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信作品闡釋「孝」字的深層含義。
.文成信畫的「大熊貓」爬滿黃桷蘭樹。
書畫傳頌孝文化。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又到一年重陽時,不少人都會想起王維這膾炙人口的詩句。
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古人呼朋引伴,登高望遠,賞花酌酒,吟詩作對,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感受時令變換,體會離合悲歡。因「九」與「久」諧音,寓意長壽,我國在1989年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這既是對傳統孝文化的承續,又賦予重陽節關愛老人的新內涵。
10月10日,重陽節剛過,家住金牛區馬鞍東路社區的文成信老人籌備一年的「古今二十四孝」主題書畫展正式展出。社區院壩里,27幅精心裝裱的書畫吸引了眾多居民前來參觀。「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88歲高齡的文大爺希望敬老孝親的傳統美德在當代社會繼續傳揚,願天下老人都能安享幸福祥和的晚年。
初心
以孝道文化助推社會和諧
「我這次書畫展,把12個古代流傳甚廣的孝老愛親故事畫了出來,另外也尋訪了12個現代的孝子的故事,去外地拜訪,找照片,再用書法寫出他們的故事,希望用這些故事感染更多居民,倡導孝道文化,促進家庭和諧。一個家和諧了,社會就會和諧,國家才能更加繁榮昌盛。」文成信對記者說道。
孝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華文化的價值內核之一。當天展出的書畫中,文大爺創作的《棄官尋母》《爭喝毒酒》《啞子盡孝》等傳統故事書畫作品,每幅圖的下方都配有故事簡介,比如「孟子重孝」的作品,孟子認為天下大事「孝親為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幅幅畫面,一個個故事,深入每一個參觀者心中。
「我是家中老么,看到父母老了,心裡格外心疼。8歲時,母親就50多歲了。我給母親畫像,親戚朋友都稱讚我是『神童』。」文成信聊起孝順父母的故事,非常自豪,說到繪畫,更是興奮得手舞足蹈。他說,自己從鄉村出生,能讀到大學,後來有一個不錯的工作,主要得益於父母的教育,激勵了他成才。他希望,敬老孝親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發揚,讓更多人受益。
公益
把老舊小區裝點出文化味
當天前來參觀的鄰居,都對文大爺讚不絕口,「我家老頭以前生病住院,病情好轉,想寫感謝信,都是文大爺在幫我們寫,寫了很多封,他寫好後,還自己出錢去幫忙裝裱,不要我們一分錢。」82歲崔醒民紅著眼圈說道。「他有一顆公益之心,愛幫助人,小區鄰居們都挺喜歡他的。每年他家的黃桷蘭開花了,他還要用葉子包好給我們送來。」居民們說起文成信都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文大爺不好意思地搖搖手,樂呵呵地邀請大家看書畫。
文大爺所住的小區,是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院落。30多年來,他每周都會對小區樓棟進行一次清掃,還自己買油漆把樓棟粉刷一新,把自己的書法都掛出來,「你看,我這些書法的字體都是不重樣的,每一幅字怎麼寫才美觀,我是有自己的標準的。」文大爺最擅長隸書、篆書,別的字體也寫得很好。「欣逢盛世感謝黨,樂享遐齡獻餘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鄰里和諧祥光滿園」「孝敬父母家道昌盛」「美好院落共建共享」……老舊院落里因為有了這些書畫,呈現出十足文藝范兒,鄰居們也在這些正能量文字的薰陶下,重視鄰里團結、互幫互助。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花了3天畫了一幅雄鷹展翅的畫掛在文化牆上,當作我獻給祖國70華誕的生日禮物!」文大爺高興地說道。
樂趣
屋頂有個「大熊貓樂園」
文成信老人平時創作的地方在樓頂花園的書房中,書房旁是他的「倉庫」,裡面全是他為粉刷牆壁,或者創作書畫買的油漆、紙張、刷子等工具,幾十年來,瓶瓶罐罐裝滿了一間屋子。
花園裡是文大爺用心耕耘的花果樹,據他介紹,每年自己的花園中要開300多朵曇花,曾被各媒體報道。這個花園裡還種植各種水果,枇杷、葡萄、櫻桃、車厘子……花香果香沁人心脾。最讓他驕傲的還是黃桷蘭樹,這棵樹經過幾十年的養護,主幹周長達30厘米以上,另外分出3支碗口大小的枝椏,分散的樹枝延展開來,將樓頂的花園遮出一片陰涼。在黃桷蘭的各樹枝上,文大爺獨具匠心地「養」上了自己畫的20多隻大熊貓畫像,每一隻「大熊貓」都有自己的神情姿態,都在講述一個童話故事。「你看,這隻大熊貓調皮,爬上橫著的樹幹吊起,他的兄弟在下方歪頭對它呼喊『哥哥,你要注意安全哦,不要掉下來了』。」有的大熊貓一家三口擁抱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有的大熊貓抱著籃球嬉戲,還有舉著國旗的……走進文大爺的「大熊貓樂園」——憩苑,才知道他為什麼會源源不斷創作出靈動的書法、繪畫作品,他的心裡一直保持著那顆8歲時為母親畫像的童心。
「我的退休工資用不完,買來畫紙和顏料,活到老,奉獻到老。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現在的文成信!」這個擁有59年黨齡的老黨員由衷感嘆道。
華西社區報記者 劉福燕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