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頭目巴格達迪死了,恐怖主義土壤就被剷除了嗎?

2019-11-05     讀懂本星球

10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發生了一件大事」,一時間引爆全球輿論場,都在猜測美國人的葫蘆里又在賣什麼藥。

第二天,其在白宮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頭目巴格達迪被美軍擊斃了,這條消息雖然和很多人預想的不一樣,但依然是一顆重磅炸彈,很多人會因為這條消息而徹夜狂歡。

巴格達迪多「厲害」呀,統領「伊斯蘭國」攪得全世界都不得安生,現在被美軍給斃了,當然也有人說巴格達迪只是美國人的一顆棋子,想啥時候收拾就啥時候收拾,美軍叫其三更死,絕對不敢活到五更天,這是後話,今天不討論。

今天的主角是那些死了全世界都叫好的人物們,巴格達迪當然也位列其中。

就在巴格達迪死了沒幾天之後,29日,特朗普又宣布「巴格達迪的頭號接班人也被美軍給打死了」,真是好事成雙啊。

巴格達迪死前藏身的住所

再往前推8年,2011年5月1日,美軍在巴基斯坦擊斃追尋十年之久的恐怖主義「教父」本·拉登,一雪「9·11」事件之恥。

特朗普觀看巴格達迪被擊斃和當年歐巴馬觀看擊斃本·拉登的行動直播對比

前不久,特朗普宣布「拉登最寵愛的小兒子哈姆扎,『基地』組織的潛在接班人也被美軍給斃了」。

近幾十年來,全球有哪些堪比ISIS的恐怖主義組織?他們的頭目最終下場如何?人們如何識別恐怖組織?林林總總的恐怖組織,又是怎麼孕育產生的?


(一)盤點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頭目

重信房子美麗外表的背後潛藏著一顆殺戮之心

重信房子,日本「赤軍」頭目,曾策劃實施了以色列特拉維夫機場掃射事件、淺間山莊事件、刺殺天皇事件等一系列恐怖襲擊,造成大量無辜百姓死傷和財產損失。2000年11月,重信房子在大阪被捕。2006年2月,重信房子因綁架罪和故意謀殺罪被判處20年監禁。

麻原彰晃,日本「奧姆真理教」頭目,曾策劃實施了震動世界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襲擊事件,甚至策劃在日本國會開幕式上,動用直升機拋灑沙林毒氣,毒死天皇、首相、內閣和國會成員等,幸虧被東京警方提前挫敗。2018年7月6日,麻原彰晃被執行死刑。

阿布·尼達爾,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期間,其創立的「阿布·尼達爾」組織聯合其他恐怖組織,在全世界大搞恐怖襲擊近百次,共造成千餘無辜百姓死亡,被稱為「恐怖皇帝」。2002年8月,阿布·尼達爾在伊拉克被打死。

普拉巴卡蘭,斯里蘭卡「泰米爾伊拉姆猛虎」組織頭目,以自殺式爆炸襲擊為慣用手段與斯里蘭卡政府對峙,謀求建立一個獨立的王國。該組織內部的精英隊伍「黑虎組織」專門從事暗殺、爆炸、綁架等任務,很多外國政要死於他們之手。斯里蘭卡政府軍為解決這一禍患,打了19年的內戰,國家經濟萎靡不振。2009年5月18日,斯里蘭卡軍方宣布:普拉巴卡蘭和一眾「猛虎」組織骨幹成員被擊斃。

巴德爾和邁因霍夫,德國「紅軍旅」頭目,該組織慣用綁架、暗殺、爆炸、縱火等恐怖手段逼迫政府。1977年,為了逼迫德國政府釋放關押的巴德爾和邁因霍夫等11名組織骨幹,「紅軍旅」發動了持續數月的血腥恐怖襲擊,很多政界、金融界、商界的重要人物被打死,一時之間德國上下籠罩著恐怖的陰雲,這段時期也被稱為「德意志之秋」。

德國對巴德爾和邁因霍夫幫派的通緝令

為策應「紅軍旅」的行動,4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德國漢莎航空的飛機,結果被德國邊防第九大隊成功實施了武力營救,在獄中的巴德爾得知消息後舉槍自盡,而邁因霍夫早在1976年就在獄中上吊自盡。

「德意志之秋」恐怖襲擊現場

這些人的結局我們都看到了,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些人的死亡絕對是一件拍手稱快的事情,因為他們都和一件事有關,那就是恐怖主義,在他們有限的生命中給世界製造了無限的屠戮,大量無辜百姓被打死,到處瀰漫著恐怖的氛圍,無一倖免。


(二)恐怖組織是怎麼孕育產生的?

一個組織到底怎樣才算恐怖組織?

因為各種原因,世界各國對恐怖主義的界定都不一樣,甚至出現A國認定的恐怖分子在B國會被當成民族英雄來對待,這也給全球反恐合作帶來很大的麻煩。

雖然各國在法理上對待恐怖主義有分歧,但有三點原則性的東西是一樣的,一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二是主要以平民為目標來製造恐慌,三是非政府組織。

那麼這麼多林林總總、光怪陸離的恐怖組織,為何近幾十年時間不斷孕育壯大?反恐怖行動背後,人們更應該研究哪些是恐怖主義產生的土壤。

現在全球主要觀點都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恐怖主義產生的原因。

第一,強權政治是誘發恐怖主義的政治環境。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大力培植代理人進行灰色行動,處在夾縫中的小國只能裹挾在兩大國的戰車上。

冷戰結束後,西方大國肆意操控干涉別國內政,形成了不合理非正義的國際秩序。身處其中的極端人士為了反抗,最後便走上了與人民為敵的恐怖之路。一些歐洲老牌恐怖組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冷戰孕育出來的。例如:德國的「紅色旅」、法國的「直接行動」等等。

