璵不但中了舉人,官至福建建寧知府。時日長了,劉璵感到常年在外不能與家人共聚,難以孝父母,教子女,於是辭官回家,享天年。據記載,晝錦坊和應奎坊都是劉璵所建。

三牌樓路街景

晝錦路與三牌樓路相交的地方原來就是晝錦坊,晝錦路就是因此得名的。那麼「晝錦」二字是什麼意思?這就說來話長。

《史記,項羽本記》中有載: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這是項羽入關,破咸陽,部下勸項羽堅守關中可舉大事。而項羽認為,咸陽宮殿已經被毀,因而思歸江東,亦即衣錦還鄉。

錦衣在古時就是金貴的有錢人的衣服,人穿衣服會在家中的鏡子裡照上半天。但說穿了,衣服還是出去給別人看的,要沒人看,也談不上錦衣,項羽的「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之說就是這個意思。

《宋史·王佐傳》有載,宋太祖派王佐去視察大名府,臨行時對王佐開玩笑講:此卿故鄉,所謂「晝錦」者也。意思是大名府是王佐故鄉,這次去那裡巡視,正好衣錦榮歸。

那麼衣錦榮歸怎麼就是「晝錦」?這就是奧妙之處。白日穿了錦衣在外,大家都看得到,那就可謂是衣錦榮歸。但若把「晝錦」改為「夜錦」,那誰也沒看見,這就是一場空。

說完了「晝錦」的出典,再來看它的發展,這裡還有一段故事。「晝錦」是衣錦榮歸,後來被越用越活,被引申為「隱歸林下」。

晝錦路街景

北宋蔡沈的兒子蔡謨不但學問好,而且有一手好字,就是不願受官府約束,對做官沒有興趣,皇帝為了表彰他的文才,封他一個「迪功郎」,叫他到學府任教授。可蔡謨並不領情,反而在府中懸了一塊「晝錦堂」匾,意為寧可衣錦榮歸,不願在京做官。蔡謨還在「晝錦堂」里寫了《晝錦堂記》,此書特奇,每一張紙只寫一個字,以拼成一篇文章,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名作《百納本晝錦堂記》。

回過來說前面那位主角劉璵。他特借《晝錦堂記》的故事,表示父親劉鈍和他絕意仕途的心意,建造了晝錦坊。沒想到,這個已經消失的牌坊竟然有這樣曲折有趣的故事,中國歷史就是這樣豐富燦爛。

晝錦路傅家街路口

晝錦路給了我們這樣美好的回憶,其實,還有它附近的三牌樓路、四牌樓路、傅家街都有一個個美麗的傳說。老上海就是這樣神秘,看看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寫了,其實還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一條幾乎被人們遺忘的路居然有那麼多的閒談趣聞,且不論真真假假,權且當茶餘飯後的談資了吧。

(本文原作者蔡康安)

看懂上海粉絲群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