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東台 | 家鄉的味道

2019-08-25     東台時空

  家鄉的味道,藏在父母做的家常飯菜里,藏在家鄉傳統美食里。

東台魚湯麵

  家鄉傳統美食,首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台魚湯麵。湯的簡易製法:洗凈野生鯽魚、鱔魚骨、豬筒骨,倒進滾過豬油的鐵鍋里煸炒,炒得金黃脆酥,然後大火煮小火熬,就有了粘稠的湯汁。青花碗里盛滿牛乳一樣的熱湯,撈進沸水裡燙過的細面,灑上蔥花或芹菜末,即刻雲山霧罩,玉峰疊翠。一碗詩意,一碗鄉情,一碗想了三年又三年的味道。

東台陳皮酒

  東台陳皮酒,傳說始釀於宋天聖年間,是名醫為治療范仲淹母親積年沉疴而配製。以上等糯米為主要原料,配以陳皮、黨參、當歸、黃芪、肉桂等十多味中藥精心釀造而成。陳皮酒有美酒的纏綿,無村醪的粗獷;有良方的滋補,無湯藥的苦澀;有花蜜的甘潤,無飴糖的甜膩。抿上一口,這千年傳承的滋味便一直縈繞上心頭。

富安酥兒餅

  富安酥兒餅據說明代已有,是清乾隆年間江寧府進獻皇上的點心。和面、揉面、醒面、擀麵,擦上一層一層的酥,餅就有了層層酥意。麥秸、稻草、桑枝在灶膛里噼哩叭啦地燃燒,歡快的火苗熱情地舔舐著鍋底。白色麵餅在熱油鍋里慢慢炸成金黃,草木味鑽進了鬆脆的酥層間,藏起了春天田野的味道,藏起了平原金色的秋意。

溱東老鵝

  溱東老鵝這道美味,選取搖搖擺擺長在水中央、河坡上、草盪里的白鵝做食材。水裡的小魚小蝦,岸邊的青草,讓它們長得水嫩健碩。白毛盡褪,紅掌無力,惜成俎上肉。土灶鐵鍋燒草,蔥姜椒酒久燜,終成盆中餐。肉,悉數進腹,最後把湯淋在米飯上,肉汁包裹著晶瑩的米粒,粒粒油亮,粒粒噴香。飯碗扒個底朝天,小肚略圓,飽嗝微漾,意猶未盡。

許河豬頭肉

  許河豬頭肉燉得爛熟,更妙在神秘的老鹵湯保全了肉的本味,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後港王氏茶干

  後港王氏茶干,也是家傳手藝。開袋即食,茶干有豆香、醬香、麻油香,味道雋永,齒頰留香。


  家鄉傳統美食還有溱東清蒸籪蟹、時堰河蚌燒豆腐、富安粉皮湯、安豐草爐燒餅、弶港蹲門大餅,還有由堤西的河鮮、本港的海鮮烹飪而成的特色菜肴。



  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平淡日子裡,家鄉的人們投入了巨大的生活熱情和飽滿的生活意趣,把平常的食材做成了傳統美食,把平實的味道做到內心深處。這就是家的味道,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美食,根源於家鄉的土和家鄉的水。家鄉的遊子,無論奔走在負篋求學的遠途,還是行進在跋山涉水的羈旅,常常會想起母親熬煮的一碗熱氣騰騰的玉米粥,常常會想起家鄉傳統美食的味道。這,就是想家的滋味,就是懷念故鄉的滋味。

(作者:王美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cQ2WwBJleJMoPM41Dt.html

禁行通告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