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搭配技巧!拯救你的色彩「慌」

2019-07-19   廣州千衛攝影



在設計中,色彩是被設計師們精心提煉出來的,是在有限的空間裡以最佳的色彩表達來訴說著設計師的意念。當人們首次接觸一件設計作品時,最先獲取其注意力的,就是作品的顏色,其次是圖像,最後才是文字。色彩給其印象特彆強烈,所以設計師最容易通過色彩去表達他的設計意念。


一,了解色彩語言的心理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對人的生理髮生的直接影響。心理學家對此曾做過許多實驗。他們發現,在紅色的環境中,人的情緒會興奮衝動、血壓有所升高、脈搏會加快。而在藍色的環境中,情緒較沉靜、脈搏會減緩。有的科學家則發現,顏色能影響腦電波,腦電波對紅色的反應是警覺,對藍色的反應是放鬆。這些種種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色彩對人的心理影響。


二,色彩的物質性導致的心理錯覺

我們的冷色和暖色是依據心理錯覺對色彩的物理分類,而對顏色的物質印象大致由冷暖兩個色系產生。波長長的紅光和橙黃色光,本身有暖和感,所以照在任何地方都有溫暖感。相反波長短的藍、紫色光有寒冷之感。在室內我們打開白熾燈,再關掉並打開日光燈,就會明顯的感受到色彩給我們帶來的心理錯覺。然而冷暖之感並非來自物理上的真實溫度,而是與視覺和心理聯想有關。


生活中我們需要冷色和暖色,在色彩的表現上也是如此。冷色和暖色除了在溫度上的不同感覺以外,還有重量感、溫度感等。譬如,冷色有偏輕、稀薄的感覺,暖色偏重、有密度強的感覺。兩者相比較,冷色的透明度更強,暖色則較弱;冷色顯得濕潤,暖色顯得乾燥;冷色有遠的感覺,暖色則有迫近感。若在一個很大的空間裡想使它看起來不那麼大,就可以在它的四壁塗上暖色,這樣空間就會有被縮小感。


除去冷暖色系具有明顯的心理區別以外,色彩的明度與純度也會引起對色彩物理印象的錯覺。一般來說,顏色的重量感主要取決於色彩的明度。暗色給人以重的感覺,明色給人以輕的感覺。純度與明度的變化給人以色彩軟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覺得柔軟,暗的純色則有強硬的感覺。


三,色彩的表情

人們之所以感覺色彩的豐富是因為他們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人們長期的生活在一個色彩的世界裡,積累著許多的視覺經驗,一旦知覺經驗與外來色彩刺激發生一定的呼應時,就會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種情緒。這種色彩和情緒的共鳴我把它稱為色彩的表情。


無論是有彩色還是無彩色,它們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徵。每一種色相的純度和明度發生變化時,或者處於不同的顏色搭配關係時,顏色的表情也就隨之而變化了。


紅色是強有力的色彩,是熱烈、衝動的色彩。橙色是十分活潑的光輝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彩,它使我們聯想到金色的秋天,豐碩的果實,因此是一種富足的、快樂而幸福的色彩。

黃色是亮度最高的色,在高明度下能夠保持很強的純度。黃色的燦爛、輝煌,有著太陽般的光輝,因此象徵著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黃色有著金色的光芒,因此又象徵著財富和權利,它是驕傲的色彩。


綠色很寬容、大度,無論藍色還是黃色的滲入仍舊十分美麗。

藍色是博大的色彩,是天空、大海的顏色,藍色也是永恆的象徵。

黑白兩色是極端對立的色,然而有時候又令我們感到它們之間有著令人難以言語的共性。黑色與白色都可以表達對死亡的恐懼和悲哀,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虛幻和無限的精神,黑白又總是以對方的存在顯示自身的力量。它們似乎是整個色彩世界的主宰。


四,靈活應用色彩構成

色彩構成運用是門學問,它在設計中占的位置非常重要。蔡啟仁曾說,一件設計作品,一般包含三個元素:色彩、圖像、文字。在這三個元素中,以色彩較為重要。


色彩的分類。色彩分為原色、間色、複色、補色四類。 原色,我們所見的各種色彩都是由三種色光或三種顏色組成,而他們本身不能再分拆出其他顏色成分,既被稱為三原色。光學三原色分別為紅、綠、藍。將這三種色光混合,便可以得出白色光。如霓虹燈,它所發出的光本身帶有顏色,能直接刺激人的視覺神經而讓人感覺到色彩,我們在電視螢光屏和電腦顯示器上看到的色彩,均是由三原色組成。


