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人前後有什麼區別?多麼痛的領悟
股市交易員成長的五階段
第一階段:不知其不可
由於耳聞了眾多百萬資本大亨的發家史,你知道「交易」是一個能賺大錢的買賣,而且感覺交易很容易,無非就是敲敲鍵盤,揮手萬千,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不幸的是,這就像是你準備學開車,「多容易呀,不就是踩踩油門,轉轉方向盤麼?再踩剎車」,但一旦你開始就知道開車不容易。價格不是上就是下,這背後蘊藏著什麼內幕嗎?「我來破解它吧!」
不幸的是,就像你第一次坐在方向盤前,你很快就發現你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啟動車,去拐彎?開起來老拐來拐區,走S路,容易撞到障礙物,更別說倒入車庫了。
剛開始做交易,以為賺大錢是很容易的,像頭牛一樣猛衝猛干。你開始不停地交易、不停地承擔著眾多的風險,發現交易不容易,有時你一進場,市場就反向運行,於是你又反手做單。「怎麼又反向了」,你再反手...再反手...再反手...、、、
我剛開始做交易的時候,因為錢少,在單位上班,靠工資嘛,錢少,而且上班掙錢挺辛苦的,所以會比較謹慎,也就是比較摳,但即便如此,開倉頻率也高,有時一天開了十幾次,砍倉倒很堅決,剛有了點盈利,很快就虧損,不斷地虧損,曲線不斷下滑,我記得好像就一個月的時間,或者兩個月的時間,我就虧了50%,那個心疼啊,那是我幾個月的工資。不過因為人窮錢少,所以很謹慎,很快就知道自己不行,需要學習,不能再這樣盲幹,就很快步入了第二階段。
剛開始交易,就遇到挫折,是好事,許多人一開始如果遇到好的行情,很快賺了大錢,反而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牛逼哄哄的,自己簡直就是諸葛亮,已經輕鬆地掌握了聖杯,告訴自己:「交易太簡單了」,然後你開始「隨心所欲」了,重倉來回殺,一旦行情的走勢出現了變化,有單邊轉為震盪,或由震盪轉為單邊,重倉來回啥,出現虧損時,會嘗試加倍去做,就像輸了一塊下次,就賭兩塊,有時,你僥倖地贏了回來,但更多的時間卻是損手爛腳,當錢虧完了,就再注入資金,或借錢,等等,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一個交易的新手。
這一階段我感覺難點是在於虧的疼痛,明白自己是一個傻子,克制住自己的賭性,拿少量資金學習。虧的肉痛不難,難的是靜下心真正開始學習,很多人虧的肉痛,遠離了交易,這未嘗不是好事,還有很多人始終抱著發大財的願望,靜不下心學習,最後淪為失敗的賭徒,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第二階段:知其不可
在這個階段,你意識到你還是一個不合格的交易員,「我還缺少真正可以盈利的技術。」
於是你開始在圖表里設置各種「交易系統」,讀了一堆電子書,到處瀏覽網頁,這時,你開始探索一套自己的「必殺技」,天天、周周地從這個方法到那個方法地試,不過,你卻從未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檢驗這個系統是否真正可行,每次你得到一個新的指標你就會欣喜若狂,「這個指標完全不同呀!」
你玩「均線」、什麼「菲波納奇線」、什麼「支撐阻力線」、MACD、KDJ、布林帶...弄了幾百種指標,夢想著你的「魔法系統」今天就可以誕生,你成了一個「抄底摸頂」的「大師」,用你的指標去找市場反轉的精確點位。儘管你發現你還在輸錢,但你還是堅持不懈地「找找找」,因為你堅信你的做法是正確的。
這一階段我認為應該是最最痛苦的階段,有家庭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同齡人比較的壓力,但最大痛苦來源於在希望、失望、絕望、再希望中輪迴。每次悟到一點東西,以為找到了規律,然後接下去在實戰中被吊打。不知道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成功,支撐自己繼續走下去的動力,除了探索的樂趣外,其實是自己無路可走。
