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uity拆分:沃爾沃自動駕駛研發變局

2020-04-14   汽車之心Autobit


2020 年 4 月 3 日,智能駕駛軟體開發商 Zenuity(哲內提)通過官方渠道公布了分拆的消息。

豪華車企沃爾沃(Volvo)與頭部 Tier 1 奧托立夫(Autoliv)聯手成立合資公司攜手 3 年之後,還是選擇了分手。

官方稱這是為了最大化 Zenuity 的研發潛力。按照計劃,Zenuity 當前全球 700 多名員工將被分為兩部分:

(1)Zenuity 在德國慕尼黑和美國底特律的業務和人員將移交給維寧爾(Veoneer),他們將專注於 ADAS 系統的開發和商業化,並集成到維寧爾的平台中。

維寧爾的前身是奧托立夫的汽車電子業務部,於 2018 年分拆後上市。

(2)Zenuity 在瑞典哥德堡和中國上海的自動駕駛(ADS)開發業務、運營和人員將會被轉移到沃爾沃旗下一家獨立的新公司,該公司將專門從事高級別自動駕駛軟體的開發和商業化。

另外,Zenuity 已經為 ADAS 和 ADS 系統開發了一個統一的軟體平台,該平台將成為維寧爾以及沃爾沃旗下新公司後續研發的基礎。

分拆之後,沃爾沃和維寧爾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技術和資源,將繼續推進各自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發展戰略。

我們無法判斷這是一次失敗的合作還是一次成功的分手。

但可以肯定的是:

車企沃爾沃與供應商維寧爾在智能駕駛開發戰略上出現了分歧,沃爾沃繼續堅持自己的高級別自動駕駛開發;維寧爾則將更多的精力投向了輔助駕駛市場。

有分析認為,此次 Zenuity 的分拆,很有可能與吉利集團重組沃爾沃的計劃有關。

吉利在今年 2 月提到,推進吉利與沃爾沃重組是為了「實現成本結構與新技術開發的協同,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而沃爾沃拿下 Zenuity 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研發業務並成立新公司,正好補齊了吉利本身在自動駕駛研發領域的短板(吉利此前的研發重點在輔助駕駛),可以形成研發協同。

還有一層更直接的關係是吉利在 2019 年已經確定選擇 Zenuity 作為其輔助和自動駕駛軟體的首選供應商。

一來二去,吉利通過沃爾沃間接擁有了 Zenuity 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研發版塊,補全了智能駕駛業務版圖。

根據拆分前維寧爾在今年 3 月公布的一批產品落地計劃:吉利控股旗下的 Polestar 2 車型就將搭載 Zenuity 的軟體系統,支持交通擁堵輔助駕駛、車道居中保持等功能。

其實,與奧托立夫成立合資公司 Zenuity 只是沃爾沃 15 年智能駕駛技術研發歷史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Zenuity 所代表的車企+一級供應商的聯合開發自動駕駛的模式在 2016 年時行業內還很鮮有。

當時,沃爾沃向 Zenuity 提供了智慧財產權和工程人才,奧托立夫則拿出了約 1.26 億美元的資金以及部分智慧財產權。

兩家公司對 Zenuity 的未來想得很清楚:

  • 新公司未來將會研發 ADAS 系統及自動駕駛系統,並應用於沃爾沃車型上;
  • 新公司開發的新技術將由奧托立夫獨家面向全球汽車廠商出售,兩家公司共享收益;
  • 奧托立夫將是 Zenuity 所有新產品向第三方出售的獨家渠道及供應商,而沃爾沃可直接從新公司採購。

Zenuity 研發的產品是「自動駕駛通用軟體」,他們並不做硬體系統。

當然,如果車企有需求,Zenuity 也可以為 OEM 們推薦相應的傳感器硬體,這些硬體將由奧托立夫來供應。

2016 年 Zenuity 成立時,沃爾沃派出了時任沃爾沃集團瑞士總經理、曾擔綱 90 系產品項目的副總裁 Dennis Nobelius 作為新公司的 CEO。

另外,此前在沃爾沃主導著名的自動駕駛測試項目 Drive Me 的 Erik Coelingh 也被派駐到 Zenuity 擔任副總裁和技術顧問。

這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沃爾沃對於 Zenuity 的期冀是非常高的。

但 3 年時間過去,這家合資公司的很多規劃並未取得顯著的進展,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沃爾沃的自動駕駛之路走得並不那麼順利。