間色,即由兩種原色調配混合而成的顏色。如紅與黃配為橙色,黃與藍配為綠色,藍與紅配為紫色。 複色,即是由兩種間色調製而成的顏色。如橙配綠為橙綠色等等。 補色,即是指原色中的一種再間色,或者和複色相配而出現的色。如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 以上四種色,依次又稱之為第一次色(原色),第二次色(間色),第三次色(複色),複色也可以叫做再間色。


五,色彩的三要素

三要素具體指的是色彩的色相、純度、明度。色相表示色的特質,是區別色彩的必要名稱,例如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相和色彩的強弱及明暗沒有關係,只是純粹表示色彩相貌的差異。純度即是色的飽和度。具體來說,是表明一種顏色中是否含有白或黑的成分。假如某種顏色不含有白或黑的成分,便是純色,彩度最高。如含有越多白或黑的成分,它的彩度亦會逐步下降。明度表示色彩的強度,也即是色光的明暗度。不同的顏色,反射的光量強弱不一,因而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明暗。


六,色彩的性質和對比

色彩中的冷和暖、輕和重、遠與近、脹與縮,以及色彩的明與暗、強與弱,即說明了色彩的性質,而冷與暖等等也是人們心理和視覺情緒上的反映,是一種感覺對比。並且在這些對比中,冷暖對比最響亮;補色對比最鮮明。準確的補色關係,會產生由鮮明的色彩感建立的穩定的色彩效果。它使對比的色彩顯得協調、舒適。而這些色彩的對比都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極富有宣傳性。


七,色彩的節奏

節奏是構成畫面形式感的重要因素,體現在畫面上則有許多變化,如強弱、大小、明暗、剛柔、高低、虛實等,這些矛盾雙方的交替變化,並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多種形式的節律運動,它既有重複、又有發展,各個方面互相制約、互相推進、體現了自然的和諧。從畫面效果看,有激烈的,有平穩的,有快樂的,有憂鬱的等。各種不同的色彩,為體現同一主題組成有機整體,融合在節奏的律動之中。


八,學會色彩創新

有些設計,在色彩運用上力求大膽創新,它推翻了一切色彩的基本定律,在視覺上會產生頗為震撼的效果,但我們還是不得不問,這個做法是否必需?構思色彩時,最起碼要讓色彩表現到作品的特質,譬如一張宣傳某種新食品的海報,便應該儘量用鮮明的色彩去引起觀眾的食慾,但如果只為吸引注意,而採用極端大膽、反傳統的顏色,這種純粹為大膽而大膽的做法,是否可取?


讓我們還原基本步,回到創作意念的階段。之前提過的設計三元素:色彩、圖像、文字,全部都只不過是一個設計的外表,一個設計的真正靈魂其實來自設計師的創意。沒有意念的色彩設計,無異於一具空有漂亮外表的生命,在最初目睹的一刻,或許會吸引住周圍的目光,但觀眾能否長期記得這個設計,卻很成疑問。只有把創作意念融入色彩設計中,整個設計才有靈魂,那些顏色才曉得向觀眾傳情達意。


「物在靈府,不在其目,故得於心、應於手」。要想真正提高色彩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重在用心去理解和思考,不在於技巧的重複和堆砌。大自然無形之手給我們展示了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千變萬化的色彩配搭令人著迷。同樣,一個成功的色彩設計,它擁有生命力,就可以感染觀眾情緒。設計師對色彩運用多作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定可設計出更精彩的作品。


《國家地理雜誌》主辦的2017年度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已經揭曉,這項攝影界盛事已經成功走過了29個年頭,每年都會有全世界數萬名攝影師通過它來展示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欣賞其獲獎作品已成為一種慣例、一種享受。下面一起來看看今年的獲獎作品吧,你最喜歡哪張?

