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4000萬人性命豪賭的英國「群體免疫」策略,到底有多扯?

2020-03-16     INSIGHT視界

文 | 緩緩君

From 緩緩說

微信號:huanhuanshuo520

01

當地時間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召開了「眼鏡蛇會議」,商討新冠疫情的應對方案(英國的眼鏡蛇會議是只有在重大情況下才會召開的緊急會議)。

會後,鮑里斯帶領首席科學家派屈克·瓦蘭斯 和首席醫療官 克里斯·惠蒂 一起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鮑里斯表示,此次疫情是「這一代人遭遇的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

但鮑里斯並不打算關閉學校,而是讓輕症患者和新發的疑似病例自己在家待滿至少7天,從而保護別人,並幫助減緩疾病的傳播。

3月3日,英國曾公布過一個四步防控計劃:

第一步 抑制(Contain)

相當於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第二步 拖延(Delay)

如果前期的抑制措施失敗,那就通過取消大型集會、關閉學校、鼓勵遠程辦公等措施,延緩疫情傳播。

第三步 研究(Research)

通過科研手段,探尋病毒起源和治療方案。

第四步 減輕(Mitigate)

當上述三個步驟都無法阻止疫情擴散時,政府將研究如何在最大可能上減輕疫情的影響。

由於英國的確診人數快速上升,目前已進入到第二階段,即想辦法拖延疫情的發展

但就像上面說的,鮑里斯政府並不打算關閉學校,而且還特意強調了兩遍,這又是怎麼回事?

我們來看一下英國首席科學家和首席醫療官的說法。

對疫情發展形勢,英國的頂級專家主要有以下幾點判斷:

1.雖然英國當前的確診人數為590例(發布會召開時),但首席科學家估計,實際感染人數應該在5000-10000人之間

2.英國的疫情發展階段大致相當於4周前的義大利

3.英國疫情的高峰期可能在10-14周前後。

4.最壞的情況下,英國將會有80%的人被感染

5.考慮到有大量潛在的未確診人群,英國首席科學家認為新冠疫情的死亡率應該在1%左右(世界衛生組織此前給出的數據是3.4%)。

而他們準備的應對措施是:

1.不再嘗試給輕症病人和密切接觸者進行病毒檢測,有問題的人自己在家隔離至少7天。

2.輕症患者也不要撥打111(相當於我們120)或者叫救護車,除非病情出現惡化。

3.英國將把重點都放在重症患者的救助上。

首席醫療官還給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包括:

1.普通人要勤洗手(依然沒有提到口罩)

2.學校應取消所有的海外旅行。

3.有症狀的人不要乘坐郵輪,70歲以上的老人應儘量避免出行。

但是,英國政府並不打算關閉學校,也不取消500人以上的大型集會

英國現在的目標,並不是阻止國民被病毒感染,英國政府認為這不現實。

他們期望的是實現「錯峰感染」(把疫情曲線壓平),以緩解醫療機構的壓力。

這一應對方案隨後就引發了軒然大波。

02

彭博發文直指鮑里斯政府的策略是就是先讓人們去感染這種病毒

《每日郵報》則在報道中,提到了「群體免疫」這個概念,即:人群中的大多數有了對病毒的抗體後,疫情就不會再出現大規模爆發。

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所謂的自限性疾病,是指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靠機體自身的調節就能夠逐漸恢復並自愈的疾病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扛到自行治癒

有些人可能會在疾病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細胞因子風暴」,出現各種病併發症而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甚至是死亡。

(根據《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大約80%的患者為輕症並可痊癒,而20%的人則將陷入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

按照英國首席科學家瓦蘭斯最新的說法(他昨天早上接受了電視採訪),他們在制定方案前,曾召集了頂級的流行病學家、病毒學家和數學家進行過建模和估算,他們認為讓英國的大部分人感染上病毒,並產生抗體,形成「群體免疫」,是最有效的措施

尤其是考慮到未來疫情很可能捲土重來(瓦蘭斯的團隊認為疫情會變成季節性流行病),爆發下一輪疫情高峰,所以採用「群體免疫」策略在他們看來對整個國家是最有利的

主持人隨後就問,要讓多少人感染才能獲得「群體免疫」。

瓦蘭斯說,至少要60%的人感染才行

主持人隨後就懵逼了。

英國的人口大約為6649萬(2018年數據),如果按照60%的人感染,再乘以死亡率,哪怕按照1%算,那也將造成40萬英國人病死

現在你也應該明白,為什麼在12號的發布會上,英國首席科學家和首席醫療官要強調,他們認為死亡率在1%左右,而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3.4%

如果按照3.4%的死亡率算,那因「群體免疫」策略而死的英國人,將達到135萬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看到這條新聞時,第一反應是極度震驚。

退一步,即便死亡率按1%算,那40萬人的未來,就是等著被病毒「淘汰」嗎?

如果政府制定的重大公共政策建立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基礎之上,那不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嗎?

你可以說,這是理性測算的結果。

但如果政府在採取常規手段之前,就選擇了放棄,直接躺倒等著病毒來感染絕大多數老百姓,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太不人道了?

