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隨著世界各地的人們進入封鎖隔離狀態,地球似乎也在發生一些小小的變化。
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賈朗達爾市,
不少當地居民推開窗,驚訝的發現——
什麼?在我家居然能看到喜馬拉雅山的?!
賈朗達爾距離喜馬拉雅山201公里,
往日,這裡和周邊的城鎮遠遠看不到綿延的山脈,人們的視野里唯有灰暗的天空和近處的房頂。
只偶爾有過那麼幾次,在下雨天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隱隱約約的山頂,但也只是個山頂罷了。
可是現在,當這裡的居民推開窗,
喜馬拉雅山的昊拉德哈山脈清晰可見!
被晶瑩剔透積雪覆蓋的大片山巒,連綿不絕的山脈,鋒利的山脊,甚至連山的下半部分也能見上一二。
這山廣闊無邊,一望無際,
卻距離自己那麼近……
直到這時,當地居民才意識到:
這樣美好的景色,原來竟然一直掩藏在天昏地暗之中,
當人們回到家中,馬路變得清凈,工業停擺,污染停止之後,空氣品質能好這麼多!
許多人爬上了自家的屋頂,激動的拍下了照片,發到了網上,與全世界人民共賞這令人驚異的自然風光。
白雪皚皚的山巒和白滾滾的雲朵相映
即使在夜晚,也能依稀可見它的巍峨雄壯
有人說,這是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從家看到這山。
「從來沒在我賈朗達爾家的屋頂上看到過昊拉德哈山脈……從來沒有想到過這會發生……很明顯表明了我們對地球母親造成的污染影響……」
「這是從我位於印度旁遮普邦的家的屋頂看到的風景。因為封鎖而消除了空氣污染,將近三十年了,我第一次這麼清晰的看到喜馬拉雅山,太不可思議了!」
「從我家看到的同樣的山。」
「因為旁遮普邦的污染減少了,在賈朗達爾可以看到喜馬拉雅山。這景色太美了。」
甚至還有人半開玩笑的說,
「如果空氣能像這樣這麼乾淨,那別管什麼山脈了,我們也許很快就能見到神了。」
爬上屋頂就能看到喜馬拉雅山,這經歷也太酷了……
而對於印度來說,空氣變好並不是只在旁遮普邦,全國各個地方都能感受到明顯的變化。
據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員會的數據分析顯示,封鎖讓印度的「空氣品質得到顯著改善」。
報告上說,「數據顯示,印度城市在3月16日至24日之間的空氣品質指數(AQI)平均為115。」
「但從21天封鎖的第一天開始,空氣品質就開始改善。在封鎖的前三天,平均空氣品質指數下降到75。」
再拿首都新德里舉個例子,
以前它的天空是這樣的,
現在是這樣的
作為地球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往日的新德里,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是霧蒙蒙灰撲撲的,仿佛罩著一層紗,
但是現在出現了稀罕物——純凈的藍天。
在上周,新德里的空氣品質指數一度達到了38!
這讓德里人自己都十分震驚,因為以前天氣好的時候空氣品質指數也有150。
如今的新德里,路上的汽車很少,工廠不再冒出黑煙,建築工地不再散發著令人窒息的塵土,
白天的空氣里不再有煙燻火燎的金屬味道,在晚上還能看到星星閃耀。
一些老人感嘆,印度已經幾十年沒有這樣的時光了,
「我現在經常會抬頭看天,享受從我家陽台看到藍色的時光。」一名80歲的退休英語老師說,「我不知道這會持續多久,但是現在我覺得挺好。」
沒有車鳴,沒有喊叫,沒有爭吵,
道路開闊而安靜,於是德里人發現,原來在城市裡也可以聽見鳥鳴,看見鳥兒在樹枝間追逐打鬧。
「我的老年病人們說他們簡直難以置信。」一直在研究生活在空氣不良的地方後果的胸部外科醫師Arvind Kumar博士說:
「他們感覺更輕盈了,現在不經常使用呼吸器了,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在變好。」
-
在世界各地,還有更多的城市和印度一樣,正在暢快的呼吸,享受乾淨的空氣,享受藍天和自由。
不少記者和網友都拍攝了自己所在城市的藍天。
倫敦的金絲雀碼頭
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巴黎沒有遊客的聖心大教堂
「我在巴黎第一次見到天空是完完全全的藍色。沒有飛機,沒有污染。」
洛杉磯的上空無比澄澈
「限航的第十五天,紐約州。因為肉眼可見的飛行污染,從我2017年開始記錄天空起,就沒看到過三天晴朗的日子。在工業時代之前的藝術作品以外,我從未見過這種藍色。在危機中我們也可以擁有對這世界本真的美好回憶。」
在中東地區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一些當地居民也在驚嘆自己的城市居然這麼美好。
「貝魯特的天從來沒有這樣過,零二氧化碳排放。」
「沒有污染的天空。」
「新冠時期沒有污染的貝魯特。」
據歐洲航天局統計,與去年同期相比,包括布魯塞爾,巴黎,馬德里,米蘭和法蘭克福在內的城市在3月5日至25日期間的有害二氧化氮平均水平均有所下降。
不少媒體都專門做了一系列地區二氧化氮濃度比對圖,來看封鎖對空氣品質造成的影響。
法國2019年3月和2020年3月的對比
英國的對比
韓國的對比
不少科學家樂觀的認為,隨著封鎖的繼續,可能空氣品質還會繼續變好下去……
除了天藍藍,有些地方水也清清。
在義大利的北部,變化就極其驚人。
往日在波河河谷的盡頭,密集的工廠集群產生的廢氣被困在阿爾卑斯山腳下,使這裡成為西歐污染熱點之一。
但是現在,當國家進入封鎖,經濟活動放緩,交通又減少之後,米蘭和義大利北部其他地區的二氧化氮水平下降了約40%。