不甘於平庸,但除了交易,沒有其他行業職位能激發熱情。這個階段的資金曲線是震盪下跌。這一階段的難點,我認為是在於領悟各種交易方法的缺陷,領悟到他們為何不能盈利的原因,應該做什麼樣的改進,而且這些方法必須經過自己在歷史行情中的驗證,檢驗成功率和盈虧比,而不是盲目地投入實戰,這樣你就步入了第三個階段了。
第三階段:頓悟
當你嘗試了許多方法後,仍然無法盈利,不斷虧損,你會不斷地去思考,中間會有許多的頓悟,但是不同的時間內,會有不同的頓悟,頓悟有很多的,不過在真頓悟出現前,會有很多次的假頓悟,導致你一直在希望----絕望---希望--絕望 之間徘徊,走不出怪圈,深陷泥潭。例如,當你用均線,發現經常不能盈利,在震盪中老虧損,於是你悟到「震盪中不能用均線,趨勢中才能用均線」,這個道理是對的,並沒有錯,但如何判斷下一步是震盪,還是趨勢呢?你可能又會引入另一個工具,例如KDJ來判斷行情是震盪,還是趨勢,然後和均線結合用。
其實這個階段,我認為我最大的頓悟,就是任何一個信號,不能只看成功的樣本,這帶有極大的欺騙性,也要看大量的失敗樣本,都必須有統計上的機率優勢,即要統計歷史上該信號的成功率,成功率要高,如果成功率不高,則盈虧比必要高,確保能夠盈利,也就是考慮成功率和盈虧比兩個因素,復盤歷史上的行情,確保這個信號在歷史上 是能夠盈利的,而且是穩定盈利的,必須要先做一個歷史上的統計,否則這個信號直接丟棄,扔掉,就是騙人的。
第四階段:知其可為
你的交易系統告訴你什麼,你就做什麼,你接受虧損就像你接受盈利一樣,你現在會讓你的盈利單放飛了,接受「虧損」和知道你的交易系統將會帶來比損失更多的盈利,當出現虧損單時,你隨手就平倉了,「這只不過是給我的帳戶帶來些微的陣痛而已」。
大多數時間,你處於盈虧平衡的拉鋸狀態,今天贏明天輸,有時這個星期贏10%,然後下個星期輸10%,通常你都是處於盈虧平衡狀態,而不會虧大錢,帳戶停滯不前。這時你知道你總的來說應該算還行。你仍然在繼續研究和思考你的交易,但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盈利已經持續地多於虧損。
在這個階段,資金曲線經過幾次來回震盪,回撤可控,然後過一段時間後,帳戶就又起來了,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帳戶又再次停滯不前,來回震盪,不過整體上是盈利的,此時經過了較長的時間檢驗,你有了自信,你明白了,自己具備盈利的能力。
這個階段的難點在於制定和完善適合自己性格的交易規則,在盈虧比、機率和交易次數上取得平衡,打磨出適合自己性格的交易系統。另外,這個階段,當帳戶停滯不前,一直不前的時候,賺、虧、賺、虧,帳戶停滯不前,自己也會有所痛苦,雖然明白這是交易系統的必然階段,但是還是會有痛苦,就會想,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去改善這種局面,能不能對系統做一下改善,不過明白,這種改善的方向並非是放棄系統,而是在系統的基礎上,希望再加入一些元素,能夠迴避或減少這種停滯不前的局面,再讓回撤小一些。
第二階段是修煉內功,第三階段是內功初成,第四階段是內外兼修,內功、招式、人三者合一。
交易的智慧,醍醐灌頂:「阻力最小」的秘密
在這個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均遵循著「阻力最小」原則,儘管我們很多時候並未留意。
光與水的智慧光是節約時間的典範,它永遠以最短路逕行進。在真空中,光以30萬千米/小時的速率沿直線傳播;反射時,光所走過的路線,入射角等於反射角;折射時,入射角與折射角的比例,與兩種介質的折射率保持著特定關係。光的行為,取決於介質的根本結構,光在介質中始終以「阻力最小」的方式傳播,任何一條其他路徑都是「彎路」。
再來觀察水。水的智慧,遠非世間常人所能及。河道寬,則水流緩慢;河道窄,則水流湍急;水的行進路線也取決於河道結構,或直或彎。若水流遇到一塊巨石攔路,它不會去「努力翻越」,而是明智地繞道而行。
努力乃痛苦之源麼先問個問題,你喜歡交易嗎?你為交易努力過嗎?現代教育崇尚努力和競爭。宣傳名人早年充當「拚命三郎」的報道比比皆是,似乎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真是這樣嗎?讓孩子每天比別人多練兩個小時鋼琴,將來他就能成為莫扎特?比別人多畫兩個小時的畫,就能成為達文西?
