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很悽美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短短几句感動了許多人

2020-04-10     美詩美文的世界

不管是古代還是在現代,「思鄉」始終是文人墨客筆下難以割捨的情結。在古代「車馬很慢,書信很遠」,所以大多時候在外的遊子對於家鄉的思念只能任它發酵,而能做的排遣也無非登高望遠,借酒澆愁。在現代雖然交通發達,但是很多時候在外的遊子也是身不由己,不是想家就能回的,畢竟所有的「顛沛流離」都是為了生活。

而不管是古今,秋天似乎都是思鄉情緒最為泛濫的季節。在我看來,這或許和兩個方面的原因有關,其一就是秋日的蕭瑟淒涼,總免不了勾起人們的愁緒;其二則是中秋、重陽等節日都在秋天,這些本都是團聚的節日,在外的遊子遇上這些節日自然免不了思鄉情緒的蔓延。而在一般的詩詞中,當思鄉遇上秋日,文人筆下的秋日都免不了蕭瑟淒涼,就像《漢樂府•長歌行》中「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的描寫一樣。不過筆者本期要介紹而這首悽美詞作,同樣寫的是秋日思鄉,但是詞人筆下的秋日卻並不蕭瑟淒涼,相反多了幾分闊遠與穠麗,但是表達的思鄉之情卻感動了許多人。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開篇和結尾都是千古名句的思鄉詞作。

《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他在寫這首詞的時候正在西北邊塞任職,所以免不了的便是羈旅鄉思。

這首詞起首便大氣磅礴,碧空萬里,黃葉滿地,這樣的秋色遙遙和秋水相連接,水波之上瀰漫著翠色寒煙。詞人筆下的秋日景象給人以遼闊高遠之感,色彩也是十分綺麗。緊接著詞人便是描寫傍晚時分的景象,夕陽映照著山巒,遠處水天相接,芳草無情,也不照顧詞人的愁緒,一路綿延到夕陽照不到的遠方。其實在古詩詞中「芳草」時常是表達鄉思的意象,芳草的一頭連接著詞人,另一頭連接著可望而不可及的家鄉。

下闋則是詞人對於鄉思鄉愁的抒發,思念故鄉黯然神傷,只有那些夜裡的好夢才能給予詞人一些慰藉,雖然此人並沒有寫是什麼夢,但想想也知道夢裡的詞人應該是已然回鄉。夢醒時分,明月高懸,詞人又不願獨倚高樓遠望故鄉,所以只能借酒澆愁,但那些酒水入喉卻都變成了相思的淚水流了出來。

這首詞雖然不像其他秋日思鄉之作,通過渲染秋日的淒涼氛圍來烘托情感,相反將秋日寫得遼闊高遠,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思鄉愁緒卻一點都不比其他秋日思鄉之作要少。而這樣的描寫也恰恰能夠體現出詞人對於生活的熱愛和廣闊的胸襟。而古往今來對於這首詞的評價也是極高,在《歷代詩餘》一書中對這首詞的評價是「范文正公《蘇幕遮》『碧雲天』云云,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

對於范仲淹的這首詞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30eY3EBnkjnB-0zVB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