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愛孩子,但這樣做只會好心辦壞事

2019-08-27     育兒女神蜜絲懂

「哎呀,當心把碗打翻,我來喂你!」

「瞧瞧你,鞋子左右不分,還是媽媽幫你穿吧!」

「不用你收拾碗筷,家務活大人來就行了!」

………

這樣的話語,你熟悉嗎?

是的,儘管當下的年輕父母都有更開明豁達的教育理念,但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還是更多停留在知識學習和興趣培養上,更別說直接面對眼前這個懵懂嬌弱的小不點了!一不小心就把「不,你不可以!」「我來,我來!」放嘴邊了!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知道嗎?你的好心也許辦了壞事!

「需要自理、照顧好自己,以及學會在社會中生存」,才是教育的根本立足點。所以,請不要再當「大包辦父母」了,請放心並放手,這些你幫孩子做的事,其實孩子都能自己做!

01

孩子正在專心致志地搭積木,紅的黃的藍的,方的圓的尖的,孩子非常享受自己的建築作品。這時,孩子媽媽忽然興致沖沖的跑過來,拿出一瓶水,遞給孩子:「寶貝,歇一會,玩了這麼久渴了吧?快喝水!「孩子抬頭瞅了一眼,撅著嘴非常生氣地推開媽媽的手,繼續埋頭苦幹,媽媽不解,估計也生氣,心想:這孩子,喝水都不喝,真倔!

媽媽本是一番「好心」,怕孩子渴,卻辦了一件壞事!

建議很多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不夠專注,做事三分鐘熱度,經常開小差,可當孩子沉浸於他的興趣時,就是在培養自己的專注力呢,如果媽媽一會說「來喝口水」一會說「來吃個蘋果」,這就是嚴重干擾。

能不能先等孩子專心地把手裡的事情做完,再去「伺候」小皇帝?

相關推薦:

《寶寶「三分鐘熱度」,沒耐性,坐不住,竟是家長惹的禍?》

02

一大盤草莓,孩子一個人端著吃的津津有味,這時,媽媽問:「寶貝,草莓好吃麼?給媽媽吃一個好不好啊?」孩子非常大方地拿出一個鮮紅的草莓遞給媽媽。媽媽露出滿意的微笑:「啊,寶貝真懂事呀!謝謝,媽媽不吃!」於是孩子把這個草莓扔進自己嘴裡,繼續獨自享用美味。

媽媽本是一番「好心」,想讓孩子學會分享,但是卻辦了一件壞事!

建議既然你問孩子要吃的,就張開嘴大口吃掉孩子分享給你的東西,否則孩子會覺得大人很奇怪,一會要吃一會又不吃,莫名其妙。

而且幾次之後,小人精很快就明白你是在給他下套,久而久之會變成真的不懂得分享。

相關推薦: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03

電梯里媽媽帶著漂亮的女兒,孩子在唱歌,一位奶奶笑問:「唱得真好聽,你叫什麼名字?」小女孩有點害羞,沒作聲。奶奶接著問:「幾歲了?」小女孩還是萎縮著不語。媽媽怕失禮,趕忙笑著回答:「叫***,今年4歲了。」奶奶點點頭:「哦,好厲害啊,嗓子真好!呵呵。」

媽媽本是一番「好心」,在陌生人面前禮貌回答,但是卻辦了一件壞事!

建議有些媽媽苦惱自己的孩子膽量不夠大,不敢跟別人說話,幫著「搶答」,其實這樣做是剝奪了孩子發言的權利和成長的機會。

你是越幫忙,孩子以後越膽小越不會主動表達自己。所以,不妨善意的提醒孩子:奶奶在問你話哦,自己告訴奶奶好嗎?媽媽別輕易做孩子的「代言人」!

04

公園裡,一個小朋友跑著跑著摔倒了,自己站起來拍拍手,媽媽緊張地湊上前,小心地捧起孩子的手,問:「哎呦,摔疼了沒有啊?啊,紅了!好疼啊!寶貝,媽媽給你吹一吹,呼呼!」孩子本來沒事,媽媽這麼大驚小怪,孩子也會跟著嚷嚷疼。

媽媽本是一番「好心」,唯恐孩子受到傷害,但是卻辦了一件壞事!

建議本來孩子自己忽略的傷痛,在媽媽的一個導向之下就被放大了

有些父母面對這樣的情況則會漠視,說:「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種做法給孩子的導向是積極的,摔跤不是什麼大事,一笑而過。

傷在兒身,痛在娘心,這是人之常情,不過,就讓這種「疼」留在娘心裡吧,孩子更需要堅強和樂觀。

相關推薦:

《寶寶摔倒後扶不扶?你的第一反應將決定ta哭不哭》

05

孩子喜歡吃蝦,每次媽媽都會剝掉蝦殼,把蝦肉喂給孩子吃。孩子把蝦肉給媽媽,媽媽說:「你愛吃就都留給你吃。」

孩子心安理得地繼續享受媽媽的服務和謙讓。直到有一次,媽媽很隨意地剝完殼後,把蝦仁塞進自己的嘴裡,誰知道孩子突然咆哮道:「是給我吃的」,大哭大鬧逼著媽媽吐出來。

媽媽本是一番「好心」,捨不得吃,都留給孩子,但是卻辦了一件壞事!

建議要孩子喜歡的,自己就假裝不要,殊不知這樣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只會造成唯我獨尊、自私霸道的性格。

這樣的孩子將來唯恐很難與人相處、很難融入集體和社會,而且一旦遇到願望不能滿足的情況,就會心裡不平衡。

06

小孩見媽媽在拖地,搶過拖把要幫忙,媽媽一看跟大鬧天宮似的,制止:「你就別越幫越忙了,一邊呆著去!」直到有一天媽媽喊:「就知道玩,真不懂事,快來幫我一下啊!」孩子頭也不抬:「我不是越幫越忙嘛?」

媽媽本是一番「好心」,減少麻煩,但是卻辦了一件壞事!

建議在孩子做不好的時候,如果自己承擔,不給孩子學習和展示的機會,那麼在孩子有能力做好的時候,他也不會去做了,思維就有慣性了。

在一切溫飽和基本物質所需以外,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物質上的優待,而是內在的好性格,好習慣,好情緒等。

父母們,請讓你的愛,成為孩子終生受益的修養和德行,而非一生的累贅和負擔!

· E N D ·

Ps,

#這些事,你有做過嗎?#留言區聊聊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o5-EG0BJleJMoPMie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