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了「黑河—騰衝分割線」,後被國內外學者稱為「胡煥庸線」。其將中國切分為兩大板塊:人口密集的東南部和人口稀疏的西北部,人口分布決定了經濟活躍程度,這條線不僅是一條地理和人口分隔線,更帶來了東西部地區經濟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鴻溝。
今年年中,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發布了一個觀察結論,從2011年到2018年,移動支付正在打破傳統的「胡煥庸線」,東西部金融服務可得性差距縮小了15%。
近日,重慶、蘭州地鐵陸續上線乘車碼等多種移動支付過閘方式,在東部一線城市幾乎全覆蓋的基礎上,以騰訊乘車碼為代表的交通移動支付也在跨越「胡煥庸線」向西北部延伸,為西部發展注入活力。
巨頭必爭,公共運輸需要移動支付助力
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每天約有2.5億人選擇乘坐公共運輸出行,全國公共運輸年完成客運量超過900億人次。以深圳地鐵為例,目前日均客運量超過500萬,上海、北京更是日均1000萬成常態。如此龐大的人流量,高頻,小額度,是移動支付生長的天然沃土。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此次重慶地鐵加入二維碼過閘支持後,目前內地38個地鐵城市已經實現了二維碼乘車的全覆蓋,並且均建立了相應的App進行運營服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重慶此次上線的乘車碼整合了地鐵和公交,真正實現了本地公共運輸乘車碼的「一碼通」,同時在對外方面也是對等開放,實現一個碼在多個平台的展示,以方便用戶的選擇使用。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本地地鐵公交都是採用了不同的碼,即便實現互通也是採用App內轉碼的形式,重慶公共運輸乘車碼的互聯互通以及開放模式值得借鑑。
交通移動支付迅速發展,以乘車碼為代表的巨頭們也紛紛入局,在維護運營方利益訴求的同時為用戶帶來更多的移動支付方式。但無論是自建體系還是巨頭入場,公交、地鐵運營方必須認識到移動支付的時代已然到來。
首先,公共運輸傳統的閉環支付環境被打破,開放才能共贏。從到購票到交通卡再到二維碼、NFC和刷臉,支付的發展是不斷向前的,新技術代替舊技術是天然選擇。在傳統閉環環境被打破的情況下,更多新興的移動支付方式需要被接納,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開放才能共贏。
其次,用戶需求是根本,公共運輸需要移動支付助力。從商鋪、超市、住宿、小攤販到外賣,移動支付早已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共運輸顯然需要跟上移動支付的腳步。
最後,智慧交通是未來方向,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以交通為基。移動支付是連接器,通過這個連接器,可以把乘客、公交集團和政府連接起來。未來政府對城市交通的治理是基於數據化的治理,數據化使得公交、地鐵集團的運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優化升級,為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支持。
「攘外先安內」,乘車碼的持續拓展之路
乘車碼作為騰訊金融科技旗下的智慧交通創新產品,自2017年7月在廣州上線以來發展迅速。目前已覆蓋北京、深圳、上海、廈門、寧波、濟南、昆明、南寧等120多個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鐵、索道、輪渡等智慧交通移動支付場景,用戶數已超過1億。此次乘車碼先後上線蘭州、重慶地鐵,是其持續拓展的縮影。
它是如何拓展的呢?
