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陝西味的地方,位於鬧市中卻別有洞天,張藝謀曾在此取景

2019-07-26     三秦風情

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陝西的歷史文化底蘊極其豐富,幾乎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歷史的韻味。不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逐漸取代了那一幢幢帶著歲月滄桑感的古房民居。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富有陝西味道的地方已經減少了很多,留給我們的只能是一聲聲嘆息和無盡的回憶。其實在西安的鬧市之中,一直隱藏著一個最有陝西味道的地方,然而很多遊客都忽略了它的存在,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一下在這個地方的遊玩體驗吧。

一直聽人說,繁華熱鬧的回民街上有一處很值得參觀的古宅—高家大院,這座古宅始建於明崇禎年間。距今已經有400多年歷史,總占地4.2畝,總居住面積2517平方米,房屋86間,其中現對外開放56間。雖然去了回民街很多次,卻始終沒有進去參觀過,剛好前些天朋友來西安旅遊,就和他一起去了高家大院。

沿著人潮洶湧的回民街往深處走,在途中就能看到一座掛著大紅燈籠的古宅,大紅燈籠上寫著「高府」兩個字,靠近古宅後,能看到牆壁上有精美的雕刻,古樸的大門上方,則掛著一塊寫有「榜眼及第」四個大字的硃紅色牌匾。

走進大門後,一抬眼就能看到對面的精美磚雕,據說這種有巨大磚雕的牆壁被稱為「照壁」「影壁」,是古時候人們用來擋鬼的,因為鬼都是走直路的,不會拐彎走,照壁可以斷了鬼的道路,讓鬼沒辦法進來。實際上,照壁是有科學作用的,可以保證古宅內生活的私密性,不會被人從門口看到。經過照壁,能看到看門人居住的門房,門房的門窗都很有歲月味道。

繼續往內走,會看到掛著「迎紫」牌匾的房屋,這處房屋是主過廳,可以供客人小憩,裡面還放著古香古色的屏風、椅子以及造型獨特的燈籠,讓人忍不住聯想到影視劇中的場景。在迎紫廳的兩旁,也有兩處建築風格差不多的房屋,這兩處房屋是來客的就寢之所,如果來客當天不能回去的話,就可以住在這兩處房屋之中。當然,這是古時候的房屋用途,現在想住在裡面可是不行的哦。

參觀完了迎紫廳,可以去看看凝瑞廳,凝瑞廳是當時高家女主人用來接待客人的,門上的雕花和迎紫廳是不同的,在灰色的屋檐下懸掛著「迎瑞」的牌匾。進入房門就會發現,裡面的擺設倒是和迎紫廳差不多,充滿歷史古韻的屏風、硃紅色桌凳以及懸掛在房樑上的燈籠,似乎都在訴說著這座古宅曾歷經過的歲月滄桑一樣。

迎瑞廳旁有兩座對立的房屋,一側是被稱為「繡房」的南廂房,另一側則是被稱為「少爺樓」的北廂房,不過北廂房被沒有對外開放,我們能參觀的只有南廂房。南廂房是當時未婚女子居住的地方,房屋共分為兩層,一樓是女子就寢的房間,裡面有極具年代感的床鋪、梳妝檯、手提木箱、衣櫃等。而二樓和一樓用木質樓梯相連接,走上樓梯來到二樓,看到的只是牆上的一些木質雕刻畫,並沒有其他東西,不過站在二樓看向外面,好像能體會到古代女子被困在深閨的幽怨。

西廂房的西面,是高家主人居住並待客的在中堂,裡面的布局相當古典正規,給人以一種主人居所的威嚴感。在中堂之後,就能看到高家主人的書房—養正書塾,這是一處充滿了書香墨氣的房屋,讓人不禁感嘆大戶人家的學識。此外,高家大院內的小花園、私塾、戲樓等建築,都非常有歷史意蘊,時間充裕的話一定要細細參觀欣賞。

本來以為,回民街上的古宅可能也就那樣吧,沒想到進去後才發現,高家大院其實是一個別有洞天的地方,雖然位於鬧市,卻一點不浮躁喧囂,反而很古樸安靜,巧奪天工的建築設計可謂獨具特色,別具一格,包含了美學、民俗學、建築學、歷史學等種種文化內涵。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在這裡取景的呢!

而朋友也表示,高家大院是最有陝西味道的地方,因為這裡不僅有古宅,還有陝西傳統的民俗表演、皮影戲、民間剪紙、秦腔表演等。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到這裡參觀一次吧。

【旅遊攻略】

開放時間:8:30--22:30

門票價格:15元

景點地址:西安城內鼓樓口進去向北500米

交通路線:乘坐地鐵2號線鐘樓站下車步行過去,或者可以乘坐公交車15路、32路、45路、43路、201路、205路、218路、221路、222路、251路、252路、286路、300路、604路、611路、612路、622 路到鐘樓西站下車步行過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NcuNmwB8g2yegNDmJ4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