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已至,蟬鳴綠蔭,處處都是盛夏的光景
除了西瓜和空調以外,有趣的水上遊戲也是這季節最必不可少的活動
平靜的水面看似柔軟,但卻能快速又輕易的掩蓋住所有聲音
這是一場與死神相伴的遊戲
這幾天 因氣溫過於強勢
全國約8億人都陷入「蒸桑拿」支配的恐懼中
天這麼熱 大街上隨處可見「熟人」
這天氣上街不存在的!續命全靠空調
昨天,合肥市區最高氣溫達到了38.8℃,打破了今年以來合肥最高氣溫記錄。昨天下午猛烈的高溫炙烤大地,安徽省37個站最高地表溫度超過60℃,蕪湖市最高地表溫度達到69.7度!合肥的長豐位列第二,地表溫度最高時出現12:00,達到68.9℃!
明天熱度該緩緩了?不,高溫並不會收手!
又被高溫安排的明明白白,眼睜睜看著自己再次進入熱浪「包圍圈」,去泳池裡、池塘邊盡情戲水成了消暑的首選。然而,也成了溺水事故的高發期!
淹溺(drowning)
淹溺(drowning)常稱為溺水,是一種淹沒或沉浸在液性介質中並導致呼吸損傷的過程。
由於罹難者淹沒於水或其他液體中,液體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痙攣發生窒息、缺氧、二氧化碳瀦留,並處於臨床死亡狀態,進而導致死亡。
溺水者往往出現面部青紫腫脹、眼球結膜充血等現象,部分溺水者會因喝水入胃,出現腹部腫脹。多數溺水者因溺水時間過長而導致意識喪失、心跳停止、甚至生命體徵消失。
溺水多發生在夏季。游泳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的運動,酷熱的天氣會把更多市民,特別是中小學生吸引到清涼的河邊、游泳場所、無人看管的江河、海邊等,以致溺水是青少年的「頭號安全殺手」。因為身邊沒有大人照看,再加上泳技不佳、安全意識差,在意外發生後,又不懂得如何自救,結果釀成悲劇。
合肥近年發生的溺水事件回顧:
1、2017年7月16日晚間,合肥市奧體中心游泳館發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名在此學游泳的8歲女孩剛下水不久便溺水。
隨後,孩子被搶救上岸,人們給其進行緊急按壓胸口施救,但情況依舊嚴重。當晚美美被送往安醫大二附院進行搶救,不幸的是,女孩最終醫治無效死亡。
醫院醫生表示,美美系因溺水,導致口、鼻吸入大量水分而引起窒息,最後導致死亡。
2、2018年5月17日傍晚,合肥市蓬萊路與方興大道路口西南側一池塘發生溺水事件,2名17歲少年不幸雙雙溺亡。
事發水域是一處較為偏僻的池塘,因為天氣炎熱,幾人決定下水洗澡。目前也搞不清楚學生是否都下水游泳了,但當有人上岸後,卻發現少了2名同學。當天夜間展開救援,兩名溺水者相繼被打撈上岸,均已無生命體徵。
3、2018年4月26日16時許,合肥市廬江縣一嬰幼兒游泳館,一3歲女童游泳時溺水身亡,一旁的工作人員和家長均未發現。
2018年11月,工作人員因犯重大責任事故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4、2019年7月20日傍晚6點前後,合肥市肥東縣一家室內游泳館內,一名8歲女童在游泳時突然溺水,女童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記者從醫院了解到,女童目前仍住在合肥市二院重症監護室,因送醫時深度昏迷,無自主呼吸,經過醫院全力搶救後,女童的生命體徵目前仍不平穩,生命仍面臨很大風險。
5、7月26日下午1時左右,合肥市肥西縣派出所接到轄區市民求助熱線稱,高店鄉淠河總乾渠147鄉道有一名23歲男子不慎溺水。
當日下午2時40分,民警和藍天救援隊隊員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工作。炎炎夏日,救援人員們一遍遍地在河道中排查。歷經3小時,在民警和藍天隊隊員以及熱心市民的合力搜尋下,下午5時左右,救援人員在落水點東100米處發現溺水者,民警立刻驅車將其帶至派出所並聯繫當地120熱線救援。
炎熱的天氣
讓許多人難免有些煩躁不安
游泳
或許是戶外唯一降溫的方式
一些沿海城市海邊的夏季
是非常熱鬧的
人們從外地三五成群
或是一家多口的到海邊旅遊
吃海鮮哈啤酒
在廣闊的大海里戲水玩耍
內陸城市呢?
也喜歡去泳池裡、池塘邊
盡情戲水
...
開心之餘
很多人卻忽視身邊的危險
溺水
已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每年都有不少因溺水死亡的報道
我們無法保證每一次發生事故時
旁邊剛好有「超人英雄」
所以更應該做好預防
使類似悲劇不再發生
兒童溺水我們需要知道的事實
溺水是我國兒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
不同年齡組兒童
溺水發生的高危地點也不同
據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1-4歲孩子容易在臉盆、浴盆(浴缸)、室內水缸溺水;5-9歲孩子溺水的高危地點主要是水渠、池塘、水庫;10歲以上則可能在池塘、江河、湖泊發生溺水。
溺水的危害更是致命的,當兒童溺水2分鐘後,便會失去意識,4~6分鐘後神經系統便遭受不可逆的損傷。為何兒童溺水防不勝防?