1、支持城市由公交向地鐵延伸。乘車碼連續拿下蘭州、重慶地鐵後,在全國範圍內已經支持8家地鐵的刷碼乘車,倘若算上自建App體系內的微信免密支付的簽約,以微信為載體的支付渠道則已經覆蓋大部分的公交地鐵場景。比如,近日新版的成都地鐵App便支持了微信的免密支付,從這一方面看出騰訊和地鐵的合作越發緊密頻繁,地鐵對多元化移動支付方式也逐漸開放,於用戶而言無疑是多了一個新的選擇。
在地鐵運營方紛紛自建App體系的當下,乘車碼憑藉自身的流量優勢已經獲得不少的支持,而接下來一年,地鐵場景的拓展必然會是乘車碼的方向之一。
2、支持城市由東向西北部延伸。目前,乘車碼已經實現了北上廣深的全覆蓋,尤其是在以廣深為首的粵港澳大灣區,9城已實現一碼通刷。乘車碼區塊鏈電子發票、深圳地鐵刷臉乘車、穗騰OS智慧大腦等等都是其在乘車碼基礎上的地區功能創新,接下來在做好深圳大本營、北上廣深一線標杆城市之餘,乘車碼需要將優秀的移動支付技術引入更多西北部城市。
3、支持入口的持續拓展。從乘車碼、乘車卡到微信卡包交通卡,以及灰度測試的「騰訊出行服務」,乘車碼在不斷完善出行服務入口,以方便用戶更加快捷地使用。
俗話說「攘外先安內」,是用來形容對外擴張之前先要保證內部的安定平和。用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下的企業也同樣合適,先完備自身才能對外尋求合作。乘車碼在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的智慧交通建設之後,需要將灣區的優秀案例複製到更多地區。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的產品理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一件事之前,準備工具非常重要。作為騰訊金融科技向智慧交通拓展的產品,乘車碼顯然就是這個需要反覆打磨的工具。
一、行業領先的產品優勢和不斷打磨的服務
乘車碼誕生的初衷是為交通場景打造了一個高可用、高安全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解決用戶忘帶卡、使用零錢不便的痛點,在此基礎上乘車碼有幾個突出的優勢。
1、依託微信小程序。
2、免密支付,即用即走。
3、先乘後付,支持離線。
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讓App越來越多,各種權限的獲取讓其使用門檻也越來越高。乘車碼依託微信小程序而生,降低了使用門檻,讓用戶想用隨時都可以調取,不用時則安靜在那裡不打擾。在支付體驗上,調碼刷碼一氣呵成,即用即走,無需密碼。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乘車碼主推「先乘後付」的模式,省去了充值的煩惱,而且只要一個月內使用過小程序便支持手機離線生成二維碼,沒網也可以刷。
除了不斷打磨乘車碼自身的使用體驗之外,乘車碼車票、區塊鏈電子發票、乘車裡程排行、地鐵線路圖、實時公交、乘車福利等等,由乘車碼衍生出的增值服務也越來越豐富。這一方面,乘車碼顯然是花足了心思。
刷碼進出站後的提示,以及「區塊鏈電子發票」的彈窗
乘車碼內的「地鐵圖」線路規劃以及「實時公交」
就拿乘車碼最簡單的兩項功能來說,其進出站之後的站點提示,以及乘坐途中可以實時查看的地鐵線路規劃圖、實時公交顯示,非常人性化地體現了乘客在乘車過程中的需求,讓整個旅程一目了然。
二、多元的場景覆蓋和先天的資源優勢
2017年12月1日,騰訊與重慶客運索道公司簽約,發布了重慶長江索道「乘車碼」,重慶長江索道成為西南首個使用騰訊乘車碼的公共運輸。彼時,小馬哥在現場還親身體驗了一把乘車碼秒過閘過長江。
兩年過去了,如今的重慶已經實現軌道、公交、索道三大場景乘車碼的全覆蓋。作為四大直轄市之一,重慶是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國第三個「改革試驗區」,同時是中國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
目前,除了重慶外,乘車碼還支持廣州、深圳、鄭州、西安、蘭州、寧波、昆明等城市的公交地鐵全覆蓋,在巨頭布局的公共運輸移動支付全覆蓋上保持著領先優勢。
從公交到地鐵,再到BRT、索道、輪渡,乘車碼實現了多元化的智慧交通場景覆蓋。再延伸到微信支付,其場景則全面覆蓋包括公交、地鐵、高速、輪渡、客運、鐵路、停車場、加油站等多個場景,全國431個城市已經搭上智慧出行快車。
今年8月8日,微信支付發布《2019「智慧36行」行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以來,智慧出行已經成為微信支付增速最快的行業。其中,在公共出行領域,90、80後為二維碼乘車綠色出行主力軍。數據顯示,90後在公交地鐵二維碼乘車用戶中占比高達39.6%,成為低碳環保踐行先鋒。
除了多元化的場景覆蓋優勢,依託微信的乘車碼還有著先天的資源優勢。
1、社交流量資源。目前微信用戶超過11億,這11億的每個用戶都是乘車碼的潛在用戶,而且在微信天然的社交環境下,沒有什麼比不用關掉聊天工具隨時刷碼乘車更開心的事了。
2、內部資源打通。從小程序到微信卡包,乘車碼逐漸與微信內部資源打通,比如交通卡、出行服務等常駐入口打通,乘車福利、支付後的出行權益等增值服務打通,未來甚至可以聯動更多微信支付場景。
乘車碼中的「乘車福利」
乘車扣費後彈出的「出行有禮」
結語
從公交到地鐵、從東部延伸到西部,從自身支付體驗的打磨,到增值服務的持續完善,乘車碼在不斷修煉自身內功的同時並擴張版圖。在接下來公共運輸市場移動支付方式逐漸普及的情況下,交通出行需要向更加綠色、智能、安全的方向邁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將是乘車碼未來的劍之所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i9pXG8BMH2_cNUgwsI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