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曾看了邱笑秋的作品時說:「你的顏色用得太好了」。
吳冠中在參觀邱笑秋作品時說:「我喜歡你的作品,特別是《涼山不涼》、《金風潤土川南》,構成、設色、筆墨的處理都很大膽......」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教授王海龍說:「邱先生的畫找到了一種通向世界的色彩語言。畫家用他的作品與世界對話。作品有充分的分量。作品體現了畫家對青藏高原的大愛,具有極高的精神境界」。
邱笑秋:1935年生於四川成都市,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畫研究院院長,四川張大千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邱笑秋七歲學畫、先花鳥後人物,1964年後主攻山水。作品多取材於巴山蜀水(著重於川南丘陵)和青藏高原之風土人情,追求詩的意境和現代情趣並致力於色彩的探索。
他17次進藏,長期深入四川的甘孜、阿壩以及雲南、青海、甘肅等藏區採風寫生,創作了大量反映雪域高原的彩墨山水畫,分別在國內外參展、發表、出版。
1995年與同仁親友共建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畫研究院。提倡深入西部,表現西部,逐步形成「香格里拉畫派」。《山海千秋》、《源遠流長》等巨幅山水畫陳列於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八一大樓、天安門城樓、北戴河中央機關以及四川的國賓館金牛賓館…的辦公、會議場所。
1988年以來,先後在北京、成都、廣州、拉薩、上海舉辦個展。2008年、2013年應聯合國大學事務所等單位之邀先後在紐約曼哈頓亞洲文化中心和維也納聯合國總部舉辦畫展並在耶魯大學和維也納聯合國總部作《論中國重彩畫的繼承與發展》的學術報告,從理論和作品層面闡述了中國重彩畫的優久歷史和中國畫色彩體系的獨特語言。
近幾年,邱先生又將創作題材範圍擴展至海外,努力發掘、激活並彰顯中國現代彩墨畫強大的表現力。
人民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等全國48家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邱笑秋專集」》、《邱笑秋大熊貓畫集》、《「青藏高原」邱笑秋彩墨畫選》、《當代中國畫名家邱笑秋作品集》、《當代實力派畫家邱笑秋》等90多種各類畫集。《披霞的晚風》、《高原瑤池》等畫為中國美術館、西藏博物館和上海圖書館收藏。
他還研究張大千藝術三十餘年。除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外,1984年編導大型現代川劇《張大千》,先後在內江、成都、北京演出,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1991年由美國哈佛大學主持拍攝的大型文獻片《意境永駐—記中國國畫大師張大千》(英文名《Abode》)攝入了《張》劇的片段和劇作者說戲的鏡頭。
他從事川劇編、導、舞美、作曲20餘年。1999年為紀念大千百年,出版了由邱笑秋作詞、作曲的「CD」光碟「現代川劇交響詩《夢與帆》」,2008年出版專著《破墨潑彩張大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