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前所未有的畢業大展

2020-06-04     北青藝評

原標題:記一次前所未有的畢業大展

「這個季節,屬於你們。」一年一度的央美畢業大展近日開幕。比起往年,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這是中央美術學院第一次嘗試以「全體線上展」的形式來安排和籌劃展覽,也就是說,只要你打開手機便能一秒連線展覽現場,不管身在何處,都能隨時隨地欣賞畢業生的藝術作品.

由於疫情緣故,此前許多美術館和博物館都採用了線上展的方式。像今日美術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都通過微信小程序或是APP將往期展覽回顧搬上平台,或者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折中地將展覽呈現在觀眾眼前。與之相比,央美採用了一個更大膽的方案:將畢業展全線搬至線上。

第一次將如此大型的展覽搬上手機顯然讓央美下了一番功夫:技術團隊經過將近三個月的研發才將整個美術館3D立體化,而高度還原的立體形象則來自最新版本的高精度渲染技術。即便如此,想要把將近4000件作品有條不紊地擺放在這座虛擬的美術館中也並非易事:同時展現幾千件作品需要系統具有足夠的儲備容量,全部以線上形式呈現的展覽對系統的抗壓能力要求也不低。因此技術團隊經過反覆測試和實驗,才終於在開幕式這天成功地讓每位前來觀展的朋友都順暢地進入了觀展平台。

往年由於場地的限制,美術館無法容納所有學院的展覽,於是學院便只能在操場和教學樓內搭建臨時展區來應對,另一方面也是將人群分流,避免美術館中人員過度擁擠;而今年的突發情況則展示了未來另一種展覽的可能性:在特殊情況下線上展既可以避免人流集中在一處,也能打破時空界限擴大展覽的傳播度,僅靠指尖滑動就能近距離欣賞展品,這確實是此前從未有過的體驗。

打開手機,在微信中掃描二維碼,程序便會自動進入展覽入口。本次展覽虛擬空間達6000平方米,分為4大虛擬展廳,前來觀展的朋友們可以選擇兩種方式來享受這次藝術之旅:畫面右側的「雲端在線畢業展」可以看作一本彩色的目錄,只要點擊學院名稱,程序便會將整齊劃一的縮略圖和介紹呈現在螢幕上。如果想要快速直觀瀏覽一個學院中所有作品,那麼選擇從「雲端在線畢業展」進入是個不錯的方式。

而左側的「3D虛擬畢業展」才是央美線上展的重頭戲。從左側入口進入後,畫面上會出現四個虛擬展館的選項,每個展館都對應了虛擬美術館的一片展區。展覽前言、院系介紹變成了排布在展牆上的小按鈕,輕點便會出現介紹性文字。觀眾可以用手指上下調節視角和縮放視野,簡而言之,就像是玩第一人稱視角的遊戲。

來過央美美術館的朋友很容易就會勾起曾在這裡看展的熟悉體驗,而第一次來的朋友,也會為這逼真的體驗發出小小的驚嘆。看到哪件喜愛的藝術作品時只要點開右下方的小加號,就能看到作品信息。作品簡介、效果圖和作者寄語都在這個地方,想要了解作者的創作心得的話,點開加號,說不定其中還藏著作者的聯繫方式,可以暢聊觀展心得呢。

即使是雕塑和實驗藝術這類非常需要現場感的作品,也在線上展上呈現出不錯的效果。有的創作者還在作品簡介中附上了創作過程的視頻,在場地和材料都受到限制的疫情期間,畢業生們也是想盡辦法將作品的完成度提高,甚至可以說,這些帶有一些未完成感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件新的作品,它們見證了這個時代的一次驚濤駭浪。

好的藝術作品是記錄儀,是時代標尺上的測距點,看到它們,我們就會回憶起那個時代獨有的氣味。

展覽開幕第一天便迎來了130萬的瀏覽量,訪問來源遍及全球115個國家和地區。此次展覽歪打正著,成了一次國際展,這種影響力甚至超出了往年的線下展,呈現出一種新面貌:展覽將越來越注重體驗分享,並以社交媒體為途徑迅速傳播相關訊息,這是口耳相傳難以比擬的傳播速度與廣度。非常時期下的線上展,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展覽形式的另一種可能性。

從去年蔓延到今年的疫情對全球藝術行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但同時也讓我們開始思考新的問題:美術館和博物館的意義只是在於展示和收藏作品嗎?在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局勢下,這些原本承載著公共教育和收藏功能的機構能否煥發出新的生機?

實際上,藝術可能才是最好的良藥。創作作品的藝術家、籌備展覽的策劃團隊,以及欣賞的觀眾,包括每個曾經瀏覽過此次展覽的人都在分享此時此刻的體驗,藝術作品是將我們聯結的紐帶,不僅提供視覺上美的享受,更多是心靈上的一種慰藉。就像紐約皇后區博物館的執行館長Sally Tallant所說,美術館是承載、保存和記錄下那些個人和集體體驗的場所。數字化媒介能將我們聯結,也能強化當下我們「共為一體」的切實感受。我們試圖通過藝術作品來探討當下人類面臨的種種困境,也試圖在其中尋找新的機遇。

2020年的春夏之交註定成為所有人的共同記憶,在這個特殊時期展覽依然如期舉行,熱情不減的觀眾和藝術創作者們依然在重複同一個堅定的信念:我們反思是為了記住曾經的寒冬,我們創作是因為相信春天仍舊會到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1FbfnIBd4Bm1__YY0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