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平鎮調村村是貧困人口較多的村,共有貧困人口1100人。2018年3月,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選派姬延釗到廣平鎮調村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一年多以來,姬延釗書記紮根扶貧一線,以村為家,以貧困戶為友,積極帶領調村村民及貧困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成為了調村村脫貧路上的引路人。
為了儘快摸清村情民情,姬書記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了全村251戶貧困戶。通過入戶走訪、會議座談,聽取村干及群眾意見建議,「一戶一策」制定脫貧計劃。漸漸地,這位自治區來的姬書記成為了村民家裡的「常客」,也成為了最受村民歡迎的「村裡人」。
調村村是一個擁有豐富紅色文化的村落,村內的大革命時期桄調誥農民運動協會舊址保存較為完整。為充分發揮紅色資源作用,為村民謀福利。姬延釗與駐村工作組積極參與調村村紅色歷史資料、文獻等收集整理,多方爭取整合資金1000萬元打造調村紅色旅遊與鄉村旅遊基地,並積極申報自治區四星級鄉村旅遊項目,村裡建起了停車場、涼亭、戲台、上山步道、公共廁所等,一批惠民項目得以順利實施,調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今年7月1日,「大革命時期梧州農民運動陳列館」正式揭牌,不到半個月,已累計接待前來參觀的遊客1000多人次。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姬延釗通過調研及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明確了在調村發展百香果和黃皮果種植的產業扶貧思路,還爭取到後盾單位13.5萬元資金及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支持,通過村民合作社帶頭示範種植了10.5畝百香果和20畝黃皮果,示範帶動村民發展種植產業致富。目前,百香果、黃皮果長勢良好,預計至2020年,每年可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40000元以上。
為了鼓勵更多村民發展產業致富,姬延釗還為發展溫氏肉雞養殖產業的馬蹄組貧困戶馬東明等戶爭取資金修通了進沖800米的水泥路;指導成立龍圩區福邦種養專業合作社,鼓勵經濟能人發展稻螺綜合種養,推動建成福邦稻螺養殖基地128畝,覆蓋貧困戶21戶,下一步將協調爭取修建光廊橋及進沖道路硬化項目,為調村村稻螺產業架起「綠色通道」。
梧州市龍圩區福邦農民合作社社長 鄧子貴
以前這裡全是荒地,在第一書記和村委的幫助下,我們把這一片荒地成功租下來了,打造成了稻螺養殖基地,目前(產業)正在穩定發展中,(下一步)希望可以申請(到)資金修好這一條產業路,(更好的)方便村民(出行)。
調村村馬蹄組溫氏養殖戶 馬東朋
這個路是去年姬書記幫我們修建起來的,原來是泥路,在去年8月份搞好了,這條路讓我們出貨和出行方便很多。
調村村第一書記 姬延釗
我們希望能通過我們村委的示範作用,來帶動我們整村形成一個特色化、規模化產業。下一步,我們要堅決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繼續發展壯大我們的黃皮果和百香果產業,打造我們自治區四星級鄉村旅遊項目,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
從自治區機關幹部到扶貧一線的第一書記,姬延釗做到了真正撲下身子,紮根群眾,做村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引路人和貼心人。近年來,在駐村第一書記及村「兩委」幹部及駐村隊員的引領帶動,及各級各部門的支持幫助下,調村村2018年底實現整村脫貧摘帽,2018年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6.05萬元,貧困發生率降低至2.65%。
龍圩在線
記者 :
張世康 李捷(實習)
編輯:李捷(實習)
審核:盤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