「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沒錯。但不要小看那1%,它決定了剩下99%的汗水的性質。擁有這1%,努力便是成功之源;缺少這1%,努力只能成為痛苦之源。
努力,即試圖用強大的意志克服「最小阻力」的約束,與環境和自身心境對抗。從這個意義來看,天才或許從來都沒有「努力」或「勤奮」過,在常人眼裡是在做拚命三郎,但事實上他們不過是順應自己心靈的召喚而已。半夜12點,小莫扎特在練琴;凌晨1點,在父母棍棒驅使下的一個小男孩同樣在練琴。外表相似的行為背後,是全然不同的結構。前者在享受整個音樂行雲流水的過程,後者或許僅僅出於不願挨打的目的。「順心」根本無需努力,只有「違心」才需要努力。愛因斯坦曾說:「我從來沒有工作過一天」。如果您發現自己每天工作都不開心,都在努力克服許許多多的障礙,一切只為等待發薪日,那麼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您不是做這件事的天才。
畫家每畫一筆,想著這一筆能給自己帶來多少財富,他不會是一個好畫家;不熱愛足球,只希望藉助踢球讓自己擁有豪宅的球員,不會是一個天才球員;立志要得諾貝爾獎的人,一定得不了諾貝爾獎;不能享受投資和交易的過程,只求在交易中快速獲利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好的交易員。
更看重「享受過程」,還是更看重「享受結果」,或許正是少數成功者與多數失敗者之間的根本差異。克服內心的掙扎,試圖用「努力」來麻痹神經,從交易的角度來講其實就是逆勢。那些讓您徹夜難眠的交易單,十有八九會以虧損收場,因為很明顯,您已經不是在享受過程了,而是在被整個過程煎熬,不斷地寄希望於這個過程早點結束,好讓自己最後得到「煎熬的回報」。不幸的是,人的心靈往往是最準確的羅盤,逆勢而為不僅讓整個過程痛苦不堪,而且結果也往往不盡人意。
改變結構,方能改變結果以努力作為手段的行為是治標;唯有改變結構方能治本。這猶如治水,堵不如疏。要想改變河流的走向和強度,必須在河道上做文章。不想讓水太急,可以把河道修寬一些;一味封堵可能決堤;而積極疏通反能引水灌溉農田。
對個人而言,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現狀不滿,那麼這時最需要的是自省,而不是「繼續努力」。換一份工作,換一個環境,從結構進行調整,要比運用意志力重要得多。人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搞清楚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究竟是做什麼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讓姚明去打桌球,巴菲特去做中文系教授,恐怕他們再怎樣努力也難以獲得現在的成功。一旦尋找到這份上帝安排的職業,就找到了心中的「勢」,從而順勢而為,為過程而快樂,而非為了得到一個結果委曲求全。
對交易者而言,必須認識自身結構——性格與心理;認識市場結構——趨勢理論與波浪理論,做到知己知彼。市場是自然的函數。穩定獲利的途徑,也註定是一條阻力最小的通途;而非讓人心力交瘁的戰場。
短長結合的均線系統
首先,把k線圖上的均線全部去除
只留下一條綠色的60日平均線
這就是股市的生命線
不對,放錯圖了..
應該是這張
k線站上60日平均線
大盤是活的,積極做多
不管
你統統可以忽略
K線在60日生命線下
大盤就死了,空倉等待
就算國家隊救市,媒體大喊抄底
降印花稅等等利好,你也只需要...
