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境內有這樣一座縣城,名字很多人都會念,但是一寫就錯,就連本地人也不例外。
這座縣城,就是隸屬於漯河市的臨潁縣。
被寫錯的臨潁
關於"被寫錯的臨潁",其實一直以來在網上討論度都很高。
隨便一搜索,就能看到"臨潁被列為河南最容易弄錯的20個地名之一"、"最後一次提醒:臨潁人別把'潁'字寫錯了"、"作為臨潁人,'潁'字都寫不對的有幾個"這樣的話題。
據統計,臨潁的"潁"字,在生活中、網絡上的錯誤率高達60%左右,大家往往會把"潁"字寫成"穎"字。
而近日,臨潁融媒發布的"這個'潁'字還能錯幾回",又把這個話題拉回到大家的眼前。
據臨潁融媒發布的消息顯示:在臨潁的主幹道——潁川大道的路牌標識上,將"潁川古城"錯寫成了"穎川古城"。
要知道,下高速進入臨潁城區,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塊路牌,在如此醒目的位置上,還是臨潁當地,卻還把"潁"字錯寫成"穎"字,著實有些尷尬。
因此也有網友表示,外地人錯情有可原,但本地錯實屬不該。
要知道,臨潁的"潁"字,有著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代表的不僅僅是地域位置的標識,更是臨潁兒女世世代代引以自豪的生命烙印。
關於臨潁的由來
這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縣。
說到臨潁,不得不提的就是潁水,也就是現在的潁河。
潁河水系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水系,發源於河南境內的登封縣嵩山,相傳是因為紀念春秋時期鄭國大夫潁考叔而得名"潁水"。
在夏商周時期,臨潁境屬豫州之地,春秋時期設立城潁邑(在今固廂鄉城頂村)。秦王嬴政17年(即公元前230年),設立潁川郡(以潁水得名),轄城潁邑。
彼時的潁川郡,為豫州八郡之一,自設立以來,便一直是除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繁華之地。
西漢初年(即公元前201年),於城潁邑始置臨潁縣,因濱臨潁水,故而得名。
可以說,無論是潁川郡,還是臨潁縣,都與潁水有著莫大的關係。因此有網友表示,如果記住潁川和臨潁是因為潁水而得名,就不會在把"潁"字左下"水"寫成"禾"了。
那麼,作為臨潁人的你,可曾把"潁"、"穎"二字弄混淆過呢?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遊相關資訊,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