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3日,在一片混亂和抗議聲中,烏克蘭最高達拉(議會)一讀通過《關於農業土地流轉若干法令的修正案》,徹底解凍國內土地交易市場。
新土改法規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開放國內土地市場,允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農業用地進入市場流轉,烏國內公民、社團、法人代表均可自由購置土地。外國公民和企業2024年之後才能購買烏克蘭土地,但目前已在烏克蘭租賃土地並從事經營的外國企業從2020年10月1日起與烏克蘭企業享有同等的土地購買權。
新土改法由澤連斯基的「人民公僕」黨一手主導通過。240票贊成票中,該黨票數占到了227票。當天早晨,澤連斯基本人親自來到議會,遊說議員們為法案投贊成票。
由於其它議會黨派的竭力反對,投票表決現場一度陷入混亂。反對者們高呼「恥辱」,「祖國黨」和「反對派平台-生活」黨議員們沖向主席台,試圖阻止法案的最終通過。
議會大樓外也是人聲鼎沸。來自全國各地的烏克蘭農場主和農民代表們在樓外舉行抗議集會,他們還專門抬來了一口裝有死豬的棺材,以此反對農業土地的自由買賣。
新法案通過之後,烏克蘭前美女總理、「祖國黨」主席季莫申科發布聲明稱,鑒於澤連斯基「越過了紅線」,「祖國黨」正式轉入反對黨陣營,從此與澤連斯基當局和執政黨「人民公僕」一刀兩斷、分庭抗禮。
烏克蘭2001年起暫停出售農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基輔推行土地改革,但由於擔心跨國公司低價從烏民眾手中大舉拿地引發社會不滿,烏當局此前一直一拖再拖。
分析人士認為,澤連斯基利用「人民公僕」黨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這一優勢,力排眾議推動了新土改法的通過。此舉無疑將會吸引大量外商投資,促進市場經濟的繁榮(世界銀行2017年預測,土地市場的鬆綁可使烏克蘭年度GDP增長1.5個百分點)。但如果大量土地被國內寡頭和跨國公司購買後持有,烏克蘭將面臨喪失政治和經濟自主權之虞,國內貧富差距可能進一步被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