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曉白
有道是: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當我們承擔了責任和義務,圍城生活自然美滿和諧,但是如果有懈怠,婚姻能否長久,則是個未知數。
想要在平凡煙火里終生相守,一定要避開這3個坑。
韓國電影《我妻子的一切》中,女主是個家庭主婦,住在一棟空房子裡,每天的工作是做飯、處理家務。
強烈的孤單,讓她希望丈夫能參與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來。所以,她總是手口不停,對著那個男人說:
「你不是最愛吃義大利面嗎?」「我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去江陵?」
她的碎碎念,從早起睜眼,一直持續到晚上睡覺。而丈夫,開始時還能回應一兩個字,後來麻木而厭煩。
甚至,為了擺脫「嘮叨」的妻子,丈夫還花錢雇花花公子去勾引她。
圖/電影《我妻子的一切》劇照
女主在電台接聽諮詢電話時說:「不要停止溝通,當沉默侵襲的時候,才是真正可怕的,不要讓我的世界被沉默侵襲,有人住的房子一定會有聲音。」
這讓很多女性聽友感同身受。
有人說,積極交流是解決婚姻問題最有效的途徑。然而現實生活中,像電影中「丈夫」的這種逃避式、冷暴力式溝通,非常普遍。
台灣曾有一個看哭很多人的短片,名字叫《餐桌上的陌生人》。
片子裡,從外面買菜回來的妻子,不停地說著一路上的趣事,但空氣里很安靜,沒人回應她。
就在觀眾們以為她是自言自語時,鍵盤傳來一陣響聲,隨著鏡頭轉移,坐在沙發上專注看電腦的丈夫,出現在畫面里。
原來,這個男人一直在房間裡,只不過他視妻子為無形,壓根懶得搭理。
作家盧思浩說:「『有話聊』是兩個人在一起的基本標準。」
婚姻中,如果雙方對話少得可憐,時間久了,自然會變得「無架可吵、無話可說」,宛如一潭死水。
這種消極的溝通模式,穿著冷冰冰的外衣,傳達著距離、疏遠、厭惡等等非正向訊號,對感情的傷害非常大。
《非暴力溝通》中說,語言要麼是窗戶,要麼是牆。
夫妻在經營婚姻的過程中,如果總是消極地「砌牆」,那麼,感情會被消磨,關係會遭到惡化。
只有多多打開「接納」的窗戶,才能跨越人為製造的「太平洋」去擁抱對方。
「消極的溝通」是以「不說話」來施加冷暴力,而有一種人,TA金口常開,一開就傷人。
電影《萬箭穿心》里,武漢人李寶莉嫁給了鄉下人馬學武。
因為自己長得漂亮,又有城市戶口,所以,李寶莉從心底瞧不起丈夫,經常在細微末節的地方,以粗鄙的語言對他發難。
圖/《萬箭穿心》劇照
他們搬家時,因為價錢問題沒談妥,李寶莉和搬家工人吵了起來。
好脾氣的馬學武為了打圓場,就給工人們散煙。馬寶莉見狀,不光把煙奪了多來,還對著他惡狠狠地咒罵:
「我是出了錢的,他們就該好好給我幹活。茶不是錢?煙不是錢?你真是生得賤!」
這句話,是最後一根稻草,讓馬學武在受盡工人的奚落之後,提出了離婚。
婚姻教皇約翰•戈特曼說,信任和欣賞是感情危機最好的解毒劑。
但很可惜,馬寶莉反其道而行之,所以落得結局悽慘。
她其實是在為小家庭「精打細算」,但因為沒有使用更柔軟的表達,導致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攻擊行為。
而這種攻擊,是在打壓丈夫的自尊心,破壞性非常強。
心理學著作《錯不在我》里說:
「絕大多數夫妻離婚,都是長期的累積所致,這樣的夫妻都以滾雪球的方式責備對方並為自己辯護。
夫妻雙方總是盯著對方的差錯,對自己的優點、態度和行為方式則極力辯護。
這樣做恰恰會導致另一方固執己見,甚至寸步不讓。」
兩人相處,應該互相信任和尊重,即使在具體事情上有疑問、有分歧,可以溝通,也可以理性地爭論,但不能施加指責和批判。