時間撥回到 2005 年。

那時候,全球車企對智能駕駛遠沒有今天這樣火熱,谷歌還沒有開始組建無人車團隊,沃爾沃也還未被吉利收購。

但就在當時,沃爾沃已經成立了自動駕駛項目組。

在自動駕駛開發策略上,沃爾沃最開始並不是要「一刀切」地將方向盤和加速踏板拿掉,而是更關注消費者本身,讓他們可以自主選擇人工駕駛還是自動駕駛,可以擁有駕與不駕的權利。

2012 年時,沃爾沃參與到了歐洲環保型道路安全列隊行車項目中,研究的是在高速公路上列隊行車的可行性。

測試時,一輛由駕駛員操控的沃爾沃卡車作為頭車,三輛沃爾沃的乘用車(分別是 S60、V60 和 XC60)在後面自動跟隨,車輛的行駛速度不超過 90 公里/時,車與車之間間隔不超過 4 米。

為了完成這次測試,沃爾沃在其乘用車上加裝了攝像頭、毫米波雷達以及雷射雷達傳感器,車輛因此具備了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停車輔助等自動駕駛功能。

有了各類測試項目的經驗做鋪墊,沃爾沃逐漸明晰了其自動駕駛的研發方向,走上了一條輔助駕駛和高級別自動駕駛「雙線並舉」的研發之路。

其中,輔助駕駛這條路線的成果以 2014 年首發搭載在新款沃爾沃 XC90 上的 Pilot Assist 系統為代表;而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研發路線則以沃爾沃 2013 年 12 月啟動的 Drive Me 測試項目為代表。

先說 Pilot Assist 系統。

新一代沃爾沃 XC90 於 2014 年 8 月在瑞典亮相。9 月份,全球首批限量版 1927 台全新 XC90 在電商平台上開啟預訂,李彥宏、柳傳志還成為了准車主。

作為吉利收購沃爾沃後的第一款新車,SPA 架構下的第一款車,以及其上首發搭載了 Pilot Assist 輔助駕駛系統,XC90 在當時吸引了很多關注。

第一代 Pilot Assist 系統允許用戶在 50 公里時速內開啟,系統將接管方向盤和剎車系統,讓車輛保持在車道中央行駛。當檢測到前車減速時,本車也會進行減速跟隨直至剎停。

在交通擁堵情況下,Pilot Assist 系統能夠自動控制車輛加速、減速以及制動,減輕駕駛員的操作壓力。

2016 年,沃爾沃推出了第二代 Pilot Assist 系統,成為了新款 S90 車型的標準配置。

這一代 Pilot Assist 實現了「TJA+ ICA(集成式巡航)」功能,速度上限也被提升至 130 公里/小時。

它的實用性和適用範圍擴大了很多——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只需按下方向盤左側中間的按鈕,儀錶盤左下角綠色指示燈亮起即進入自動駕駛狀態。

出於安全考慮,Pilot Assist 系統只允許駕駛員脫離方向盤 10 秒的時間,如果此提示持續 5-10 秒,方向盤仍然沒有感應到手握的壓力,就會提示自動駕駛狀態解除。

沃爾沃的 Pilot Assist 系統,與後來日產推出的 ProPilot 系統以及通用推出的 Super Cruise 系統在功能上異曲同工。

但差別在於,沃爾沃在 2014 年就實現了這一系統的量產上車。

Pilot Assist 系統之外,沃爾沃的另一條路線就是高級別自動駕駛。

最早在 2013 年 12 月,沃爾沃便宣布啟動自動駕駛測試計劃——Drive Me,準備在瑞典哥德堡市區及周邊 50 公里的典型通勤道路上投放 100 輛自動駕駛汽車進行測試,這些車輛會交付給哥德堡的志願家庭日常使用。

沃爾沃給自家的自動駕駛系統取名為 Auto Pilot。該系統只能在限定路段運行,當車輛按照導航行駛到指定路段,Auto Pilot 便進入可運行狀態,用戶只需要雙手按住方向盤兩側的撥片並保持一小段時間,車輛就會按進入自動駕駛狀態。

車輛儀錶盤右邊會有 Auto Pilot 剩餘運行時間的提示,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用戶可以從車輛駕駛中脫離去做其他事情。

