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目前最好的劇本素材,也許是劉慈欣的作品

2019-12-01   洞察影視

今年《流浪地球》成功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讓觀眾看到了中國科幻的希望;



但暑期檔《上海堡壘》的一敗糊塗,又讓觀眾重新對中國科幻充滿了憂慮。


中國科幻要良好發展,目前最缺什麼


其實最缺的是原創的,並且有中國特色的科幻劇本。


目前中國的電影市場,已經有孕育優質科幻電影的基本條件了


最基本在市場規模方面,科幻作品盈利的機會增大了!


9年前,中國的電影市場是非常小的,


《阿凡達》這部昔日的世界票房霸主, 論票房占比,約為當年中國全年票房的14%, 幾乎是今年《復聯4》的兩倍,但最終僅在中國市場獲得13億票房,原因就是當時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太小了。


《阿凡達》


如果《流浪地球》在當年上映,如果運氣比較好,也許票房能勉強達到10億,才剛剛能夠賺錢。


但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是世界第二「票倉」,只要拍得好,單部電影票房能夠過10億並非難事,


對於科幻這種一般成本很高的電影品種來說,不僅實現盈利的機會大了,而且還有機會像《流浪地球》那樣「一夜暴富」,


因此,更多電影公司會願意投資科幻這種高成本的電影品種。


電影公司願意拍,是中國科幻能夠發展的第一條件,現在中國市場已經符合這個條件



願意拍是第一條件,能夠拍好是第二條件


而要能夠拍好中國科幻,劇本是最重要的。


首先,劇本必須是原創的,因為過多模仿外國科幻,只會讓電影看起來像山寨;


第二,劇本必須是有中國特色的,因為國產科幻主要針對的市場是中國,所以中國科幻的劇本要有中國的特色,符合中國的文化,才能引起國人共鳴的,



國外的劇本就算再優秀,但讓中國人來拍,讓中國人來演,就算拍得很優秀的,但國人看來,會有一種老外講「恭喜發財」的感覺,所以對於國產科幻來說,優秀的科幻劇本必須是有中國特色,讓國人有共鳴的。


劉慈欣的作品,也許是目前中國最好的科幻劇本素材,可能沒有之一


作為中國首位雨果獎 (科幻屆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劉慈欣寫的科幻作品,真的非常優秀。


劉慈欣


他的作品不是「山寨品」, 原創性很強


在他的《球狀閃電》里,對於球狀閃電的這種成因不明的物理現象,他給出了自己的猜想,並且通過這種小小的物理現象,引出了宏大的世界觀,甚至涉及探索外星文明;



在《流浪地球》里,他想出了帶著地球去尋找新的宜居星系的想法,雖然說這個想法存在質疑,但至少很有創意,能夠自圓其說;


在《三體》里,他通過人類與三體文明之間幾百年的博弈,闡述了宇宙文明之間的「黑暗森林」關係, 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宏大而獨特的宇宙。


若能夠以劉慈欣的作品作為電影劇本的素材,劇本也許未必是完美的,但至少不是「山寨」,很有原創性。


作為中國作家,他的作品能夠引起國人的共鳴


中國科幻電影,目前針對的市場,主要是華語市場,劇本是能否引起國人共鳴,是非常重要的!



劉慈欣是一名中國作家,他講故事的時候,很多故事背景,劇情都是與中國相關的,所以更容易引起國人的共鳴。


如在《三體》里,三體文明將會在幾百年後殖民地球的消息公布後,劉慈欣描繪當時社會環境所用的劇情,就是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變化


在得知強大的三體文明幾百年後會殖民地球後,那些老百姓最先想到的是子孫是否能夠會活下去,能否逃亡,還被忽悠買了「逃亡基金"。



然後他們想到的,是自己死後如何安葬,要不要立墓碑給子孫看,考慮子孫後代,這是中國人比較注重的觀念,中國人對此會更有感覺。


又比如小說里章北海這個人物身上就具有很強的中國軍人氣質,中國人閱讀這個角色的時候,會更能感受他的魅力。


他的作品不一定是世界最好,但是屬於世界頂級水平!


有網友說:「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不管這句話是否合理,但劉慈欣的科幻作品的確是世界頂級的水平,科幻感很強,也很好看!


與阿西莫夫,克拉克這些科幻大師相比,劉慈欣的優勢在於他的知識面很廣,而且他活在這個時代,具有「後天優勢」,作品涉及的科學知識更先進,更讓人腦洞大開。


比如,如果將《三體》和《銀河帝國》,《海伯利安》等經典科幻文學作品作對比,



在文學性方面,《三體》是比它們弱的


在文筆,在人物塑造等方面,《三體》就顯得像是一部工科直男的作品,而《銀河帝國》,《海伯利安》就顯得非常華麗,文筆一流;


但在科幻構想和思考方面,《三體》是不比他們弱的


因為劉慈欣是實實在在從科幻的角度來構建故事情節的,


比如在《三體》里,人類對逃亡人類的態度,會隨著時代環境而改變的,在和平年代,人類會認為逃亡的人類毫無人性,覺得他們居然為了生存,殺害同類,非常殘忍;


但人類因為慈悲,一度被三體文明控制地球,造成大量的人類死亡後,人類又開始體諒逃亡人類。

這就是從科幻,從理性的角度來講故事,把人類當成一個種群來看,而不是從傳統文學的角度,以人類為中心,講各種各樣的主義。



而且因為劉慈欣出生年代晚,接觸的科學知識比《銀河帝國》,《海伯利安》的作者更先進,所以《三體》構建的世界,顯得更加的具有科幻感,更能讓人腦洞大開!


比如《三體》里「智子」這種高科技,阿西莫夫,克拉克等科幻大師是想不出來的,不是因為他們想像力不夠,而是他們出生太早;


要構想出「智子」,就必須了解超弦理論,而這種理論是這幾十年間才慢慢開始發展的,這些大師有機會了解的時候,已經是晚年了。


因為有後天優勢,相比那些經典的科幻作品,在科幻場景上,劉慈欣的作品會顯得更先進,更真實,更讓人腦洞大開。

而在中國科幻文學中,單憑龐大的知識體系,以及擁有「後天優勢」,加上豐富的想像力,已經足夠讓劉慈欣的作品更具科幻感,在中國科幻文學中鶴立雞群。

若電影公司要拍科幻電影,劉慈欣的作品應該是最好的劇本素材,也許沒有之一。



目前他的《流浪地球》,《鄉村教師》都已經上映了,《球狀閃電》,《三體》也在拍,《三體》電影肯定是不理想的,但《球狀閃電》可能有點希望,因為拍攝難度比《三體》低很多。



最後希望中國未來出現更多更好的國產科幻。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洞察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