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CTTQ生命之光「閃耀」天府成都,專家共話腫瘤血管靶向治療

2019-11-20     中國醫學論壇報

精準醫學時代背景下,腫瘤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發展日新月異,靶向治療更是已經成為腫瘤治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我國廣大患者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為動力,我國相關創新藥物的研發也不斷進行著突破。而若要保證我國自主研發藥物持續「發力」、使我國腫瘤抗血管生成治療水平持續提高,通過抗血管生成學術前沿信息的傳遞,展示與交流臨床最新研究數據和臨床實踐經驗是重要方式之一。為此,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與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聯手發起了「CSCO-CTTQ生命之光」血管靶向高峰論壇系列巡講。

2019年10月19日,「CSCO-CTTQ生命之光」血管靶向高峰論壇系列巡講年度收官之「作」「閃耀」至天府成都。會議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周清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韓寶惠教授、北京積水潭醫院牛曉輝教授與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李凱教授擔任大會主席,邀請我國多位腫瘤領域專家,共同分享抗血管生成的學術進展與診療實踐經驗,會議學術內容精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開幕致辭

周清華教授作為本次會議的東道主,首先對與會同道表示了歡迎。他表示,腫瘤是當今社會面臨的沉重健康問題,世界範圍內從國家政策、基礎研究到臨床治療進行了非常多探索,相關進展也是日新月異,但腫瘤治療仍存在很多難題。此次會議主題聚焦血管靶向治療,希望與會者能夠有所收穫,用學術新進展、新知識「武裝」自己,為患者帶來更多獲益。

韓寶惠教授指出,安羅替尼是我國自主研發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其在很多瘤種中進行的研究均顯示出了較好效果,在今天會議上均將有所體現。通過系列巡講活動,繼續豐富血管靶向內涵、充實循證醫學證據,巡講繼續啟航,期望能夠通過系列會議,加強學界交流與探討,腫瘤領域學者合力為攻克腫瘤,尤其是對於多靶點的血管靶向藥物進行經驗總結,為進一步提升我國腫瘤醫療水平起到促進作用。

李凱教授表示,多靶點血管靶向藥物——安羅替尼是中國為世界腫瘤治療獻出的一份厚禮。目前,安羅替尼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其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晚期小細胞肺癌(SCLC)、軟組織肉瘤、甲狀腺腫瘤等方面,取得的令人興奮的效果和耀眼表現,可謂應用前景廣闊。相信未來,在與免疫治療等手段聯合方面進行的探索,將更進一步惠及患者。希望通過「生命之光」系列巡講,也能夠加強各地區專家間的學術交流、合作,應用我國藥物做出屬於我國的診療規範,為腫瘤治療做貢獻。

正大天晴總裁助理俞康信先生表示,非常榮幸邀請到各位專家、學者參與此次盛會。正大天晴在腫瘤領域進行了「三步走」策略,即從仿製、研發到正式成立腫瘤事業部,真正服務於腫瘤治療事業,致力於為延長腫瘤患者生存時間作出貢獻。當下,腫瘤治療的發展日新月異,安羅替尼可謂抓住時代造就的契機,成為了時代產物。未來,衷心希望安羅替尼能夠使更多腫瘤患者的生命得到照耀!

血管靶向學術前沿進展

在韓寶惠教授和四川省腫瘤醫院李強教授的主持下,會議首先讓我們領略了血管靶向治療的前沿進展。

劉曉晴教授:晚期NSCLC血管治療「多點開花」,需持續關注個體化治療使患者獲益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劉曉晴教授結合最新研究進展,娓娓道來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治療。自從上世紀70年代抗血管生成治療理念被提出,如今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抗血管生成治療已經成為腫瘤治療的「生力軍」。目前,抗血管生成聯合治療NSCLC已成為趨勢。

結合今年各學術會議上發布的多項研究結果,抗血管生成藥物在一線、二線與化療進行聯合,較單用化療能夠得到顯著的療效提高,可謂是為患者治療「錦上添花」。未來,抗血管生成治療進一步與分子靶向以及免疫治療進行強強聯合,更多臨床數據的發布值得期待,同時也應關注聯合治療過程中藥物不良反應、細化獲益人群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藥物安羅替尼治療晚期NSCLC,在聯合化療、分子靶向、免疫治療等方面也均進行了相應探索。如安羅替尼一線聯合用藥治療晚期NSCLC的探索性IIT研究,已獲得數據表明,安羅替尼一線聯合化療客觀緩解率(ORR)為53.3%,疾病控制率(DCR)96.7%;安羅替尼聯合分子靶向藥物(厄洛替尼)ORR達80%,DCR可達100%;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抑制劑(信迪利單抗)ORR 72.7%,DCR達100%,上述聯合方案安全性好,患者耐受度高,尤以信迪利單抗組最優。

何志勇教授:從臨床需求出發,安羅替尼「點亮」SCLC患者生命之光

福建省腫瘤醫院何志勇教授隨後介紹了SCLC的臨床研究進展。過去十年,SCLC的治療除放化療外,幾乎無進展,治療手段較有限。所幸在免疫治療方面,一線應用atezolizumab聯合化療終於取得總生存(OS)獲益;帕博利珠單抗二線治療復發小於6個月SCLC、納武利尤單抗聯合ipilimumab用於SCLC二線治療在部分特定人群中有小幅改善,但新藥物的應用仍需循證醫學證據的積累。

