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盟馬】馬拉松技巧!賽前賽中賽後,你該做什麼?

2019-10-26     防城港文化旅遊

對於需要參賽馬拉松的小夥伴們來說,為了安全以及發揮最好的水平完成比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賽前:

在比賽的前一周應該把自己的跑步量降下來,每天維持在5—10公里的慢跑就可以。每天應有6—8小時的睡眠,飲食中多補充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

比賽一般是在早上7點或8點鳴槍,早餐時間應在5或者6點前,不要吃得太飽。早餐可以吃些麵包、穀物雞蛋、牛奶、蔬菜等,隨身可以帶一塊巧克力,在比賽前1小時補充。

衣服、鞋子、襪子等必須穿得相對舊些,因為身體對這些衣物都已經熟悉,不會在跑步中感到不適。廈門1月份的天氣適合跑馬拉松,跑步時穿短褲和短袖比較合適。

在鳴槍前30分鐘做熱身準備活動,主要是活動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等,可以做些身體側屈、前屈、體轉等動作。慢跑距離不用太長、因為在比賽開始的前5公里,選手很多,跑不快,這段距離相當於慢跑熱身了。

賽中:

NO.1 鳴槍開炮後,不用去往前用力沖跑,這裡選手相對集中,容易相互碰撞。應以慢跑開始讓身體逐漸進入狀態。在這裡可以尋找一些兔子選手(組委會安排的專業領跑選手)跟著兔子選手跑有助於分配體力順利完賽。

NO.2 為了保持體力,避免身體因長距離跑步受傷,在跑步中一定要堅持「小步幅,高步率」的方式,這是長距離跑步的標準技巧。儘量讓腳的中後部落地,膝關節不要抬太高,而是向前頂,減少膝關節損傷。雙臂擺幅、擺頻不要太大,與雙腿的頻率一致。跑步中一定要呼吸充分,這樣能增加氧氣吸入,排除二氧化碳。

NO.3 合理分配體力,建議採用勻速跑的方式。對業餘選手來說這點很重要。勻速跑可以使體力均勻分配到比賽整個過程中,使身體的負荷不會太大,超出身體承受能力。

NO.4 沿途每5公里都會安排飲水點,有純凈水和功能飲料。在20公里以後還會增加水果補給,選手可根據自身狀況補充。一般在15公里後補充水分,在30公里後補充功能性飲料。

NO.5 在比賽中組委會安排了很多專業攝影師為選手拍照,大家盡可展現出最美的姿態,留下難得的照片。

NO.6 如果在跑步途中有任何身體不適,要立即向組委會安排的沿途醫務人員尋求幫助,一定不要勉強,要量力而行。

賽後:

1.跑步衝過終點線後不要立即停下或坐下,而應慢跑或者快走,讓身體逐漸放鬆下來。

2.在做放鬆拉伸活動時一定注意不要大幅度或太長時間,這樣有可能會給身體造成拉傷。

3.身體放鬆結束,應當儘快去領取自己的衣物,及時穿上,不要受涼。

4.跑完全程後一定記得去領「完賽獎牌」這是業餘跑者必須給自己的獎勵。拿到獎牌後拍照留念將會是這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

賽後四周訓練建議:

第一周:前3天休息,第4-7天分配一些30-50分鐘的慢跑和快走。

第二周:安排2天慢跑、1天快走、1天游泳、3天慢跑。以恢復為主,心率控制在130-140,這樣可以保持肌肉力量,避免韌帶和肌肉支撐器官力量下降。

第三周:加入2次比較快速的心率在150左右的50分鐘勻速跑,1次20-30分鐘、心率在120-180的變速跑,以這樣的刺激來準備,逐步過渡到下一次的比賽。不過一定要在自己舒服的情況下進行,不可勉強,避免受傷。

第四周:身體已經完全恢復了,就可以進行正常訓練。

馬拉松賽後恢復:

(1)恢復時間:

馬拉松比賽結束肌肉和人體全面的完全恢復需要7天左右,半程5天。全程和半程比賽結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身體的極度疲勞。肌肉酸痛,渾身乏力。走路都非常困難的情況。比賽結束不要蹲在地上。更不要立刻躺下。沒有體力的跑者應該在別人的幫助下。慢走5分鐘左右。有體力的跑者可以慢走10分鐘左右才可以結束整個的活動。這樣利於乳酸的消除。最好是及時補水,補充電解質飲料,再吃點香蕉,麵包等食物。如果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躺下把腿舉起,並找終點醫務人員。

(2)恢復措施:

運動後必須主動、多次補液、宜早飲用,但不可暴飲。

比賽結束後主動的物理恢復手段以小腿,大腿,肩,臀部的靜力拉伸為主,輔以局部輕手法的按摩。有能力的跑者可以進行熱水和冷水的交替淋浴。幫助恢復。24小時後進行按摩和一般的30-40分鐘的慢跑比較利於恢復。一周後可以適當開始跑得多點。2周後可以開始正常的鍛鍊。

訓練後補充電解質、鹼性食物等,調整酸鹼平衡,達到消除乳酸的目的。

(3)日常膳食:多吃根類蔬菜和葉類蔬菜、水果、豆製品、奶製品、茶葉、菌類、堅果(特別是杏仁、栗子、椰子)、海帶等鹼性食物,提高機體的鹼儲備。

▍內容來源:智跑世界、跑者至上

▍內容審核:防城港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

▍法律顧問:廣西精一律師事務所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視頻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7zCG4BMH2_cNUg3n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