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全世界導致婦女死亡的第二大癌症,僅次於乳腺癌。我國每年宮頸癌新發病例約 13 萬人,宮頸癌患者中檢測出HPV的機率高達99%,有宮頸癌的地方就有HPV。
宮頸癌被稱為是女性子宮「惡性殺手」,它與遺傳、免疫、吸煙和HPV感染息息相關,其中,HPV感染是引發宮頸癌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高危型HPV16和HPV18這兩種病毒,它們能夠讓抑癌基因失活,從而促進腫瘤的生長發育。
1、宮頸癌會引起月經異常,最常見的表現是引起月經周期延長和經量增多。
2、宮頸癌會引起接觸性出血,多數人在同房後發現異常出血,也可能發生在絕經後婦女身上。不規則出血可能量很少,僅表現為血色痕跡或斑點。
3、宮頸癌會引起異常排液,最常見的米泔水樣液體,伴有感染時,陰道分泌物還有可能含有血液或散發惡臭味。
4、宮頸癌容易出現浸潤轉移,轉移到泌尿系統會引起尿頻尿急尿痛,轉移到直腸,引起腸梗阻,此外還會引起消瘦,發熱,貧血。
5、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在沒有刻意調整飲食和鍛鍊的情況下,體重減輕是許多癌症的常見症狀之一,如果出現了體重減輕,需儘早做宮頸癌篩查。
所以發現身體變化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只要能夠在這個階段及時發現宮頸癌,就能及時的進行治療,不讓宮頸癌繼續的發展下去,但是如果沒有及時能發現,等到上面的症狀出現的時候,宮頸癌往往已經到了進展期了。
想要及早發現宮頸癌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定期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和高危型HPV的檢測。
21~29歲的女性應每3年進行一次巴氏塗片檢查。而這個年齡段不需要進行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檢測,除非巴氏塗片檢查結果異常才考慮。
30~65歲的女性應每5年進行一次巴氏塗片檢查以及HPV檢測(兩者合稱為「聯合檢測」),這是首選方案。不過每3年進行一次單獨的巴氏塗片檢查也是可以的。
65歲以上的女性,如果在過去的10年有定期進行宮頸癌檢測並且結果正常,那就無需再繼續進行宮頸癌篩查。而有宮頸癌前病症狀的女性,則應在診斷後的至少20年間都持續進行檢查,哪怕已超過65歲。
宮頸癌的發生與持續性的高危型HPV感染有很大的關係。當我們發現自己感染了HPV,只要及時清除了HPV,就可以遠離宮頸癌了。但是,目前沒有任何的藥物可以清除HPV病毒,唯一清除HPV的辦法,就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能夠幫助我們「幹掉」HPV病毒。
日常生活除了可以通過加強鍛鍊來提高免疫力,還可以多吃一些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藍莓姬松茸粉,女性食用藍莓姬松茸粉能夠幫助提高免疫力,提高對抗HPV病毒的能力,幫助加快HPV的轉陰。
這裡是健康益站,那些關於養生、健康的小知識我們都在這裡與你分享,歡迎點擊關注,隨手轉發分享,還可以查看更多每日養生的視頻,讓我們一起把生活過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