溺水的孩子真會像電視劇里那樣大聲呼喊?NO!!!
在人們的想像或影視劇中中,溺水者往往驚慌失措,雙手撲騰,大聲呼救。實際上,真正的溺水是沒有聲音的,更多地是安靜、無聲地在水中站著不動,或者仿佛在水中爬梯子,頭大多數在水面上,嘴巴在水平面左右一上一下漂浮。
如下圖所示,很容易被人忽視。
溺水者的5大典型表現
這5大典型表現為:
而絕對不是人們熟知的影視劇作中隨意撲騰、大聲呼救!
在這個溺水事故的高發期。
據統計,
每年有近二萬名兒童死於溺水事故,
而這些溺水事故多發生在校外,
幼兒太年幼無法自救,
因此家長做好防範工作十分重要。
不會游泳的人溺水了,怎麼自救?
1、落水後不要心慌意亂,一定要保持冷靜;
2、冷靜地採取頭頂向後,口向上方,將口鼻露出水面,此時就能進行呼吸;
3、呼氣要淺,吸氣要深,儘可能使身體浮於水面,以等待他人搶救;
4、切記千萬不能將手上舉或拚命掙扎,因為這樣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5、有人來救援時,一定要聽救援者的指揮,不要猛拽救援者。
會游泳的人抽筋了,怎麼自救?
1、會游泳者溺水一般是由於小腿腓腸肌痙攣所致,在可以堅持的情況下儘快游到岸邊,或者抓住附近的漂浮物;
2、要是已經沒有辦法繼續遊了,深吸一口氣,把臉浸入水中,將痙攣(抽筋)下肢的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踇指蹺起來,持續用力,直到劇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3、如果是手臂抽筋了(一般都是手指),馬上手握成拳,反覆抓握,然後用力張開,直到不再抽筋。此時可以選擇仰面飄在水上。
被水草等纏住怎麼辦?
不要拚命掙扎、亂踢亂蹬,這樣可能只會讓水草纏得更緊。看看周圍有沒有可以抓的東西,如果有,抓住它,讓身體能浮出水面。在附近有人的情況下,儘早求助。
如果沒有人,最有效的辦法是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解開纏在腿腳上的水草,然後趕緊出來。
如何施救溺水者
1岸上救援
把周圍任何可以用的漂浮物(如救生圈、長杆或長繩子的一端)遞(拋)給落水的人,拉上岸。這種辦法比較適合不會游泳的施救者,或者雖然會游泳但沒有水下救援經驗的人。
2水中救援
可以從被救者後方靠近,再從後面或側面拖住其腋窩或下巴,使頭露出水面,然後仰泳前進,帶上岸;也可以從被救者的後方靠近,一隻手從他的腋窩穿過,抱住胸部,使頭露出水面,然後側泳前進。
注意事項:水中救援法僅適用於接受過水中救生專業訓練的施救者。
溺水者岸上如何急救
有一部分溺水的人這時已陷入昏迷,嚴重溺水者甚至沒有呼吸和心跳,所以把他們救上岸後,要立刻判斷其生命體徵,同時保持呼吸順暢,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雜草、嘔吐物等,如有活動假牙,應取出,以免墜入氣管內。對於沒有心跳的人,要立即撥打120並進行人工呼吸及心肺復甦。
人工呼吸
如果溺水者有心跳,但無呼吸,應立即採用口對口人工呼吸。
開放氣道:仰頭抬頜法,首先判斷溺水者有無頸椎損傷,將手掌放在患者的額頭上,然後輕輕將頭部向後傾斜,然後用另一隻手輕輕向前托起下巴,打開氣道;
1、將患者鼻孔捏緊,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完全包住患者口唇,防止漏氣;
2、至少給予2次以上人工呼吸。每次吹氣1秒,確保看到胸廓起伏。如果有條件,應該儘快行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氣囊進行人工通氣。
心肺復甦
如果溺水者的呼吸、心跳均已停止,除了進行人工呼吸外,還要加以心肺復甦。
按壓部位:患者胸骨中下1/3處,或胸骨正中與兩乳頭的連線中點;
按壓姿勢:將一隻手的手掌根放在患者胸骨正中央,另一隻手放在第一隻手的上面,手指交叉扣緊,保持肘關節伸直,利用上身的力量,快速向下按壓;
按壓頻率:100-120次/分,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
每次按壓胸廓回彈恢復,儘量避免按壓停頓,避免過度通氣,每5個循環後重新評估。
生命可貴,警鐘常鳴!
對於溺水
每一秒鐘都很重要
學習這些基礎的自救和他救方法
能夠在關鍵時刻拯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