與此同時,有真實世界數據顯示,SCLC患者接受三線治療的比例低且獲益較差。在此背景下,安羅替尼「逆流而上」,單藥治療SCLC取得了重大進展。ALTER1202研究是一項鹽酸安羅替尼對照安慰劑三線及三線以上治療SCLC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I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安慰劑比較,安羅替尼顯示出較好的臨床獲益,將主要終點無進展生存期(PFS)延長3.4個月,P<0.0001;約78.2%的患者觀察到OS事件,延長OS達2.4個月(安羅替尼組7.3個月對安慰劑組4.9個月),P=0.0029;同時入組患者DCR獲益顯著,較安慰劑組提高58.44%,P<0.0001;治療安全性可耐受。與此同時,亞組分析結果顯示 ,三線治療應用安羅替尼治療能夠帶來生存獲益,且基線出現腦轉移的患者也能夠從安羅替尼治療中顯著獲益。目前,安羅替尼已獲批SCLC三線治療適應證並獲得2019年CSCO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三線及以上治療2A類證據II級推薦。

屈濤教授:看晚期食管鱗癌研究進展,安羅替尼為食管癌二線治療提供更多選擇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屈濤教授介紹了抗血管生成在晚期食管鱗癌中的研究進展。食管癌在我國發病以鱗癌為主,是「中國特色」瘤種,目前治療多以化療為主。近年來,靶向藥物逐漸進入食管癌治療行列,其中應用安羅替尼的ALTER1102研究以晚期食管鱗癌患者為入組人群。值得注意的是,ALTER1102研究是首個以晚期食管鱗癌為入組人群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II期臨床試驗,入組患者達164例,研究成功達到主要研究終點PFS(相較於安慰劑,安羅替尼組延長mPFS 1.61個月),且安羅替尼顯著提高DCR,安全性良好。基於該結果,安羅替尼被最新的CSCO食管癌診療指南以2A類證據II級推薦為二線食管癌的治療選擇。

此外,免疫治療在食管癌治療方面也開啟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來看,免疫治療單藥對食管癌的療效尚不能滿足臨床需求。而從分子層面來看,抗血管生成藥物與免疫治療藥物可協同增效,目前一些免疫治療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食管癌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研究結果值得期待。但這種高強度聯合在具體方案、持續時間、安全性和藥物經濟學等方面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血管靶向最新研究數據

該學術環節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牛曉輝教授和李凱教授的主持下開展。

姜愚教授:安羅替尼開啟軟組織肉瘤靶向治療新篇章,未來可期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姜愚教授以「安羅替尼開啟軟組織肉瘤靶向治療新篇章」為題進行了學術彙報。軟組織肉瘤分型複雜,一線治療以阿黴素、異環磷醯胺等蒽環類化療藥物為主,但一線化療失敗後尚無標準治療方案,多以組織學類型為基礎選擇不同的化療藥物。

軟組織肉瘤靶向治療也進行著不懈探索,如FDA批准培唑帕尼用於治療接受過化療的晚期軟組織肉瘤[不包括脂肪肉瘤和胃腸道間質瘤(GIST)],瑞戈非尼、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亦被NCCN指南列為推薦用藥,但以上四種靶向藥皆未在中國獲得適應證。安羅替尼作為國產原研新藥,ALTER0202、ALTER0203研究獲ASCO口頭彙報展示。其中ALTER0203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相比,安羅替尼在軟組織肉瘤中能顯著延長PFS(6.27月對1.47月,P<0.0001),提高ORR(10.13%對1.33%,P=0.0145)和DCR(55.7%對22.67%,P<0.0001)。鑒於優異的臨床表現,2019年6月安羅替尼獲批,成為目前國內首個治療軟組織肉瘤的抗血管靶向藥物,標誌著我國軟組織肉瘤正式進入靶向治療時代。

目前,更多的軟組織肉瘤藥物探索仍在進行中,化療聯合靶向、靶向聯合免疫治療以及靶向治療本身從後線一步步推進至輔助治療、新輔助治療,未來前景可期,相信可以為軟組織肉瘤患者帶來更加明亮的生命之光。

姜達教授:抗血管生成聯合免疫治療前景光明,個體化是最終目標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姜達教授分享了關於時下熱門的抗血管生成未來之路——聯合治療的看法。腫瘤治療需在回顧中總結、前行,抗血管生成治療已成為晚期NSCLC標準治療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初始治療方案的選擇應綜合患者情況進行系統評估,避免不規範應用。姜達教授在與大家分享各項備受關注的晚期NSCLC治療相關研究同時,展望了抗血管生成聯合免疫治療的應用前景。在理論的支持下,血管靶向聯合免疫治療具有一定前景,在一些研究中也已初步顯示出生存獲益。未來,對於生物標誌物的探索、優勢人群的篩選,最大程度實現診療精準化、個體化仍是不渝的追求。

研究者論壇

在煙台毓璜頂醫院孫萍教授和山東省腫瘤醫院劉傑教授的主持下,年輕的研究者們分享了正在孕育或進行中的血管靶向治療相關研究。

南部戰區總醫院唐勇醫生介紹了在理論與已有研究數據的支持下,應用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治療為患者帶來獲益的診療經驗。結合臨床實踐的收穫,唐醫生分享了正在孕育中的應用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治療食管癌的研究。

浙江台州醫院王微醫生則基於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和已有研究數據,闡述了應用S-1聯合安羅替尼在SCLC治療方面的研究方案。

小結

會議期間,多位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就臨床實踐中,各瘤種診療體會和安羅替尼等抗血管生成藥物的使用各抒己見,在充分討論中,展示出對於安羅替尼使用的信心、對未來藥物治療策略如何制定的思考。充分體現了會議力求達到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帶動腫瘤診療事業進步的初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NtLiW4BMH2_cNUg3So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