在本屆賽事中,來自墨西哥的攝影師Sergio Tapiro Velasco憑藉一幅閃電擊中正在噴發的火山的口的壯觀照片,從超過30個國家的1.5萬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贏得了本次大賽的總冠軍,他將獲得2500美元獎金以及為期十天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雙人免費旅行。

年度總冠軍&自然組一等獎




自然的力量

攝影:Sergio Tapiro Velasco

分類:自然

地點:墨西哥科利馬德阿吉雷牧場

2015年12月13日,墨西哥的科利馬火山噴發,照亮了整個山坡。我當時正在科馬拉小鎮,突然看到火山口上方出現了熾熱的光,於是立即開始拍攝。幾秒鐘後,劇烈的火山噴髮帶來了大量火山灰,巨大的閃電驅散了周圍的黑暗。這是我一生中最激動的時刻之一。

自然類二等獎


生存

攝影師:Hiromi Kano

分類:自然

地點:日本宮城縣

在日本大崎市的蕪栗沼濕地保護區,一群天鵝正在水面上滑行。由於日本的濕地在不斷減少,這裡成了鳥兒們珍貴的越冬場所,可能也是它們最後的天堂。我被天鵝打動了。拍照時,我儘量小心翼翼不打擾它們。在計算了風向和快門速度後,我拍下了這張照片,希望能呈現出天鵝拍打翅膀時的力量和優雅。

自然類三等獎


里約市塔爾科萊斯河畔的鱷魚

攝影師:Tarun Sinha


分類:自然

地點:哥斯大黎加蓬塔雷納斯省卡馬羅納爾

在哥斯大黎加塔爾科萊斯河的岸邊,聚集著很多美洲鱷。當導遊說河裡大概有三四十隻鱷魚時,我們還以為他是誇大其詞。後來,我們走上一座窄橋,透過齊腰高的欄杆向下望去,只見好幾條鱷魚在水中進進出出。鱷魚在水中和陸上的樣子截然不同,我想拍下這種差別。

自然類榮譽獎



米羅頓洞穴

攝影 :Clane Gessel

分類:自然

地點:智利麥哲倫省百內國家公園

今年早些時候,父親和我一起去巴塔哥尼亞地區的百內國家公園旅行,想看看不一樣的風景。於是,我們沿著一條漫長的土路,開了10個小時的車,終於來到了米羅頓洞穴。我們租了一艘船,來近距離欣賞這個洞穴。我一直在等待完美的光線,來拍下這些錯綜複雜的藍色漩渦。這一路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自然類榮譽獎


森林精靈

攝影 :Y. Takafuji

分類:自然

這是日本丹波市一個遙遠的村莊。夏日傍晚,閃爍的螢火蟲照亮了眾神森林(Forest of the Gods)。在通向當地一座小神社的台階上,螢火蟲仿佛鋪出了一條路,營造出一種奇妙感。

自然類榮譽獎



布羅莫火山

攝影:Reynold Dewantara

分類:自然

布羅莫火山位於印尼東爪哇省,雖然不大,但卻是一座活火山。2016年1月17日,我正在火山附近。那個時候地震活動增加,當地發出了警報。這張照片拍攝於當地一家旅館的露台,我當時正舉著相機守株待兔。就在火山噴發的那一刻,火山灰看起來閃閃發光。這張照片於我而言有著特殊意義:我不僅拍到了罕見的布羅莫火山噴發的畫面,而且光線極佳。

自然類榮譽獎


狹路相逢

攝影 :Shane Gross

分類:自然

女王花園群島位於古巴南部,是一個偏遠的海洋保護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受到保護。這裡有著數量眾多的捕食者,比如畫面上的加勒比礁鯊;這也是一個健康生態系統的標誌。在拯救脆弱的海洋過程中,能看到像女王花園群島這樣全面受到保護的大型海洋保護區,也許是我們的幸運。為了拍到這張照片,我把相機放在鯊魚經常出沒的岩石上,然後退了回去,這樣它們就不會受到驚嚇。當鯊魚出現時,我趕緊按下了遙控器。

自然類人民之選獎



黃尾冕蜂鳥

攝影 :Hymakar Valluri

分類:自然

在厄瓜多的森林裡,一隻黃尾冕蜂鳥正在吸食花蜜。這裡是蜂鳥的天堂。

人物類一等獎


心懷崇敬

攝影:F. Dilek Uyar

分類:人物

地點:土耳其科尼亞

在土耳其科尼亞的一座古建築里,一道道光束照在這名舞者身上,他正在表演旋轉舞。這種舞蹈代表了人的精神接近真理和愛的神秘旅程,也是萬物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的象徵。比如地球本身和組成萬物的原子就處於一種旋轉狀態。

人物類二等獎



你看我,我看你

攝影:Julius Y.

