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聞詩集《絲路雁影》參加印度第39屆世界詩人大會新書發布會
10月1曰第39屆世界詩人大會在印度神都布巴內斯瓦爾加林格大學大會堂隆重召開,千餘名來自世界各國詩人和印度詩人出席。印度奧立薩邦主席,世界詩人大會主席楊允達,副主席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拉托,秘書長瑪莉婭出席。
10月2日在印度布巴內斯瓦爾市加林格大學,第39屆世界詩人大會舉行了新詩集出版發布會,世界詩人大會主席楊允達,副主席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副主席拉托,秘書長瑪麗亞出席了活動。來自於中國的絲路行吟詩人王芳聞和有關詩人發布了2019年新出版的絲路主題詩集《絲路雁影》,並向世界詩人大會主席楊允達和加林格大學圖書館贈送了詩集。會議期間,楊允達主席和王芳聞進行了親切的交談。
《絲路雁影》是絲路行吟詩人王芳聞秉承古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中華傳統,像一隻絲路大雁,從長安出發,追蹤著張騫、班固、玄奘、鄭河等先賢的足跡,北上西域、中亞,南下雲貴、東南亞,西到歐州大陸,一路考察絲路文化遺址,一路行吟。以古代絲綢之路這個遼闊的書寫場為藍圖,譜寫的一道詩意的彩虹。詩人足跡遍布敦煌大漠、伊犁雪河、樓蘭古城、烏蘭巴托草原、雲貴茶馬古道、南太平洋島國、歐州大陸、大西洋、地中海,一路披星戴月,即景抒情,行吟詩篇百餘首,以《從長安出發》《西域追夢》《南海聽濤》《歐州逐浪》四章輯成詩集。由澳大利亞著名教授詩人張立中譯成英文,請中宣部文藝委員、絲綢之路文化傳播大使、著名文化學者肖雲儒作序。詩人紮根於《詩經》古鄉、唐詩國度,以世界眼光擁抱詩歌,努力探索一種融唐宋詩詞韻律之美與西方浪漫抒情唯美主義於一體的抒寫表達方式,賦比興巧妙運用,意象繁複,意境深遠,具有厚度廣度和張力,格調明朗清麗,透著光明溫暖和美好,是一部優美抒情的書寫絲綢之路地域文化、生態文化、和平共享文化的詩歌集。
第六屆中國作協副主席黃亞洲點評到:長安是《詩經》和唐詩的生髮地,芳聞是土生土長在這片古土上的女詩人。近年來,她一次次從長安出發,行吟於萬里絲綢之路上,著眼於絲綢之路的當代描繪與反映,著眼於抒寫生態、和平與發展,試圖在繼承唐詩古典唯美傳統與吸收歐美新詩浪漫抒情經驗中,探索出一種絲路行吟詩歌的抒寫方法。在詩人的筆下,既有對古絲綢之路深情的回眸,也有對當下新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地域風光之秀美、風土人情之新奇的注視。詩中所有的沙粒、大雁、馬腿、駱駝腿、船槳、海浪都是韻腳,詩中充盈著絲綢的細膩與柔和、茶葉的溫馨與芬芳、瓷器的明麗與雅致。希望女詩人能夠展開特別具有想像力的翅膀,不僅抒寫古道的崎嶇、大漠的偉岸、城郭的華麗,更要反思歷史,洞察現實,注重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心靈的溝通與理解,為絲綢之路寫出更多的新詩來。
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謝冕點評:芳聞女士是位絲路行吟詩人。她出生於唐詩的故鄉長安,秉承唐詩永恆的源泉和藝術魅力,以遼闊的絲綢之路為抒寫場,一邊行走,一邊歌吟,努力尋找全球化背景下故鄉與異鄉的詩意棲居,尋找能夠將靈魂融入自然、大地、山川、河流的星空,努力探索中華古典詩歌唯美傳統與西方浪漫抒情相結合的詩意表達。她的詩風有鮮明的個性,有自己在絲路上的發現,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獨特的意象,表達內心的驚訝和神思。
(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