更關鍵的是,這種策略未必是科學的

原因就在於我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還非常有限。

首先是死亡率,現在根本就沒有一個共識。

按照已公布的海外疫情數據,名義上死亡率就是3.4%。

確實,會有人因為沒有及時確診,導致患病人數的基數被低估了。

但是,死亡人數也可能被低估啊。

有些人在病死前沒有做過檢測,那他就不會被算在疫情的死亡人數裡,所以現在的死亡人數也是不準的

英國科學團隊直接把死亡率拉低到1%來做建模和估算,這樣真的科學嗎?

如果死亡率被他們嚴重低估了呢?

那背後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人命啊!

其次,那些感染後獲得免疫力的人,他們體內的抗體究竟能夠持續多久?

採取「群體免疫」的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擔心疫情變成季節性流行病,那麼有了抗體就可以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

但關鍵是,抗體的有效期目前並不明確

從中國的經驗來看,有些病人在治癒後,檢測結果再次出現了陽性。

如果抗體的有效期不能持久,或者有些人能持久有些人不能持久,那英國科學團隊建立的整個模型就要推倒重來。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病毒的變異問題

你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了「群體免疫」,但如果未來病毒變異了,抗體不再有效,那這些人犧牲的意義又在哪裡?

正是基於以上種種原因,《柳葉刀》(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的主編 Richard Horton 炮轟英國政府的決策並不是依據科學做出的,而是在拿老百姓的生命做「輪盤賭注」,是個巨大的錯誤。

Richard Horton 認為英國政府完全忽視了發生在中國和義大利的那些證據,英國政府並不是基於證據在做決策,這是英國政府犯的另一個重大錯誤。

Richard Horton 呼籲英國政府採取諸如關閉公共場所以及讓人和人之間保持距離等相關措施。

世衛組織發言人亞沙雷維奇在接受採訪時也強調:任何國家都不能把「無力回天」當藉口,自暴自棄。

被認為是在暗指英國。

因為英國首席科學家曾表示:「英國無法完全壓制疫情,也不該完全壓制疫情。」

03

在疫情面前,英國選擇了躺倒,然後拿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生命去冒險

不管最後結果怎樣,哪怕英國僥倖以較低的代價闖過了這一關,我都無法接受他們的這種做法。

如果是用盡其他手段,政府在無奈之下做出冒險的選擇,我不會說什麼。

但關鍵是現在鮑里斯政府連常規措施都還沒去嘗試過,就直接拿老百姓的生命去賭機率。

這個我真的無法接受。

如果腹黑一點,我甚至懷疑鮑里斯在做出這個決策的時候,有基於解決老齡化問題和減輕國家醫療負擔方面的考慮

根據目前積累的一些數據,新冠病毒肺炎的死亡率和年齡高度相關。

40歲以下的死亡率只有0.2%,而80歲以上的死亡率則高達14.8%。

如果讓疫情大規模傳染,老年人將是被病毒淘汰掉的主流人群。

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國家的老齡化問題(當然,權貴階層的老人顯然可以享受到特別的護理)。

病毒淘汰的另一個主流群體,則是那些有基礎性疾病的人。

根據《柳葉刀》近期的一篇文章顯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慢阻肺患者、以及冠心病患者,都是死亡病例的高發人群。

讓病毒把這些人淘汰掉,可以減輕國家醫療保障系統的負擔。

這確實符合某些英國政客的思維方式。

看過英劇《是,大臣(Yes Minister)》的人應該對下面這段對話有印象。

在討論因為吸煙而引發的疾病導致每年有10萬人死亡的時候,大臣表示,如果這10萬人活下來並壽終正寢,政府要給他們發放的養老金和社會保障金,遠比醫療費要多,所以保持現有死亡率是再好不過了。

這就是典型的商業文明的思維方式。

理性、精明,卻讓人後背發涼……

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則完全不一樣。

從大禹治水的故事開始,我們就已經默認政府是抗災的第一責任人。

在這種文化下,中國政府絕不會做出英國政府那種看似「理性」的選擇。

我們打從心底里認定,每當災難發生的時候,中華民族中會出現一群最勇敢的人,他們會挑起重擔,去把災難擋在門外,來保護好我們的安全

這是我們的文化基因,也是每一個時代中華兒女的一種共識。

所以,我們絕不會在災難面前輕易放棄,去把老百姓的生命當做賭注。

這裡並不是要數落英國或者怎麼樣。

他們做出的決策,也是基於他們的文化、共識以及國情。

不同的文化、共識和國情決定了不同的道路。

但說實話,如果把我置身在英國那種環境,我是真的會非常擔心。

我會擔心自己會不會被病毒淘汰,我會擔心我的家人和所愛之人,會不會被病毒帶走。

這樣的事情一旦落在自己頭上,那真的是太殘酷了。

此時此刻,我非常慶幸,我和我的家人不用接受這樣的測試。

我非常慶幸,我是中國人!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緩緩君 ,From 緩緩說,微信號: huanhuanshuo520。緩緩君:985高校工科男,時代華語圖書籤約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觀點;有一點理性,也有一點溫度,已出版《我就喜歡這樣的你》。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關注INSIGHT視界

回復關鍵詞【病毒

主頁君實時為你疫情的最新進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xJl33AB3uTiws8K_A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