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圖隨筆:疫情管控前從巴黎輾轉克盧日那波卡拍老公交

2020-03-09   zlu生活

在去年的年底12月21日有機會去了一趟羅馬尼亞克盧日-那波卡,最開始的計劃只是去一趟法國圓一下幾乎是在15年前的雷諾夢,不過此時的老雷諾公交車已經消失殆盡了,正在打消此念頭的時候,偶然的機會發現了羅馬尼亞的公交論壇,滿城儘是agora L,這一發現讓我如此興奮,於是開啟了這次跨越時光之旅,從法國利用多次申根簽證的機會入境羅馬尼亞,而通過巴黎衛星城博韋的廉價航空直飛羅馬尼亞第二大城市克盧日那波卡,到現在想想,這個計劃如果是在2020年的春節期間,幾乎很難成型了,真是萬幸中的萬幸。

此隨筆從西安開始。因為當時國航直飛的機票是5000多,而通過海航轉機的機票可以便宜1千多,恰恰這座城市還還沒有到訪,於是就一拍即合,先從西安飛巴黎。

趁著轉機的幾小時間隙做了一套新開通的西安機場線轉了地鐵在西安古城轉了轉,挑了了一家點評高的麵館,確實是美味佳肴。

鐘樓下的公交實時報站屏,此時腦海里湧現了一直沒啟用,啟用了一直在調試的長安街木樨地。

凌晨的西安咸陽機場,然後直飛巴黎戴高樂。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顛簸終於到達了巴黎戴高樂,CDG絕對是各式歐卡的天堂。

處於罷工期的法國巴黎,RERB線只能區間運行。

罷工期的公交車站,當地鐵大部分停運,公交開始延時,堆積的人流已經不堪重負,還好也只是在這裡周轉。而巴黎冬天8、9點才蒙蒙亮也確實是醉了。

然後馬不停蹄坐大巴車前往巴黎衛星小城博韋機場。setra的乘坐體驗真是相當不錯,而回來時的老奔就相對比較一般了。

法國博韋的純電比亞迪,由於臨近聖誕假期,這種小城鎮的定班公交車更是少的可憐,有些線路還停運了。

法國新聞下的公交系統大罷工。

從博韋的廉價航空的小機場轉戰羅馬尼亞,這個機場印象最深的是下飛機出航站樓到公交車站也就5分鐘。

起飛前,這個必做的安全知識講解和國內的小電視演示完全不同,都是真人示範模擬,也許更形象吧。

通過旅遊申根簽證到達這座羅馬尼亞非首都城市並不容易,無論在博韋還是克盧日-那波卡機場,都經歷了無數次的盤查和問詢,甚至機場人員還要多次與後方人員確認簽證規則能否入境,進入這座城市之後,也確實找到了答案,這座城市壓根就很難看見幾個中國人。

出了機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處無軌電車走線了,在歐洲城市坐普通公交車到達市區非常方便。

這是之後拍的5路電車,依維柯Urbanway好不好看真的在於塗裝,後面看過巴黎的之後尤為深刻。

這座城市的卡車物流極為發達,由於臨近機場更成為了卡車的掃街地。

8路的奔馳公交車嚴重懷疑原來是電車,在它掉頭的地方可以看到電車線的殘餘。

如果不看國旗,真的以為來到了巴黎。這確實是此行的重點拍攝對象。

由於為了拍車在前一站上的車,並沒有找到售賣的卡機,即便準備了零錢也花不出去的痛苦,羅馬尼亞第一趟公交就是是以如此尷尬的情形開啟了,這個車內線路牌又讓我想起了BPT的,真的是從側面也能看得很清楚!

這種四代臉的索拉瑞斯12米純電單機已經開始在城區跑起來了,除了44路以外好多線路上都能看到這款車的身影,上面的受電弓可以快充,下面還配有慢充口。

達契亞留給國人的印象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計程車,當時街面上除了拉達之外最多的就是達契亞和波羅乃茲了,現在羅馬尼亞街頭還能看到許多這樣的老車,但是街邊的老車數量確實沒有兩年前去過的布達佩斯多。

街面上的老公交車,應該屬於旅遊公司。

50圖隨筆:疫情管控前從巴黎輾轉克盧日那波卡拍老公交

羅馬尼亞更多的是以汽車和無軌電車為主,有軌電車總共不過2-3條線路,並且大多在老城區外圍遊走。

克盧日-那波卡的老城區,可以說很小,也就方圓幾公里的範圍。

50圖隨筆:疫情管控前從巴黎輾轉克盧日那波卡拍老公交

坐公交車沒多長時間就到了新城,然後就是野狗遍地雜草叢生,整體比較破敗不堪的鄉村了。

老雷諾瑪格農,它們的卡車牽引車都是一水的4X2,而且二手卡車可以說是相當的盛行。

有一輛達契亞,塗裝也特別的社會主義。

聖誕節的老城區,跟中國的春節一樣,大街上只有公交車作伴,絕對是公交迷拍公交的最佳時機。

不虧為吸血鬼之城,每天早上此情此景都會重現。

破舊的火車也是羅馬尼亞的一大標識,跟中國比簡直就是沒有任何比的必要。

還有另類到極點的吉普賽人,據說羅馬尼亞在歐洲口碑差的原因也是因為這些群體吧。

公交車上的另一面,聖誕節期間似乎只有這些人還遊蕩在公交車上。

經典的老式羅馬尼亞DAC四門電車,90年代國內的許多老車也有過這種曲面的前圍擋造型設計,由於有野狗,也並沒有靠近,這是我在這座城市見到過最老的一輛。

羅馬尼亞電保裡面剛剛交付還沒有上路的索拉瑞斯18米四代四門電車,老的法系二手電車退役只會越來越近。

家樂福一角帶中置軸發電車的setra雙層大巴,相當的拉風。

在羅馬尼亞度過了聖誕季的五天時光之後,回到了公交系統罷工高潮的法國巴黎,塗裝不一樣的IVECO絕對會讓你耳目一新,搖身一變的高大上起來。

公交系統也幾乎停擺,即便運行的公交車也不一定能按照大螢幕的時間表出現在你的視野。即便前往著名景點的公交車,來了也趟趟爆滿很難上去。

凱旋門的香榭麗舍大街,尤其早間時段,絕對是拍各式各色團體旅遊大巴的絕佳機位。

雖然大街上可以看到國人品牌摩拜單車,但卻並不是公交系統大罷工下的代步主流。

更多是這種更加便攜的兩輪滑板車,成為了當地市民和遊客的最愛。

非亞特新老500在巴黎市區都很多。

新菲亞特500更加常見,純電版的第三代菲亞特500e今年已經上市。

這是最後一天凌晨坐夜班公交N16去機場的車內情景,巴黎的夜班車和北京夜班車一樣,和日班車相比又是另一番不一樣的情景。

回戴高樂機場選擇了巴黎戴高樂機場線的頭班車,MAN 18米大通道。

50圖隨筆:疫情管控前從巴黎輾轉克盧日那波卡拍老公交

18米大通道在清晨的巴黎高速公路,以最高90km/h的時速彪起來的感覺,似乎又讓我回到了十幾年前345支的八達嶺高速。

CDG的2線18米大通道擺渡車也值得體驗,什麼時候首都機場或者大興機場能用上18米呢,恐怕也只是奢求吧。

最後以擺渡線的奔馳18米作為這篇隨筆的終結,如果有時間,我也會給大家帶來更為詳細的老車車型和線路運轉方面的文章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