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金牛東大街楊家坡,因共有石雕像千餘尊,而故名,據寺中遺留石雕小佛和歷代續修碑記推測該寺創自唐代,中華民國二十一年曾多次增補修繕。1991年對其進行了搬遷復建,1983年,該寺被列為太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寺座南朝北,寺基有二層平台,第一層平台高2.5米,出一陛19級,第二層高1米,出三陛4級。中有山門三間,旁有四角鑽尖頂鐘鼓二樓,後部設置漢白玉台階可判盤旋而上。院內兩廡擴大成五間,便於開展文物陳列。大殿五楹,懸山式青灰筒瓦,檐下施五鋪作斗拱,六抹格子三大門,塗金繪彩,秀麗壯觀,宏恢俊巧。
兩側各有三間耳房,與大殿高低參差,前後有序,更突出了大殿的雄偉之勢。極賦特色的是在大殿後壁嵌有石雕小佛千餘尊,這是本寺文物的精華之所在,也是得名的緣由。
它共有79塊同一高度的石雕條石用9排長方形排列法拼接成長10.0米,高2.85米的鎦金佛像1084尊。每一尊佛像都一式跌坐在高13厘米,寬10厘米的佛龕內,用壓地法以突出佛像。佛像高8厘米左右,面目端莊,風度瀟洒,衣紋流暢,手印有成道印,說法印,雙手合掌,更多的是雙手重疊,手心向上,手放在膝上的禪定手印。各有名叫,數之難盡。總之千佛像的雕法技巧不一,以牆面的右上角為佳。佛像形體為束腰、寬肩、圓臉應為隋唐風格。
從技法上看。尚有唐以下的五代、宋代等朝遺物,至今仍然放射著不朽的藝術之光。從中不難看出石佛藝術發展的趨勢,是研究太原地區佛教藝術的重要歷史實物資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jOy7HABnkjnB-0zKzT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