只要遵循這個規則
不用去預測大盤的頂和底在哪
這樣做股票既不痛苦也不糾結
隨便舉幾個栗子
2006-2007百年一遇的大牛市
從998點上漲到6214點
上證指數整整上漲了6倍多
80%股票上漲幅度超過5倍
那個時候,只要買入股票
持有3個月以上肯定賺錢
除非你追漲殺跌一樣賺不到
那你也基本可以
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
你可能有過千萬次抄底的念頭和行動
尤其是4月23日那次
印花稅從千分之3降到了千分之1
降幅達70%,國家救市意圖明確
股市也已經從6124點下跌到2990點
跌幅超過50%了,講道理也該開始上漲了
23日上漲4%點多,24日大漲9%點多
大盤幾乎漲停,也算是活久見了
所有股票都漲停,波瀾壯闊吧!
一周時間上漲了20%
但大盤連觸碰60日線的勇氣都沒有
直接調頭大跌,一直跌到了1664點
如果從6124點開始算,大盤跌掉70%
很多股票已經跌掉了90%
進去抄底的人虧得
再看2009年的走勢
前期大盤跌到了2008年11月份
經過了1個月的震盪反彈
大盤最終第一次站上了60日生命線
再經過2個月的震盪反覆
大盤不再破60日生命線
真正的底部來了,毫不猶豫進場
直到2009年8月再一次跌破60日生命線出來
大盤漲幅70%,很多股票翻了幾倍
接下來是2014年的大牛市
遵循這個規則,就能吃到大牛市的整段
而且從不糾結
2015年股災和後面的幾次反彈
也可以從容不迫地離場,損失非常小
尤其第一波反彈,你壓根兒不會參與
因為日k線連60日均線碰都沒有碰一下
最後,看看今年的大盤日k線
如果你在2018年2月7日就離場
那麼幾乎沒有損失
我們再來說說
短長結合的均線系統
說人話就是
即可做短線
又可做長線
但不管短線還是長線
都是用5日、10日、60日均線來判斷的
交易系統
簡單來說就是
用5日和10日均線組成短線系統
用60日均線確認長線趨勢
5日和10日均線
顯示的都是股價短期趨勢
但是它倆相愛相殺
經常會產生愛的交叉
但在大量的交叉中
只有個別的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才有意義
為了找到它們
就要用到變化緩慢
且完全不敏感的60日均線
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
5日、10日均線的方向金叉向上
此時如果60日均線也能方向向上,則助漲
5日、10日均線的方向死叉向下
此時如果60日均線也能方向向下,則助跌
因為當5日、10日均線黃金交叉向上時
代表10日內平均買入的人已有盈利
這樣可以吸引短線客入市
如果此時60日平均線在該黃金交叉之下
代表此時60日平均買入的人各有盈利
這樣可以吸引中、長線客入市
吸引了這麼多人
當然對股價有助漲作用
反之也一樣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5日線、10日線他們倆
回檔的時候一定要與60日線有一定空隙
因為此時60日線起到的是一股支撐的作用
跌破60日線也就往往下跌趨勢的預兆
此外
只有每一個金叉都比前一個金叉位置高
才能讓股價保持整體上漲的角度、速度不變
而一旦上漲速度變慢或不創新高創新低的話
那麼就要考慮這輛車是不是到站了?
是否需要找機會下車了?
