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師為什麼打不過日軍聯隊?其實光比人數,都沒多少優勢

2019-12-09     熊熊講武

抗戰結束很多年了,但是仍有不少人對當年那場戰爭缺乏基本的認識,如將日軍的師團簡單地對應我軍的師,將日軍的聯隊對應我軍的團。

實際上日軍當時的滿編師團總兵力達到了2萬多人,即便不考慮裝備上的差距,我軍一個軍能夠達到2萬多人的員額都算不錯了。

所以別說我軍一個師難以擊敗日軍一個師團了,在抗戰中絕大多數的戰場上,我軍一個師實際上連日軍滿編的步兵聯隊都難以擊敗。

有的人可能有疑問了,一個師怎麼說也有一萬多人吧,一個聯隊無非就兩三千人,怎麼五比一的優勢,我們還打不贏呢?

實際上抗戰中,中國軍隊的一個師滿編很少能到一萬多人的。

全面抗戰初期,中央系調整師和整理師是最精銳的部隊,採取2旅4團編制,部隊充實的話,有的師人數可達1萬餘人。至於地方雜系軍隊,雖然也是2旅4團制,但是一個師有六七千人就不錯了。

全面抗戰開始後不久,師級部隊普遍採用了三三制,一個師直轄3個步兵團,實際兵力就更少了。

當時包括中央軍的非嫡系部隊在內,一個師的普遍實力只有六七千人,而由於國軍吃空餉的現象十分嚴重,一個師的實有兵員經常只有四五千人。

而日軍當時的步兵聯隊,光是本級部隊的滿編情況下就高達3800人,日軍步兵聯隊在作戰時往往還配屬炮兵、騎兵、輜重兵,實力更是超過了4000人。

試想在敵我兩軍兵員素質、武器裝備差距巨大的情況下,一個四五千人的師要擊敗一個4000人以上的日軍聯隊何其之難。

這裡我們重點提一下晉綏軍,《亮劍》中楚雲龍的358團總兵力有5000人之眾,這在實際情況中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閻錫山的晉綏軍向來編制大,實際規模小。抗戰初期,山西大部淪陷後,晉綏軍不想被縮編,因此一直保持了大架子的編制,但是實有兵員卻非常少。當時晉綏軍一個師實有兵員不過三四千人,根本不可能出現一個團就有5000人的情況出現。

當然了我們以上只是談到了通常情況下的師級編制,當時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師規模是遠大於六七千人的,其師級單位的實際兵力比集團軍都要多,這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現象。

而在當時中央軍中的嫡系部隊里,師級單位相對也較為充實,基本能夠達到萬餘人的規模。

而在中央軍中後期換裝美械的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中,還有後期組建的青年軍,由於官兵素質相對較高,部隊編制較為充實,武器裝備也比較精良,往往師級單位就能打敗日軍的步兵聯隊。

諸如新22師和新38師這樣的精銳部隊,甚至與日軍當時的師團也能打得有來有回。當然了日軍此時的師團也非抗戰初期的實力可比了,無論人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大大下降。

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這麼說,如果當時中國軍隊中的師級部隊編制充實,而且武器較好的話,可以與日軍聯隊部隊相抗衡。

但遺憾的是,在抗戰的絕大多數時間內,絕大多數的作戰師都達不到這種情況,因此想擊敗日軍聯隊往往需要軍以上部隊才能做到,一些實力較弱的師甚至能被日軍大隊擊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WwE9G4BMH2_cNUgFL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