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關13家店的拉夏貝爾深陷泥沼,它能自救成功嗎?

2019-10-27   品牌話題

服裝市場的寒冬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前有NEW LOOK退出中國,後有forever21宣布破產。現在,拉夏貝爾以每天關店13家的速度,還上了熱搜。

從風光上市到身陷虧損泥潭不到兩年時間,這個被消費者稱為「中國版ZARA」的拉夏貝爾,到底怎麼了?

拉夏貝爾發生了什麼

2014年10月9日,頂著「中國版ZARA」的光環,拉夏貝爾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正當我們以為拉夏貝爾會繼續蒸蒸日上的時候,它卻出現了問題。

2017年,拉夏貝爾營收曾經達到104.46億元,位列國內營收最高的女裝上市企業。兩年後,拉夏貝爾半年已虧損5.65億元。

在拉夏貝爾自身看來,主要是因為公司主動實施了戰略性收縮策略,報告期內持續優化線下直營渠道,關閉直營低效、虧損零售網點以減少資源的無效投入等。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品牌盲目擴張。2011年初,拉夏貝爾僅有3個女裝品牌,經急速擴張後,拉夏貝爾的子品牌數量高達近20個,涵蓋了女裝、男裝、童裝等。2017年,拉夏貝爾線下門店達到了頂峰,總共開了9448家店,幾乎「通吃」全國各大商場。結果,什麼都包的結果就是哪一個都沒做精,專注度過於分散,運營體系很難統一起來,什麼都做不好。

另外,市面上還存在著眾多的洋品牌,譬如優衣庫、ZARA等。女裝市場的份額被其他品牌不斷瓜分,也吸走了拉夏貝爾一定的消費者。

除了品牌經營政策出現差錯以外,拉夏貝爾還面臨著消費者已經開始逐漸不買單的問題。拿一句消費者吐槽的話來說,拉夏貝爾就是用著快時尚的質量,賣著專櫃的價格。聽說拉夏貝爾因為關店開始打折,營銷君身邊有個朋友特地去逛了一下,結果發現打折的並不多,而且部分商品的價格仍然讓人覺得很不值,偌大的一個門店,閒逛的客人屈指可數。

同樣有這毛病的還有ZARA,本來是快時尚品牌,結果價格卻越來越偏離自身定位。所以別說「中國版ZARA」了,就連ZARA本身都不太好過。

拉夏貝爾能如何自救?

拉夏貝爾現在面臨的大問題就是庫存積壓。對於服裝行業來說,庫存積壓是大敵。大家還記得營銷君曾給大家說過的達芙妮嗎?即便達芙妮通過一系列的轉型,又是品牌升級,又是關掉不必要的門店,也沒有自救成功,即使到了現在,品牌經營也是一團糟。

破產的傑克沃克

眼下,拉夏貝爾正在進行大範圍的甩賣,以清理長期積壓的庫存。在清倉大賤賣的同時,還準備出售不動產來度過難關。同時,拉夏貝爾還選擇「斷臂求生」,對旗下的男裝子品牌傑克沃克申請破產清算。

當前,國內的服裝行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仍不算好。與拉夏貝爾「同病相憐」的太平鳥也是瘋狂關店,楚雨蕁喜歡的美特斯邦威也早已過了高光時刻,被國外快時尚品牌搶了風頭。拉夏貝爾的自救方案能對下滑的業績起到多少幫助?我們也不得而知。

而且,中國品牌都面臨一個通病,那就是即便服裝硬體達標,其控制成本、降低庫存的能力還是低於其他國外品牌。

對於現在的拉夏貝爾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儘快清理掉一些效益低的門店,重點發展一些有影響力,有實力的品牌,在精不在多。不少服裝品牌還從探索電商平台開始下手,於電商業務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一渠道也值得拉夏貝爾再探索一番。

拉夏貝爾在中國的知名度並不低,如果能儘早完成品牌的「斷舍離」,進行一場品牌升級,營銷君相信,它還是能「涅槃重生」,將自己從泥沼中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