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界華為 股東連續減持套現

2019-08-15   鬥牛亮劍

藥明康德被認為是距離國際創新藥巨頭最近的中國公司,被稱為「醫藥界華為」,其多年來一直活躍於資本市場上。

2008年,藥明康德於紐交所上市,2015年又以33億美元的總價從紐交所私有化退市。之後藥明康德「一分為三」,裂變出三家上市企業,分別是新三板的合全藥業、在港交所上市的藥明生物和A股上市的藥明康德。目前合全藥業已從新三板摘牌。藥明康德退市時市值不過200多億元人民幣,而當前藥明生物+藥明康德整體市值已經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翻了10倍。

藥明康德在A股一上市就錄得16個漲停,累計漲幅達到501.44%。幾天後,又創下138.87元/股的最高價,市值一度接近1500億元。目前藥明康德股價雖已大幅回落,但那些在IPO前就進駐的機構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作為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的龍頭企業之一,藥明康德被長期看好,這些機構按理說會「放長線釣大魚」。

然而解禁期剛過,一眾機構股東就準備套現走人。根據13日公布的最新減持計劃,按8月14日收盤價計算,這部分股東計劃套現市值達到123.6億元。關鍵是,公司前一日才公告此前減持屆滿,股東合計減持了5.48%套現了逾60億。兩次減持合計,藥明康德股東或套現190億。

不過,A股畢竟見過大世面。股東巨量減持計劃壓頂,藥明康德不跌反升,8月14日收盤報70.25元,漲2.02%。

藥明康德再次上演百億減持計劃

曾因「獨角獸」光環備受矚目的藥明康德,這次又因股東巨額減持站在了聚光燈下。

今年5月8日,藥明康德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到期解禁,解禁股份共計6.14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2.51%。

8月13日晚間,藥明康德公告稱,七位股東計劃通過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在2019年8月19日至2019年11月16日期間,合計減持不超過10.74%的上市公司股份,即1.76億股。如果按此減持股數,按照8月14日藥明康德的收盤價70.25元/股計算,這七位股東此次減持將套現金額達123.63億元。

7名股東擬減持股份的來源為其他方式取得,包括於藥明康德IPO前取得的股數和通過公司2018年權益派發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取得的股數。藥明康德IPO發行價21.6元/股,減持機構們獲利頗豐。對於減持的原因,HCFII WX(HK)Holdings Limited為「股東自身資金需求」,其他六位股東均為「基金投資正常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一日(8月12日),藥明康德剛剛披露這7位股東於過去三個月期間內減持上市公司股份共計8972.9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48%,減持價格區間為62.5元至91.36元/股,合計減持總金額66.26億元。

藥明康德2018年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4.22%,目前藥明康德尚未披露今年上半年業績。擁有如此驕人業績,藥明康德一眾股東卻選擇退出。

還有哪些上市公司股東要減持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今年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累計凈減持1195億元。特別是在市場相對高位的3月份和高位調整的7月份,凈減持金額均超過250億元。而8月時間剛過一半,減持金額已達137.96億元。

7月份以來,有143家公司減持金額超過5000萬元。銀行業減持金額最多,超90億元。此外,生物製藥、材料、軟體與服務、技術硬體與設備行業公司數量及金額亦較多。可見,銀行、科技以及生物醫藥類公司成為股東拋售的重點。

從具體大額減持的公司來看,7月以來,有81家公司凈減持金額超過億元,其中24家公司凈減持金額超過3億元,興業銀行凈減持金額最高,超過90億元;藥明康德、順豐控股、包鋼股份、中航沈飛等公司凈減持金額均超過10億元。

以下為凈減持金額超過3億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