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的負責人說,「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在義大利北部的「水城」威尼斯,
河床變得清澈,河道變得空蕩又乾淨,水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可以看到魚在裡面遊蕩。
不過,水看起來乾淨許多並不是因為污染減少了,
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環境研究人員Davide Tagliapetra表示,這是因為沒有了機動交通工具,所以泥濘的運河河床不會被攪亂,才讓運河看起來不那麼渾濁。
「水是藍色的,清澈的。」聖馬可廣場附近的一家酒店老闆Gloria Beggiato說,
「它像池塘一樣平靜,因為不再有船來來回回地運送遊客掀起地波浪。當然,巨型遊輪已經消失了。」
在羅馬廣場公交車站,可以看到鴨子大搖大擺的在馬路上走,甚至還築了巢。
「有人立了個牌子說,別踩到鴨蛋。」Beggiato說,「這在前陣子根本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我們威尼斯人感到大自然已經回歸,並正在奪回這座城市的所有權。」她說,
不過她也對未來產生擔憂,「如果你今天問我,陽光明媚的藍天,清澈的運河,那麼是的,我們都希望威尼斯可以繼續這樣保持一段時間。但是我們必須期待遊客的返回,只要不要像以往那樣每年來兩千萬人就好了。「
「說實話,我相信,我們應該利用這次封鎖的機會來反思,看看我們將來應該如何更有組織地在城市和旅遊業之間找到平衡。」
-
Beggiato說的沒有錯,
或許,短暫的封鎖就可以讓地球「喘一口氣」,讓河水變清,讓空氣污染變少,
但是在封鎖之後呢?如果不反思和改變方法,是不是一切又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還是更糟糕?
在大部分人類為環境變好的小確幸歡呼時,
也有一些環保主義者陷入了深深的擔憂之中,因為這場疫情對環境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綠色和平組織的東亞區全球政策高級顧問李碩表示,現在還沒有到「開香檳慶祝」的時間,因為這些乾淨的道路,藍天,河流都是短期的。
他說:「污染可能會短暫的降低,但是這根本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清潔環境的方式。」
醫療廢料在增加,
消毒劑等對環境有害的成分被大量使用
一些塑料廠商認為,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製品比使用重複利用的製品「更衛生」。
美國塑料工業協會CEO Tony Radosewski在3月18日給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的一封信中強調,需要更多的一次性塑料來對抗這種病毒的傳播。
在美國的紐約州,緬因州等地方,已經取消了對塑料袋的限制,在新罕布夏州,甚至禁止購物者攜帶可重複使用的袋子。
而在封鎖解除之後,人類是不是還會為了「彌補」之前的停擺而做更多的「努力」?
在歐洲,汽車製造商們說疫情給行業造成了重創,希望歐盟可以延遲關於二氧化碳排放標準規定的制定。
航空業也正在遊說政府,放鬆法規,救濟一下行業。
未來會怎麼樣,真的不好說……
「新冠並不是環境的一線希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Inger Andersen說,「只有長期的,系統上的變化,才能改變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軌跡。」
「可見的積極影響,無論是通過改善空氣品質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都只是暫時的。」
「因為它們是在經濟放緩和人類受難的悲劇背景下產生的……」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8199955/Himalayas-visible-India-time-30-years-coronavirus-sees-pollution-levels-drop.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08/world/asia/india-pollution-coronavirus.html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0/mar/20/nature-is-taking-back-venice-wildlife-returns-to-tourist-free-city
https://www.nbcnews.com/science/environment/coronavirus-lockdowns-have-sent-pollution-plummeting-environmentalists-worry-about-what-n1178326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yM4Y3EBfwtFQPkdrZt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