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方案,文理不分科,採取等級賦分制度。
期中考試剛剛結束,很多高中學校,尤其是體量大的重點高中,從高一開始,已經進行了等級賦分後的排名。
期中考試學校的賦分結果參考價值有多大?
等級賦分制度下,孩子的高考成績計算更加複雜,我們怎樣才能獲得高考總分優勢?
學習控認為,初中家長和已確認參加新高考的高中家長,提前了解賦分制度,才算明白了新高考取得高分的致勝訣竅。
01等級賦分制後的潛台詞
往年高考,高考成績就是各科考試卷面的成績總和。
而新高考下,除了語數英三門科目以外,其他選考的三個科目的成績,不再以卷面分為準,而是根據一個比例制度進行計分。
也就是說,選考科目最高分100分,最低分40分,中間分為21檔次。
這樣的賦分制度,背後隱藏著哪些潛台詞呢?
選考科目最大差距縮小,但水平相近的學生間的差距拉大
按照這個賦分規則,孩子即使交了白卷,也可以得到40分。
也就是說,選考科目的最大拉分差距是60分。
但是,水平相近的考生之間的差距,很可能會拉大。
例如,北京某考生選考了物理科目,在試卷卷面成績是考到了82分,而這個82分在選考物理的10000人中排到了第3800名,算下比例也就是在4000/10000=38%,則該考生賦分後物理成績就為79分。
另一考生卷面成績是81分,正好在第4200名,也就是屬於42%的範圍,則考生的賦分成績就是76分。
由此,原本1分的差距增加到了3分。
當然,也可能存在兩個分數有差距的孩子被賦予同分。
不過,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會相對小一點,除非出現嚴重的斷層,否則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總體來說,考生最後的賦分成績,其實取決於該科目的選考人數以及該科目的整體分數情況。
語數英三科成為必爭之地,語文地位進一步提升
這一點尤其值得家長們關注。
賦分方案要求把選考科目分數進行折算,無形中就把語數英的地位提升了,拉開差距的科目變成了語數英。
而語數英三大主科里,語文分數的差距是最大的。
所以對於高分考生來說,在保證數學和英語成績的情況下,語文將成為你逆襲的資本。
所以,與其過多糾結選科,不如將語數英的成績提高,這個分在什麼時候都是不會打折扣的。
這次期中考試賦分排名,我該不該重視這個結果?
據我所知,很多學校在本次期中考試後,都針對學生賦分後的成績,進行了排名。
有的學生成績在賦分後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甚至差出了幾十分。這讓很多家長都倍感焦慮。
我想提醒各位家長,沒必要太過恐慌。
學校賦分和我們真正進行全區、全市、全省統考排名的賦分,其結果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
比如,有的傳統強校中「學霸」大多數還是選擇「理化生」的組合,這就會使選考理科老三門孩子的賦分成績偏低,而選考偏文科目的孩子的賦分成績偏高,所以參考價值其實並沒有那麼大。
我個人建議,家長們在此次考試中不必過多關注賦分後的結果,但可以針對孩子語數英的成績進行橫向比較。做好試卷分析,及時查漏補缺。
相對準確的賦分還要從全區、甚至全市來分析,這樣才相對靠譜,千萬不要讓校賦分結果,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02不要讓校內賦分排名影響你的選科
此次期中考試校內採取賦分制排名,那麼辦學水平一般的學校的孩子,可能會沾沾自喜,但到了全市排名時,就會遭遇重擊。
而重點校的中後段孩子,賦分後分數很低,可能會感到迷茫,壓力驟然增大。
總體來說,賦分制的這個缺點是很明顯的。
比如某一科目賦分時運氣成分比較大,孩子需要瞄準名次才方便確定目標等等。
賦分是按照某一選考科目整體人數,按照該群體的選考劃出各層次比例,按照選考學生相對位次進行賦分。
可能一名考生僅僅因為所劃比例排名四捨五入後,原始分僅僅差1分,那麼賦分就整體差3分。
如果該考生運氣非常糟糕,三門選考科目都是這個原因,那就賦分時整整差9分,在高考這種一分壓百人的情況下,9分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選考科目整體實力都比較強,那麼在賦分的時候很可能就沒有辦法獲得很強的分數優勢。
