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這座在風雨中矗立160餘年的古塔,被譽為「南海第一塔」

2019-08-20     冰涼小雨

迎旺塔,位於三亞市崖州區崖城城西小學西側,是三亞目前唯一尚存並保留的比較完整的古塔,於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建成,清光緒本《崖州志》載:「迎旺塔,在城西門外廣度市左,咸豐元年,知州徐詠韶同州人捐建」。

趁天氣不錯,搭乘公交車晃晃悠悠直奔目的地,尋訪這被譽為「南海第一塔」的風水塔。

原本還擔心找不到位置,在城西小學公交站下車後發現通往迎旺搭的路口離車站只有幾十米,路邊立著一塊迎旺塔的指示牌,那條路就叫迎旺路,但是路口不寬,若不留神極易錯過。

順著水泥路進去遠遠就看到塔身,距路口不足百米,走近才發現迎旺塔已經被圍擋圍起來,鐵將軍把守,向附近的居民打聽才知道因迎旺搭傾斜,崖州區啟動修復項目,於2019年5月開始工期總日曆天數約300日。

看樣子我是白跑一趟了,又有點不甘心就這麼打道回府,經一個路人指點從圍擋的縫隙鑽了進去。

被圈起來的古塔已被鋼管搭起來的腳手架包圍,四處雜草叢生,地面散亂堆放著鋼管和木頭,似乎修復項目啟動以前古塔並沒有專人管理,在歷經160餘年風雨洗禮仍保持如此完好,不由對古時的建造表示讚嘆。

走近塔前,發現塔身保存較為完好,古塔為磚土結構的七級八角式寶塔,塔高約20米。每級之間均有迭澀外挑磚檐,八面塔身上開有四個小券窗、四個方形小花窗和九個小圓窗。

正面第一級券門頂上有一長方形灰砌匾額,因年代久遠匾額剝落,字跡早已模糊不清,僅有小塊朱紅底色殘存。第二級券門頂上同樣有一長方形灰砌匾額,兩側門聯,朱紅底色上的字跡已模糊難辯。

為了滿足好奇心,我小心翼翼的從第一級券門探頭進去往上望,發現塔里已被清理乾淨,地面有修復項目用的水平線和架在空中的鋼管,往塔頂上看,塔內沒有可翻爬到頂的階梯,塔壁有多處在戰爭時期被鑿穿做的槍眼,一個個殘留下來的洞眼見證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塔剎頂端也被槍擊破缺。

圍著塔身轉了一圈,發現距塔幾米遠一段倒塌的圍牆,旁邊是一片地勢較低的農用地,由於早期開渠引水造成地基塌陷,使塔身逐漸傾斜,這也是保護古塔刻不容緩的原因。

就在打算離開時意外發現在草叢裡藏著幾塊石碑,仔細一看發現是迎旺塔的簡介和文物保護單位的碑,還有一塊編號001的文物保護區樁界碑。

我很慶幸這次能欣賞到還保持著原汁原味的古塔,據了解,崖州區計劃修建迎旺塔文化公園,總規劃面積約6.5畝,建設內容包括一座牌坊、一棟文化館、2座長六角亭,以及文化長廊、大理石大道、休閒廣場、人行道、景觀池等。

相信修繕後的迎旺塔將重現歷史風韻,建成後的迎旺塔公園環境會更好,只是對我而言,更喜歡沒有注入過多新元素的古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n_psGwBvvf6VcSZe1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