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屋公子
除了以上這些實名的商紂一方奸臣外,其實還有幾個人物有歷史原型,但不太容易被發現。
一個是鄔文化。《封神演義》對鄔文化的記載是「身高數丈,力能陸地行舟,頓餐只牛,用一根排扒木」,「鄔文化」這三個字在先秦秦漢典籍沒有記載,但是在《武王伐紂平話》里,卻提到「烏文畫獨拽此船,逢間道,崗坡或旱地,力如水中,拽亦然。鄔文畫者,即奡蕩舟」。「奡蕩舟」見於《論語》南宮括問孔子說「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不過,「奡蕩舟」不是人名,而是說「奡」這個人力能蕩舟。
「奡」又作「澆」,是夏朝寒浞之子。據《左傳》,夏王太康被后羿篡位,后羿又被寒浞殺死。之後寒浞又派長子澆攻滅斟灌、斟鄩,殺死在那裡的夏後相,然後將長子澆封於過、次子豷封於戈。後來澆又派椒追殺夏後相子少康,但少康已經逃亡有虞氏。少康長大後,派女艾到澆這裡獲取情報,派兒子季杼引誘豷,最終滅亡過、戈及寒浞,夏朝成功復辟。但澆作為大力士的傳說,還流傳於春秋戰國,也就是鄔文化的原型。
壁畫《神荼、鬱壘》,出自山西大同帝君廟
還有兩個是高明、高覺。在《封神演義》中,這是兩個小鬼托於軒轅廟前的千里眼、順風耳木偶,他們又被稱為「神荼、鬱壘」。同樣在《武王伐紂平話》,提到千里眼、順風耳叫離婁、師曠。
這一形象起源於《孟子》說的「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所以後世離婁、師曠被傳說為千里眼、順風耳,在《西遊記》中也有提到。據說離婁是黃帝時人物,師曠是春秋晉平公樂師。至於「神荼、鬱壘」本是《山海經》記載的把守鬼門之神,後來黃帝製作他們的畫像辟邪,成為最早的門神;明代《列國志傳》中提千里眼、順風耳和神荼、鬱壘把守鬼門,但《封神演義》明顯混合為兩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