本拉登在冷戰末期被西方媒體吹捧為反蘇勇士、和平英雄,十多年後卻成了西方人最痛恨的恐怖分子

前蘇聯情報機關克格勃的叛逃者奧列格·萊林於1971年透露,蘇聯曾策劃在倫敦、華盛頓、巴黎、波恩、羅馬和其他西方國家首都實施大規模破壞計劃,其中一項計劃是向英國政府中樞機構所在的街道運輸毒膠囊。

叛逃者的話不一定可信,但說明冷戰中帶有恐怖主義的行動已經成為一些霸權國家的選擇。

第二,文化差異是滋養恐怖主義的肥沃土壤。以極端宗教思想和原教旨主義武裝的恐怖分子最為可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信仰」,虔誠的教徒可以輕易被恐怖分子蠱惑,為了貫徹教義而英勇捐軀奔赴天堂,「ISIS」就是此類組織,其破壞力有多強不用我們多說。

第三,民族矛盾是加劇恐怖主義的重要原因。一些國家的民族融合過程充滿了血腥與暴力,一些國家則利用民族問題干涉別國內政。這些現實原因使得極端民族主義者抬頭,採取暴力活動恐嚇政府、綁架民意。上面講到的「猛虎」組織和歐洲「愛爾蘭共和軍」就是典型代表。

活躍在南亞的泰米爾猛虎組織成員

第四,經濟全球化是恐怖主義蔓延的助推劑。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西方已開發國家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卻占有先天的優勢,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秩序中長期處於弱勢地位,導致財富和資源不斷向已開發國家轉移。無法改變現狀的人們很容易產生極端思想,以暴力來表達訴求。現如今發達的全球人口流動網絡,可以很輕鬆的把恐怖主義思想傳播出去,使之蔓延全球。

第五,科技發展是恐怖主義橫行的左膀右臂。科技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被恐怖分子所盯上,如今在科技產品的加持下,恐怖分子可以用很小的代價就製造出巨大的恐慌,恐怖襲擊的威力被放大成百上千倍。「9·11」事件發生時,客機撞擊世貿大廈的瞬間被新聞媒體全球直播,引發全球性恐慌。

孟買恐怖襲擊事件,恐怖分子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統將孟買警察玩弄於股掌之間。恐怖分子可以在黑市上買到大量先進武器,可以利用新媒體大肆傳播恐怖主義思想,可以利用網際網路遙控指揮外國人發動「獨狼」式恐怖襲擊,我們在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時,恐怖分子也沒閒著。

第六,發展不平衡是產生恐怖主義的根本原因。要說到恐怖主義產生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得說發展的不平衡,包括南北發展的極不平衡和已開發國家內部發展的不平衡。

現如今西方已開發國家崛起的過程基本都有血腥的殖民史,雖然很多殖民地已經獨立,但西方國家對其的影響並沒有隨著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而消除,而是借著各種合法的外衣實施壓迫,長期處於這種格局中的國家很容易滋生極端思想,當普通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被洗腦蠱惑太容易了。

已開發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社會財富越來越向少部分人集中,其他鬱郁不得志之人、遭社會不公對待之人、遭遇重大變故之人、三觀不正之人等等,當極端思想在社會的角落裡遊蕩,這些人就是目標。


(三)恐怖主義的危害不光是死幾個人這麼簡單

恐怖主義之所以可怕,就在於襲擊目標的隨機性、襲擊地點的隨機性、襲擊時間的隨機性、襲擊方式的隨機性,突然、隱蔽、不可預測、防不勝防。

人們就處於這種恐懼之中,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遭遇恐怖襲擊,嚴重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和群眾正常的工作生活。2017年,以安全著稱的新加坡公布了首份恐怖主義威脅評估報告,稱其面臨近幾年最高的恐怖威脅,這和近幾年恐怖主義的全球擴散脫不了干係。

新加坡街頭巡邏的反恐武裝警察

除了讓人提心弔膽外,恐怖主義還危害全球經濟。

在恐怖主義的肆虐之下,人們最缺的就是安全穩定。預防和打擊恐怖主義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彌補恐怖襲擊造成的損失也需要進行投入,這些都會消耗大量社會和國家資源,而這些資源本可以用於經濟建設和民生投入。

以美國為例,美國反恐支出在2008年達到頂峰,達到2600億美元,隨後在2017年降至1750億美元(約合1.23萬億人民幣)。雖然有所降低,但1750億美元也是一筆很沉重的負擔。這筆錢大約是特朗普政府2019的用在衛生、疾病預防、食藥品監督等領域預算總和的2.5倍。這筆錢在中國,也相當於浙江和山東兩個經濟大省同年財政收入總和。

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任何一處的恐怖襲擊都會影響到其他地區的發展,這是無法規避的蝴蝶效應。「9·11」事件發生後,除了造成美國交通、運輸、旅遊、航空、證券等幾十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外,間接損失達2000億美元,當年全球經濟損失超過一萬億美元。

恐怖主義還讓國家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

前面講到,個別大國為了自身利益介入熱點地區尋求地緣優勢,利用宗教差異、民族矛盾和領土爭端培植代理人,這些代理人最後很多都走上了恐怖主義道路,遭殃的不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域外大國,而是當地的普通百姓。

作為一個國家的合法政府,即使執政能力有限,但好端端的一個國家被別的國家禍害成一鍋粥,國內還有別國的代理人,還會去相信域外國家嗎?美國自2001年打響反恐戰爭,但恐怖主義越反越亂、越反越多,原因也在於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oZ4WG4BMH2_cNUgTB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