因為那並不能讓事情達到自己的預期,相反,還會激發對方的壞情緒,從而引發其他負面行為。
就像某期綜藝節目中,準備洗澡的張倫碩,讓鍾麗緹幫忙遮擋一下攝像頭,鍾麗緹因為忙著做早餐,簡單用紙巾蓋住就離開了。
張倫碩因此大發脾氣,指責鍾麗緹「不為別人著想」,還給她貼標籤「懶」。
氣得鍾麗緹當場掉眼淚。
婚姻中,如果對另一半做不到「欣賞」,那最低底線是不指責、不否定、不批判,只有這樣,感情才至於快速枯敗。
從遠古時代開始,男女就通過分工合作的形式,來保障家庭的運轉。
男人外出打獵,一有捕獲就趕回來與家人分享;女人則帶著孩子一起,到野外尋找可供食用的水果、蔬菜等。
時代發展到今天,家庭的運作模式,可能是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也可能剛好相反,但不管怎樣,雙方都要「在其位」,不能缺席。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不是這樣。
我有一個朋友,在驚險中誕下寶寶後,把一張小腳丫照片曬到了朋友圈,表達初為人母的喜悅。
而她的丈夫,卻在滿螢幕的親友祝福中,僅僅留下一個壞笑的表情,辨不清要表達什麼。
朋友獨自辛苦地照顧嬰兒,因為太過疲勞,引發了炎症,孩子爸爸,卻照常和朋友在外面擼串、追球賽。
兩人共同的朋友問他:「做父親是什麼滋味 ?是不是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他的回答是:「老婆一直在照顧小不點,我的衣服已經好幾天沒洗了。」
不體恤妻子,也不照顧孩子,這種男人,大概就是所謂的「隱帝」,出演的劇本叫《「嫌」妻「涼」母》。
有人說,婚姻中最大的不公,是男人在「丈夫」和「父親」這兩種角色上的缺位。
他們忙著交際、應酬,很晚才回家甚至不回家,妻子在上班之餘,還要做家務、帶孩子、陪老人、周全人情往來,活生生一副「超人」模樣。
這種「缺位」,是對妻子精力的損耗,更是對感情的損耗。
幸福的婚姻,特徵之一是男人高度參與家務。比如張歆藝和袁弘。
綜藝節目《愛做家務的男人》中,袁弘早上6點起床做早餐,香噴噴的食物端上桌了,才去喊妻子張歆藝起床吃飯。
圖/《愛做家務的男人》
張歆藝吃飯的時候,他負責抱孩子;張歆藝脖子疼,他負責按摩;張歆藝在網上「買買買」,他就變身為「搬運工」,一趟又一趟,把快遞從小區門口運回家中。
圖/《愛做家務的男人》
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張歆藝那種身心舒展的幸福。
婚姻是「合夥企業」,身處其中的男女,可能分工有別,但絕對沒有地位高下之分。
因此,不能寄希望於一方毫無保留付出,一方有所保留,兩人要共同參與到柴米油鹽、吃喝拉撒中來。
只有夫妻雙方竭誠合作、共同擔當、相互拉扯,才能撐起一個「家」。
加拿大心理治療師克里斯多夫•孟說:「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是能量最大、張力最強的,因此衝突也最大,也最讓人心碎。」
其實,解決「衝突」和「心碎」的利器很簡單,無非是:雙方有交流有溝通、有欣賞有信任,還能很好地分工合作。
做到了這幾點,圍城才會固若金湯,夫妻也會永遠同心同行。
紅塵滾滾,流年易逝,願餘生,有人窗前陪你立黃昏,有人灶邊問你粥可溫。
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部分圖/攝圖網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讚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