分類:人物

地點:荷蘭阿姆斯特丹

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一群觀眾正在站倫勃朗的《布商行會的理事們》前,仔細欣賞這幅傑作。看到這一幕時,我不禁笑了起來:畫中的人仿佛也在好奇地看著觀眾。我在觀眾散去前拍了兩張照片,一張失焦了,但這張很不錯。

人物類三等獎



碧波之下

攝影 :Rodney Bursiel

分類:人物

最近,我和職業衝浪者Donavon Frankenreiter一起去往斐濟塔法盧阿島,並在雲破衝浪點(Cloudbreak)拍下了這張照片。當時,我們已經拍完了正常的衝浪照片,於是決定加點創意,嘗試新的角度和視角。

人物類榮譽獎


父與子

攝影 Jobit George

分類:人物

地點:印度新德里

開齋節那天,風和日麗,一對父子身穿傳統白色服裝,坐在印度新德里的一座清真寺里。開齋節意味著伊斯蘭齋月的結束。這張照片體現了兩代人之間的眷戀。

人物類榮譽獎


雨中凝視

攝影 :Moin Ahmed

分類:人物

一個下雨的清晨,火車從孟加拉國的達卡出發,在加濟布爾的東吉火車站停了一下。我突然感到一雙好奇的眼睛正透過霧氣蒙蒙的窗戶看著我,他旁邊的黑傘正為乘客遮風擋雨。這一切宛如夢幻。

人物類榮譽獎


布撒基寺里的祝福

攝影Michael Dean Morgan

分類:人物

在美麗的巴厘島,一千多年來,布撒基寺一直被當地人稱作為「千廟之母」。布撒基寺位於神聖火山阿貢山的高處,由三大寺廟組成,分別獻給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濕婆、梵天和毗濕奴。信奉印度教的巴厘人經常來這裡祈禱、獻上祭品,獲得祭司的祝福。

人物類人民之選獎


搬沙工人

攝影 :Md TANVEER HASSAN ROHAN

分類:人物

地點:孟加拉國達卡蒙希甘傑縣

這張照片拍攝於孟加拉國蒙希甘傑縣的托萊索里河。搬沙工人正在把沙子運到河附近。

城市類一等獎


閱讀使人快樂

攝影 :Norbert Fritz

分類:城市

在德國斯圖加特的市立圖書館,自然光填滿了頗具現代感的室內空間。亮白色的地板、開放的空間和巨大的窗戶為讀者營造了一個獨特的閱讀空間。

城市類二等獎


圍城

攝影 :Anay Yeung

分類:城市

俯瞰香港黃埔花園,你會發現這裡的建築非常密集。我的靈感來自九龍寨城,這曾經是地球上密度最大的地方,在近30年前被拆毀。幾百間房屋堆疊在一起,幾乎沒有空地。九龍寨城消失了,但它的精神卻留了下來。在香港,在為了容納大量的人口所建造的現代建築和多層公寓中,依稀可見九龍城寨的影子。

城市類三等獎



亨寧斯韋爾足球場

攝影:MISHA DE-STROYEV

分類:城市

在挪威羅弗敦群島,亨寧斯韋爾足球場被認為是歐洲最神奇的建築。這張照片是在航海過程中拍攝的,當時我正從特羅姆瑟去往羅弗敦群島。那一周陰雨綿綿,天氣寒冷,最後好不容易放晴了,我決定放飛無人機。我們很驚訝的發現,整個足球場一片歡騰,所以,我在溫暖的陽光下操縱著無人機,從120米的高空拍下了這張照片。

城市類榮譽獎


五彩斑斕的公寓

攝影:TETSUYA HASHIMOTO

分類:城市

地點:日本岐阜縣北方町

這座大樓位於日本岐阜縣北方町,距離我的辦公室有20分鐘車程,是一座仍有人居住的公寓。大樓的現代化風格與平凡的鄉村小鎮格格不入,因此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都無法欣賞。那個穿著紅衣服的女人完美地符合了畫面的氛圍。如果沒有她,我大概不會拍下這張照片。

城市類榮譽獎


艾因

攝影 :ANDRZEJ BOCHENSKI

分類:城市

地點:阿曼布賴米

在阿聯艾因附近,一座座嶄新的大樓從沙漠中拔地而起。

城市類人民之選獎


五顏六色的市場

攝影 :KAJAN MADRASMAIL

分類:城市

地點:泰國曼谷

在泰國曼谷,夜幕降臨,一排排彩虹似的小攤位依舊活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