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和孩子之間的 差距那麼大?
有些孩子能上 清華北大,有些孩子卻連 學都沒得上。
有些孩子 邊玩邊學照樣成績拔尖,有些孩子天天 學到半夜成績還是墊底。
有些孩子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有些孩子卻 什麼特長都學不會。
這其中的差別是智商?勤奮?還是天賦?
都不是,一眾學者給出的答案只有三個字: 專注力!
俄羅斯教育心理學奠基人, 烏申斯基有句名言:注意力就是那扇門,一切進入心靈的東西都必須通過這扇門。
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說過:任憑怎麼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
其獨創教育法 培養出比爾蓋茨和柯林頓,世界傑出的幼兒教育家 蒙台梭利也說: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聚精會神的去學習的方法。
這麼多頂尖學者的答案出奇地一致,可見專注力的重要性。
我們中國的書聖,寫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 王羲之,就是一位專注力極強的人。
他從四歲開始寫字,當他一拿起筆,就進入了全然忘我的境界,完全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據說,王羲之寫壞的筆足夠累成一座 「筆山」,他洗筆的池子也被染成了烏黑的 「墨池」。
直到王羲之長大,這份專注依然不減。
有一天,他正聚精會神地練字,練得忘記了吃飯。
即使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饅頭,一直催著他吃,他卻還是像沒有聽見一樣埋頭寫字。
後來丫環沒有辦法,把夫人叫了過來,卻發現王羲之正 拿著饅頭蘸著墨汁往嘴裡送!
原來,是他寫字太專注,錯把墨汁當蒜泥蘸了,王羲之 「吃墨」,也就成為了專注的代名詞。
可大多數孩子並沒有王羲之這樣的專注力,要麼上課走神,開小差,要麼做作業拖拖拉拉,邊做邊玩,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而那些又能學好,又能玩好的孩子,無一不是能做到上課時間極其專注,下課時間隨意放鬆的孩子。
充分的專注帶來強大的學習效率,強大的學習效率勝過漫長的學習時間。
從前一直有人聲稱,哈佛的圖書館,直到 凌晨四點依然座無虛席,可見哈佛學生的努力。
可事實上,這件事情根本不存在!
甚至哈佛80所圖書館,其中73所 晚上十二點就關門了,根本不讓你在那通宵!
被採訪的哈佛學生疑惑地表示:我們平時都是 晚上十一點就回宿舍了,如果平時都有好好學,何必期末再去熬夜複習?
可見,能夠做到在正常學習時間裡 專注地學習,遠比強忍困意 打持久戰,感動自己來的有效。
那麼,學霸們強大的專注力又是從何而來呢?這離不開父母 從小的培養!
心理學研究發現,專注力訓練的最佳時期是 5—12 歲,錯過了關鍵期,培養效果將銳減。
那麼如何抓住關鍵時期,讓孩子養成專注的好習慣?父母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不隨意打擾孩子
所謂專注,就是聚精會神只做一件事,如果孩子的專注狀態經常被打斷,那麼不專注就會成為他的習慣。
想要讓孩子學會專注,首先家長就不能做「罪魁禍首」。
許多家長會陷入一個 誤區,那就是只有學習時間是不能被打擾的,其他時候都無所謂。
所以在孩子專心玩玩具的時候,媽媽可能會讓孩子吃點水果;在孩子專心看電視的時候,父親會讓孩子出去散步;在孩子專心看風景的時候,爺爺奶奶要帶孩子出去串門。
可是你想想, 如果孩子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都不能專注,你又怎能指望他能夠對枯燥的學習變得專注?
專注是一種能力,孩子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都在默默地鍛鍊這種能力。
所以只要孩子專心了,就算不是在學習,家長都不應該去打擾他。
二、為孩子創造無干擾的學習環境,建立專注的「儀式感」。
在餐廳,人會不由自主地想吃東西;在網吧,人會不由自主地想玩遊戲;在圖書館,人會不由自主地想學習。
因為我們心裡默認, 在這個地方,就該干這樣的事。
所以,我們也要讓孩子形成一種認知: 在書房(或是書桌上),就是要專注學習的地方。
在這個地方,家長要阻隔一切噪音,要隔絕手機電腦等誘惑,放上書本,讓孩子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學習完了,就到外面去玩,不要破壞書房的「儀式感」,這樣每當孩子到了學習時間,就能很好地專注於課業了。
三、巧用「番茄工作法」
孩子的專注時間是有限的,孩子不專注,未必是態度不好,而是 能力所限。
幼兒心理學證明,孩子年齡越小,專注力時間越短:2 歲寶寶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長大約為7分鐘,3 歲約為9分鐘,4歲約為12分鐘,5歲約為14分鐘。
所以,父母無需強求學習時間,專注學習的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番茄工作法」,就充分利用專注時間的工作方法。
先讓孩子規劃好今天要完成的每一項任務,然後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 時間表,例如每20分鐘完成一部分作業。
那麼在這部分時間裡,父母要求孩子不能做與任務無關的任何事情,等到了20分鐘後,就可以休息5分鐘,繼續完成下一個任務。
通過把大目標切分成小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搭配一段時間的休息,重置專注時間,不僅有利於孩子 認真完成每一項任務,同時也不會感到太過疲勞。
至於每一段專注時間和休息時間的設定,是因人而異的,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觀察,調整至最佳狀態。
以上就是全部關於關注力的培養方法了,學會專注,才能讓學習事半功倍,讓孩子愛上學習!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的話,就點個贊、評論或轉發吧!
我是 學榜君,做有溫度,有態度的育兒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