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民勤
作者:智者無彊(5783839)
我們有千年的文明史,地大物博,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是文化還是生活習俗各地之間都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差別最明顯的是飲食文化,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及飲食習慣,這些地方的飲食特色是經過了歲月的沉澱和幾十代人的傳承而流傳至今,一定是美味中的精品。
中國人在飲食方面絕不湊合,無論何種食材國人都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來。
近日,有機會去了父母親的出生地甘肅民勤縣,尤其是當地的特色美食,小時候對這些美味的回憶瞬間湧上心頭,淡淡的泥土芬芳沁入心扉,濃濃的鄉情讓人倍感親切。
「月餅」
民勤特有的一種麵食,每當8月15月圓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蒸這種月餅,家鄉的特色月餅絕對是獨一無二的,這種「月餅」大如鍋蓋,切成塊吃嘴裡酥軟適宜,香甜可口。家鄉的「月餅」做法工序繁雜。首先:用發酵好的面擀出7、8層薄餅,麵餅之間抹上胡麻、薑黃、紅色等各色調料,層層堆積,最出彩的是圓餅的邊上還要用面做樹葉形狀當點綴,此時的月餅已經是五顏六色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品了,上鍋蒸熟以後不忍下口,無論是口味還是漂亮的造型瞬間秒殺各類」月餅「,家鄉人把」月餅「做到了極致。
「油果子」
之所以要說說民勤的「大麻花」,是因為這樣的油果子不是市面上見到的那種普通的油炸麵食。民勤的「油果子」的體積是市面上同類產品的10倍,絕對是「油果子」中的大哥大,「油果子」還代表著喜慶,拿在手裡沉甸甸的,一個「油果子」讓你吃的實實在在。民勤的「油果子」早已超出了普通食品的範疇,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就如天津的大麻花不同於市面上的小麻花一樣。『油果子』的體積大,相對於同類麵食製作就多了一道工序,先上鍋蒸熟再用油炸,讓香油滲透入內,表皮通體金黃,酥軟可口,民勤麵食一大特色。
「大饅頭」
民勤的麵食品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體積大」。我們平時吃的饅頭一經家鄉人的手馬上就變得與眾不同,圖片中的饅頭就是如此。民勤的食品小吃一般都選用自產的特等麵粉,做出的大饅頭通體雪白,頂部點綴紅點,很有「藝術范」,吃起來有一種特殊的面香味,食品的體積如此之大折射出民勤人的實在和善良,濃濃的鄉土味賦予了「大饅頭」最原始的風情。
『烺乾糧』
單從字意上解釋,應該是家鄉人能長期貯備的一種麵食品,類似於新疆的「饢」。都是在土製的火爐內高溫焙熟的,這種外焦里酥的麵食買相及佳。民勤自然環境惡劣,乾旱缺水,『烺乾糧』是勤勞聰明的民勤人預防自然災害的一種麵食,最絕的就是掰開焦黃的表皮裡面仍然酥軟,長時間儲存而不變質。如果出遠門,行囊中帶上幾個「烺乾糧」走遍天下心中都踏踏實實。
「沙米涼粉」
如果說民勤的月餅是一種特色,那麼民勤傳說中的沙米涼粉就是獨一無二的。民勤地處沙漠邊緣,農村周圍便是漫漫黃沙,沙漠中一種植物的果實就叫「米」,類似與我們熟知的「黃米」,因生長在沙漠,所以稱為「沙米」。用這種「沙米」磨成粉打成涼粉就成為了民勤特有的一種小吃,佐以各種調料,清爽可口,即有普通涼粉的筋斗又有沙米特有的清香。「沙米涼粉」是來民勤必須品嘗的小吃。
「羊肉黃米麵」
不得不說的民勤美食還有這碗散發著濃濃鄉土味的「羊肉黃米麵」,看似簡單其實不然,絕就絕在湯中的黃米,再加上炒乾的羊肉碎丁,配以時令菜丁,麵條爽口滑潤,湯味鮮美。面還沒有端到眼前,香氣撲鼻而來。如果在街上遇見親戚朋友,民勤人總是豪爽的說「走,家裡去,給你做羊肉黃米麵「。「羊肉黃米麵」一般都是家中來了貴客或有了紅白喜事才做的一道美味佳肴。或許,羊肉黃米麵代表著民勤人的憨厚和熱情,成為民勤人表達感情的一種特殊方式。
以上小吃僅僅代表了民勤美食的特色,窺一斑而見全豹,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民勤乾旱缺水,自然條件惡劣,但勤勞善良是「民勤」人的真實寫照,民勤人又是樸實的,如果去民勤人家做客,走時主人一定是要讓客人帶上他們最好的禮物油果子、大饅頭,趕巧遇見了8月15,獨一無二的民勤「月餅」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驚喜連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