沃爾沃的自動駕駛車輛上搭載了 1 顆單線雷射雷達、7 顆毫米波雷達、5 顆攝像頭以及 12 顆超聲波傳感器,還有 GPS 裝置以及計算單元,同時車輛的各個執行系統還有多重冗餘。

2015 年時,Drive Me 項目還來到北京,沃爾沃邀請了一批科技圈人士進行試乘體驗,其中就包括美團創始人王興。

當時,Drive Me 的車輛可以實現自適應巡航、全自動泊車、行人防撞、疲勞監測等功能。

2017 年 12 月 12 日,投入達 5 億瑞典克朗的 Drive Me 項目終於迎來了階段性進展。

沃爾沃正式將兩輛 XC90 分別交付給來自哥德堡的海因一家和西蒙諾夫斯基一家,此舉宣告 Drive Me 全球首個真人自動駕駛測試項目正式拉開序幕。

這兩個志願家庭將在瑞典哥德堡的公共道路上對沃爾沃自動駕駛汽車開展試用。

沃爾沃當時表示:2018 年年初,還將有三戶家庭加入其中;未來四年,預計將總共有 100 人參與該項目。

沃爾沃在高級別自動駕駛領域,還有一項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合作,那就是沃爾沃與 Uber 這對「老夥計」。

兩家公司在 2016 年 8 月 18 日首次結成合作夥伴關係,聯合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和技術。

具體來說,沃爾沃與 Uber 將啟動聯合項目,共同開發新的基礎車型。

這一車型將不僅涵蓋最新自動駕駛技術,並且支持升級,包括開發具有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該基礎車型將由沃爾沃汽車生產,Uber 會對其進行採購。

兩家公司將為該項目投入共計 3 億美元

2017 年 11 月,沃爾沃與 Uber 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前者將在 2019 年至 2021 年間向後者出售數萬輛基礎車型,用於研發最新自動駕駛技術。

這款基礎車型基於沃爾沃 XC90 打造,配備沃爾沃最先進的安全、冗餘配置和核心自動駕駛技術,Uber 將在此基礎上搭載其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技術。

後續,沃爾沃與 Uber 又聯合開發了數款自動駕駛基礎車型。

這些基礎車型的重要功能包括:多個用於轉向和制動功能的冗餘設置,以及電池備用電源。當任何一個主系統由於某種原因出現故障,冗餘設置將立即採取措施,使汽車安全停止運行。

2019 年 6 月,沃爾沃和 Uber 又推出了一款基於 XC90 打造的自動駕駛原型車。

沃爾沃還計劃在 2020 年代初,推出自己的基於下一代可擴展模塊架構(SPA 2.0)生產的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可實現在高速公路和環路等指定地理區域內的高度自動駕駛。

在自動駕駛系統開發之外,沃爾沃也在布局自動駕駛傳感器以及其他單項技術領域,包括戰略投資美國雷射雷達企業 Luminar 以及與中國聯通合作研發基於 5G 的 V2X 車路協同技術。

這一系列布局,正在引領著沃爾沃自動駕駛研發邁向更加縱深的領域。

回過頭來看,沃爾沃這 15 年的自動駕駛研發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重要階段:

  • 其一,領先於行業實現了 Pilot Assist 這樣的 L2 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量產上車;
  • 其二,通過 Drive Me 測試項目展現了沃爾沃對研發消費級自動駕駛車輛的野心;
  • 其三,通過與 Uber 的合作,沃爾沃掌握了打造優秀的自動駕駛基礎車輛平台的能力;
  • 其四,經過 Zenuity 的合資和分拆的一系列操作,沃爾沃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高級別自動駕駛軟體研發能力。

現在的沃爾沃自動駕駛依然保持雙線,一邊是 Pilot Assist 這樣的駕駛輔助系統的研發和疊代;另一邊則是 Zenuity 拆分後的獨立子公司擔綱高級別自動駕駛軟體研發。

同時,沃爾沃還與 Uber 在自動駕駛基礎車輛平台上保持著緊密的合作。

在崇尚快速開發和疊代的自動駕駛領域,幾經折騰的沃爾沃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儘快組建起新的自動駕駛子公司,梳理清楚 Zenuity 分拆後的業務,開啟新十年的全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