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中產嗎?收入高低是否是衡量新中產的唯一標準?

2019-12-23   不執著財經

據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調查報告稱,我國2020年左右中產階級將達7億人。如果按照這個報告來看,那麼明年將有一半的中國人達到中產。那麼中產階級的標準究竟是什麼?


其實,各家權威機構對中產階級的標準是不同的:在福布斯的標準中,中產年收入最低為1萬美元,換算成我國的國情年收入在6.8萬元的群體就算是中產階級,也就是說每月超過5700元收入,中產。


此外在麥肯錫給出的標準中,年收入9萬以上的,也就是每月工資7500左右就可以算是中產階級。


而按世界銀行的測算標準中,我國年收入在10萬到96萬人民幣之間的人都屬於中產階層。按照這樣的標準,在中國年收入超過10萬元人民幣的,現在已經很多了。


最後一種的中產標準是我國國家統計局給出的,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也就是月收入超過4200元的群體都可以叫中產階級。

但是,在我們看來,光靠收入高低,並不是定義中產的唯一標準,因為這裡面存在著支出的問題。


第一,有的人雖然月收入上萬元,但是每月要有一半收入還貸款,月收入基本都繳了房貸,剩下的錢勉強夠吃喝開銷、子女上學等,每月所剩無幾了。還有的人要付房租,收入的一大半都給了房東,這樣的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怎麼能算是中產階級呢?


第二,現在的一些90後年輕人群體,雖然他們月收入也能過萬元,但每個月的開銷很大,不是買LV包包,就是去高檔美容會所,還要開高檔轎車出行,結果一個月下來也剩不了多少錢,有的人還過著借錢消費、寅吃卯糧的生活。資料顯示,中國的90後平均負債12.7萬,需要18個月才能還清,這樣的群體能算是中產階層嗎?


第三,還有的人生活在一二線城市月入過萬,但是物價很高,日子並不寬裕。倘若是同樣的月入過萬,卻生活在三四線城,因為物價較低,交通也較便利,在那裡生活,日子過得卻也不錯。


所以,如果光看收入水平來判斷是不是中產,那還要看你所處的地區,不同的城市生活成本也不同。同樣的工資水平,若是生活在中小城市,就完全可以過上舒適的中產生活,但生活在大城市卻不能算中產。

第四,要看單位的福利情況,光看收入也不行。有些人月入一萬元,卻住在企業里,吃在企業里,生活成本不高,平時只要買買日用必須品,一年下來也能剩個10萬元錢。


而有些人凈到手一萬元,其他福利待遇啥都沒有,工資收入都付了房租,應付日常開銷了,一年下來就是存不下多少錢了。所以,你是不是中產階級,還要看單位的隱性福利。以上四大因素表明了,如果僅看工資收入水平標準,是無法判定中產階級的。


實際上中產階級的標準是綜合判斷的,還要算上家庭年凈收入(除去各項支出),以及家庭的可投資資產這兩項指標。

因為如果沒有資金可用於投資,光是收入較高的家庭,那肯定不能稱之為中產階級。只有用綜合指標來考量,才能來判斷你是否達到了新中產階級的標準。

而新中產的可投資資產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20萬-50萬,第二層次是50-100萬,第三層次是100-200萬,第四層次是200-500萬。 根據這一標準,在新中產階級中,處於第一層次的人數應該是最多的。不過,在中國可投資資產能拿出20-50萬的家庭也算大多數人群。而可投資資產越往上走,人數將會越少。當然這只是新中產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已,後面還有家庭年收入、家庭年凈收入這兩項指標。


實際上,衡量一個家庭是否是新中產階層,則需要我們對新中產階級的收入作全新標準:家庭年收入20萬—100萬的,家庭年凈收入(除去各項支出)10萬—50萬;家庭可投資資產20萬—500萬。只要全都滿足這三大標準的,都應該算是中產階級了。這樣的中產階級家庭應該可以過上衣食無憂,且能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