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公安探索「三大模式」構建海島基層治理新格局

2019-11-27     中國普陀

普陀連續4年實現警情數、刑事案發數「雙下降」,連續1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平安區」,成為全省首批獲得「平安金鼎」的縣(市)區,連續多年多項工作走在全市公安機關前列......

近年來,普陀警方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著眼轄區實際,勇於擔當,敢於創新,積極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為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治安最好城市,建設開放活力的幸福普陀提供堅強保障。

紅色引領,「黨建+治安管家」打造治理共享共治機制

在普陀區東港街道海州一品小區,一支紅色隊伍在社區治理中發揮著先鋒模範作用,一年來,小區警情同比下降33%,發案量同比下降71%,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這是今年普陀區公安分局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創建「黨建+治安管家」模式的成效。

強化紅色傳承、激發「紅色細胞」、夯實「黨建基點」,吸納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物業公司黨員、流動黨員等,在黨員組織關係不變的基礎上,加入小區「兼合式」黨組織,開展信息收集、政策宣傳、糾紛調解、巡邏防範等工作,引領帶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良好格局。

目前,普陀區以「黨建+治安管家」為抓手,廣泛發動群眾,挖掘群力,建立多個群防群治組織,每10人中就有1人是平安隊員,織就一張治安聯防、矛盾聯調、問題聯治、事件聯處、平安聯創的平安「大網」。

科技支撐,「智能+現代警務」完善治安立體防控體系

「 某酒吧門口出現人員聚集現象,2號巡邏車過去一下,」在六橫島六橫公安分局指揮室在視頻巡控中發現異常,及時指令附近警力前往處置,及時避免一起聚眾鬥毆案件。普陀警方不斷完善「科技管控島」建設,在六橫、桃花、東極、蝦峙等海島利用視頻監控、物聯網技術、大數據等高科技,在島上築起堅實的安全屏障。

8月份東海開捕前後,沈家門派出所綜合指揮室格外繁忙,世界三大群眾性漁港之一的沈家門漁港實況在指揮室大螢幕上一覽無餘,根據每個區域的情況,科學合理安排警力,確保港區高度穩定。

另一邊,漁船相繼出海作業,民警通過智能系統,實時掌握漁船位置,在漁船上建成的智能監控系統也為民警及時處置化解海上案事件提供有力支撐,科技管港、科技管船,給港區、漁區插上平安翅膀。

近年來,普陀警方緊跟時代發展,樹立科技強警,科技興警理念,強化科技支撐,延伸科技警務觸角,探索「智能+現代警務」,實現全時空、全領域的動態守護,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

多元調處,「網格+聯動模式」搭建矛盾糾紛化解平台

沈家門某小區的網格員向社區民警陳軍反映小區居民經常為電動車停放問題發生糾紛,陳軍立即介入,找到其中關鍵人物,將問題解決,矛盾糾紛也在其中化解。

網格員就是群眾,也是距離群眾最近的人,是矛盾糾紛發生時、激化前最先了解到情況的人,網格員對發現的矛盾糾紛及時介個調解,無法調解上交給民警,民警現場無法調解則由駐所人民調解室專職調解員跟進調解,最後則引導至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通過根據矛盾糾紛涉及的相關部門,由部門聯合進行調解處理。

「網格+聯動」使真正的矛盾糾紛有人問,有人管,層層調處,部門聯動,把牢「網格」關鍵環,避免群眾發生矛盾糾紛時不知如何正確處理而激化矛盾引發案事件,實現矛盾不激化、不出島。

今年以來,普陀警方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9件,消除治安隱患300餘起。

來源:「浙江普陀公安」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A9Crm4BMH2_cNUgyJg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