至於什麼時機下車那方法可就多了去了
主要按你的交易方式來
比如
這個交易系統的好處是
兼容性強
你可以盡情的武裝你的武器
比如:成交量線+MACD
這裡點到為止
你們可以多研究一下
最後總結一下:
當5日、10日均線金叉時
如果60日均線方向也向上,則助漲
舉例中的三金叉尤其強勢
回檔幅度儘量要淺
回檔時成交量越少越好
5日、10日和60日均線之間要有空隙
長線有一個不變的原則就是
「三線順上不做空」
盡情等發育就好
當5日、10日均線死叉時
如果60日均線也方向向下時,則助跌
三死叉的下跌空間更大
如果每一個5日、10日均線的死叉
都比前一個位置低的話
那下跌行情還將繼續
三線順下時往往是暴跌的開始
這個交易系統主幹道宗旨在於
你可以在大趨勢的保障下盡情秀短線操作
也可以每天只要盯一次盤
悠閒地玩佛系炒股
股市交易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下面為大家分享包括股市導圖總綱、k線、均線基礎、切線、指標分析、選股方法、板塊輪動和股市各類騙局,希望能給大家來個股票知識大梳理,希望股友們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想要學習的方法, 幫助大家建立清晰有效的交易系統。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注意:以上圖片被壓縮,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大圖以及具體的操盤方法)
股票交易,盈利的密碼是不要把賺錢當做目標
股票交易確實能夠賺錢,但是如果你僅僅是把結果盈利賺錢當做交易的全部內容,那麼很遺憾你將永遠賺不到錢。
拋開偶然運氣的因素之外,好的結果一定是一個好的過程決定的,而不僅僅是靠一個好的願望支撐的,所以交易之前你要思考的是是否有一個好的賺錢方法,而不是僅僅有一個好的願望,當然那些偶然的盈利一把也不足以讓你實現所謂的財務自由。對交易者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好的願望,交易的刺激,盈利都是誘人的,每個人都特別享受那種帳戶盈利直線奔跑的過程和感覺,只不過市場從來就沒有直線奔跑過,願望代表不了過程,學會在曲折的過程中怎麼做對的事情才會讓你的交易變成有意義的事,不管過程扯著嗓子高喊莊家趕快開獎的那是賭徒。
對於市場而言,本身的波動是內在的,而金錢是外在的,波動本身並不產生盈利,產生盈利的的是交易者恰好跟對了市場的波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的話,盈利是交易者跟對了市場波動的獎賞,而虧損是交易者跟錯了市場波動的懲罰,並且越是拒不認錯收到的懲罰就越大。
所以,交易的內容應該是,怎麼跟對市場的波動,至於盈利與否無需考慮的太多,只要你能堅持一直做對的事情,盈利只不過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結果。
交易實際上是痛苦的,這種痛苦的根源在於你必須控制自己發泄情緒的衝動,在交易規則之內,你必須收起對賺錢的渴望,如果你的眼睛裡只盯著賺錢的結果,那麼你一定會忽略怎麼跟上市場的波動這個過程,而一個滿腦子只想著賺錢的交易者一定不會輕易認虧,止損也一定會出現問題,從這個方面來看交易是一個各個交易環節都適配的過程,厚此薄彼的結果是一定會出問題。
那麼到底什麼樣子的交易才算是更貼近交易本來的面目呢?
儘可能的摒棄所有的交易情緒和交易期望!在交易的過程中最容易導致交易波動的的行為就是"數錢」。
從心理學來說,與一直沒有得到的相比,人會更重視得而復失的東西,當你還沒有平倉就開始數錢的時候,實際上已經默認了這筆錢已經屬於自己,一旦行情反轉帳面盈利變成帳面虧損之後就很容易因為失落感而引起報復性的情緒交易,所以我們經常見到這種現象:一個進場之後一直浮虧到一萬的交易者不怎麼暴躁,當然這並不是心態真的好而,是變成了鴕鳥心態;而一個進場之後先浮盈一萬沒有出場,既而變成浮虧一萬的交易者氣的恨不得把電腦給砸嘍,接下來的情節就是無論怎麼樣都不會止損,一定要再回到浮盈一萬的時候才會罷手,同樣的結果,因為過程不一樣給交易造成的情緒影響也是不一樣。
優秀的交易者都不會一直著自己的建倉成本,而是在進場以後迅速選擇淡忘,因為只要心裡一直在盤算自己的建倉成本你就永遠都不可能做到從市場的角度出發,甚至整個交易過程變成了一種市場必須走到自己建倉成本之上的執念,另外他們更不會在交易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開始盤算已經賺了多少錢以及用這些盈利可以去做點什麼,他們只會關注市場的走勢是否在某個形態框架內,交易系統給自己發出了怎樣的信號,沒有信號的時候就一直持倉或者持幣等待。
這才是最美好的交易,不急不慢,張弛有度,它需要你時時刻刻準備著進場,但是不需要你時時刻刻在場,大部分的時光里總是在無聊的等待,直到出現一瞬間的開倉平倉信號,然後又迅速歸於平靜繼續等待下一個信號。
只要你堅持在對的系統之內做事,不被過程中起起落落亂了心智,其實最終結果交易系統早就已經給你註定。
如果你想紮實股票投資方法,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L6900811(股票交易員) ,學會交易模式, 識別機會風險,研究熱點題材、文章乾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