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魚腥草:性味歸經:辛,微寒。歸肺經。本品質輕辛散,微寒清解,專入肺經。既清解透達,善清熱解毒、排膿消癰,為治肺癰之要藥;又兼通利,能利尿通淋,為治熱淋澀痛所常用。
功效: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
主治病證
(1)肺癰咳吐膿血,肺熱咳嗽痰稠。
(2)熱毒瘡瘍,濕熱瀉痢。
(3)熱淋澀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鮮品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利尿、增強免疫功能、抗腫瘤、鎮咳平喘、鎮靜等作用。
產地:長江以南各地均產。
採收加工:鮮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割,除去雜質,曬乾。
性狀鑑別
鮮魚腥草:莖呈圓柱形,長20~45cm,直徑0.25~0.45cm;上部綠色或紫紅色,下部白色,節明顯,下部節上生有鬚根,無毛或被疏毛。葉互生,葉片心形,長3~10cm,寬3~11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綠色,密生腺點,下表面常紫紅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具魚腥氣,味澀。
乾魚腥草:莖呈扁圓柱形,扭曲,表面黃棕色,具縱棱數條;質脆,易折斷。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後呈心形,上表面暗黃綠色至暗棕色,下表麵灰綠色或灰棕色。穗狀花序黃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