在浙江上海,就遇到了物理選考人數太少的情況。究其原因,其實是大家都不願成為物理科目中的「炮灰」。
物理科目,仿佛成為了學霸的共同選擇。
北京吸取浙滬的教訓,利用高校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部分平衡——要想上某些專業,必須選考物理。
現在,新高考選了物理,90%以上的高校專業都可以報考。
理科思維好的學生,會毫不猶豫選擇物理。
理性思維一般的孩子們,害怕自己在名次上無法占得優勢,賦分會偏低,於是不願選擇物理。
所以,物理選還是不選,讓大多數孩子和家長糾結萬分。
另外,學生周圍學習環境也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
身在名校實驗班,自身定位偏低,可能目標感會更強。
身在辦學水平較低的班級,可能就會高估自己的實力,統考賦分排名出現明顯的下滑。
總體來說,不要讓校內的賦分排名影響你選科的節奏。
給你一個大致的參考:大體來說,中考總分你在全市處於什麼位次,高考也將處於什麼位次。
普通高中排名靠前不要沾沾自喜,重點高中排名靠後也不要自暴自棄。
選科主要還是參考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科能力,以及中考該科在全市的大體排名情況。
03不同層次學生如何選科
高分考生
1. 如果賦分的選考科目中,兩人分數有差距,但只要位於同樣的賦分區間內,則分數差距就不會在最終賦分成績中反映出來。
2. 高分考生中,最頂尖的一波,各科成績都不會弱,而語文可能將決定你是否有機會成為高考狀元;
3. 高分考生中,偏中下的考生,則要多關注一下需要賦分的選考科目,爭取讓自己的排名比例儘可能靠前,以博取更高一等級的賦分,沾一點新高考的光;
4. 未來想要衝擊名校的高分段考生,儘管知道物理+化學+生物的組合競爭激烈,還是建議學霸們選這個組合。
中等考生
對中等考生而言,假設出現以下情況:
第一種:在選考科目的競爭對手中,考生總體水平較高,低分考生少,那麼就會導致中等考生的賦分低於自身真實水平。
第二種:在選考科目的競爭對手中,考生總體水平普遍不高,而「學霸」又沒有選考,那麼中等考生的實際賦分就會遠高於自身真實水平。
也就是說,中等水平的考生,一定要注意規避第一種情況,按照第二種情況選擇科目,就能得到更高的賦分。
所以說,在某種情況下,選科選的好,真的有機會撿漏!
對於中等考生而言,有以下建議供參考:
1. 避開「學霸」扎堆科目。從北京的數據看,學霸多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的老理科組合,在一些重點中學,重點班的學生們也大多選的是此種組合。
2. 偏理的考生必選物理,專業覆蓋率就不用太擔心了,基本可以達到90%。這個時候,化學地理或者生物地理都是較優的選擇,而且這些都是偏理科思維的科目,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關聯性,相對會輕鬆些。
3. 從等級賦分的角度看,由於生物和地理學習難度不高,而且又比政治得分更有把握,所以選科的人數普遍更多。
從浙江、上海、山東披露的數據也能得到印證,地理和生物的選擇人數是最多的。
在新高考等級賦分制下,在基數大、學霸少的條件下,中段考生越有可能出現更多的賦分高分。
了解新高考,適應新高考的賦分規則,這是家長和學生需要儘快提升的一種能力。
高三的孩子要跟好老師,注重語數英的學習,夯實各科基礎。
非高三的孩子,要充分發掘自身潛力,儘快找到專業方向。
最後一句話,無論高考政策怎麼改,對尖子生的影響永遠都不大。所以,努力學習,爭做尖子生,永遠是應對高考改革的上上之策。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學高分寶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9XQhW4BMH2_cNUgLh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