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康熙,乾隆,慈禧三位清朝統治者的食譜看宮廷飲食

2020-10-09     玲玲說美食

原標題:從康熙,乾隆,慈禧三位清朝統治者的食譜看宮廷飲食

聯繫到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中「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的走紅,不得不感慨現在的觀眾對歷史的愛好在深化,他們不但關注朝代興衰,國家興亡等政治史,也同樣開始對日常生活史的細節感興趣。

康熙:除一天兩頓正餐外不吃別的

康熙活了69歲,乾隆活了89歲,慈禧活了72歲,這三位大清統治者活的年數加起來合計230年,幾乎貫穿了清朝存在的始終。從他們三人的飲食習慣變化上,我們可以一窺清代宮廷生活的究竟。

康熙(1662-1722)出生在一個滿漢融合剛剛開始的時代,因此在他童年時期,宮中飲食應該還是以傳統滿族習慣為主,鹿鼎記里講:韋小寶初次入宮就偷吃到江南點心千層糕,而且居然做得比江南還精緻的情節,其實不太可能發生。

……這千層糕是一層麵粉夾一層蜜糖豬油,更有桂花香氣,既松且甜......此刻所吃的這塊糕,顯然比妓院中的細點更精緻得多,心道:「這千層糕做得真好,我瞧這兒多半是北京城裡的第一大妓院。

因為從康熙23年(1684年),「改燔炙為餚羹,去銀器,王以下進餚羹筵席有差」 ,朝廷「大宴儀」改革,滿族皇族和貴族的食物習慣才開始全面向漢族靠攏,在這之前或許江南點心在清宮也找得到,但應該不是隨處可見。

韋小寶當時最可能找到的小吃,應該是滿族風味的薩其馬,芙蓉糕,綠豆糕,豆沙糕等等,當然也少不了《我在故宮當廚師》第三集中隆重介紹的「孫泥額芬白糕」

我之所以說韋小寶在康熙身邊找不到千層糕,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康熙這人似乎不怎麼愛吃零食。

康熙曾經說:

聯每日進膳兩次 , 此外不食別物。

這是被韋小寶偷吃留下的心理陰影嗎?

清朝宮廷中飲食制度嚴格,規矩很多,一天只吃兩頓正餐,叫早膳和晚膳。早上在早上六七點鐘,晚上時間在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一般情況下,皇帝餓了當然可以額外開宴。但康熙堅持說除了正餐他從不吃其他的零食,不知道什麼緣故。

康熙一生有六次南巡,和孫子乾隆的「民間美食故事之王「不同,康熙幾乎沒有留下什麼關於喜歡南方食物的傳說。

這可能因為,清朝上層這時的主食習慣仍然和漢族不太一樣。

眾所周知,一個人成年後的口味多半取決於幼時,而康熙童年時宮廷的飲食,野味所占的比重較大,主要是吃虎,熊,狍,獐,路山羊野豬等等,烹飪方式也比較簡單,多是洗乾淨後割成大塊,放入水鍋中,加入鹽醬油蔥姜,花椒,大料後,煮熟即食。

朕自幼至今已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五十三隻,熊十二隻,豹二十五隻,猞二十隻,麋鹿十四隻,狼九十六隻,野豬一百三十三隻,哨獲之鹿已數百,其餘圍場內隨便射獲諸獸不勝記矣。朕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隻,若庸常人畢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數也

乾隆:走遍天下的美食家

如果說康熙時期,宮廷飲食剛剛開始和中原文化接軌,那麼到乾隆時期,宮廷飲食就徹底和關內漢族融為一體了。

康熙時期,原來作為主要肉類來源的各種野味,到乾隆時期已經不是主流,乾隆時期宮廷的主要肉食,已經和漢族沒什麼兩樣,所以乾隆下江南一路覺得很合胃口。

乾隆下江南時有時會「欽點」一些菜,並指定專門的廚師來說,可見這些菜是他特別愛吃的,我們看看他點的菜:

春筍爆炒雞,春筍炒肉片,燕窩膾五香雞,燕窩膾五香鴨,東坡肉,青韭炒肉,生肉絲下面,蒲菜炒肉,蒲菜炒麵筋,蘑菇炒肉等等。

乾隆愛上這麼家常的韭菜炒肉

看來乾隆愛吃炒菜,尤其愛吃」青韭炒肉「在1765年3月12日-4月2日之間的20天裡點了12次這個菜。

看來乾隆的口味其實很家常嘛。

從乾隆的菜譜來看,原料選擇上並不追求珍稀,山珍海味並不多,野味僅僅都是點綴,清末流傳的魚翅等也不見蹤影,皇家的精緻主要體現在烹飪技術的高超和精良上。

尤為可貴的是,作為一個北方人,乾隆對南方的各種地方特色食材,表現出非常高的接受度,比如蒲菜,春筍,燕筍,菜花頭,荸薺,水蘿蔔,菠菜,山野菜,火腿,水豆腐,豆腐乾,油麵筋,甚至糟鵝蛋,乾隆統統來者不拒。

荸薺

雖然乾隆下江南勞民傷財,給地方帶來很大的負擔,但卻意外的留下了不少美食方面的美談,這大概是因為南方人民對他在美食方面的寬容度點了贊吧。

慈禧:如果活到今天,一定也愛吃垃圾食品

與走南闖北的乾隆和康熙不同,慈禧太后不能隨便出北京,就身體體質來說她不算太好,40歲時就已經出現「心脾不齊「的毛病,根據她的醫療檔案,慈禧常常有腸胃不適的症狀,還經常伴有各種眼疾,現代醫學家推斷她長期患有糖尿病以及多種併發症。

慈禧的問題是她的飲食習慣不好。

第一,慈禧瘋狂的愛好吃甜點

她的私廚有一個專門部門叫點心局,負責在早點,午後,及宵夜時提供各種甜食點心。有記載她的點心局在一天之內就用了兩斤豬油,八斤糖,五兩蜂蜜,香油三斤,澄沙八兩,甜醬六兩。這麼多的糖分,即使她只吃十分之一,也已經非常恐怖了。

第二,慈禧非常喜歡吃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例如她吃的蘇造肉,「下水要大腸,不要小腸,除了腰子以外,五臟皆可用「。這些內臟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過高,以宮廷女性的運動量來說,肯定難以消化,

第三,慈禧還愛好油炸食品,菜譜里經常出現油炸糕炸三角等油炸食品,從1862年到1874年留存的74次菜單中,油炸甜食出現了33次。老太太連看戲時的零食也多是油炸的。

過量使用肉類,油脂,甜食使得慈禧的脫髮非常嚴重,在她67歲時,頭髮已經全部脫光。

現代炸雞似乎很合慈禧的胃口,當然要配甜醬

除了個人喜好外,滿族的某些傳統也對晚清造成了不良影響,滿族生長於白山黑水之間,起初時生活水平艱苦,所以有吃陳倉穀米的習俗,在清朝初期,甚至連發給皇子福晉的主食中都是新米和陳米混合。

這種吃陳倉老米的習俗原先是生活所迫,但後來卻成了傳統,到了晚清時候的同治光緒時期,宮廷的正式宴會中都會出現「老米膳「,這種主食。而慈禧感到身體不適時,也習慣吃老米稀飯。

以清代的儲存條件很難避免陳米發霉

這種吃陳倉老米的習俗原先是生活所迫,但後來卻成了傳統,到了晚清時候的同治光緒時期,宮廷的正式宴會中都會出現「老米膳「,這種主食。而慈禧感到身體不適時,也習慣吃老米稀飯。

但實際上從現在營養學角度是有害的,因為現代對糧食防霉的儲存條件非常嚴苛,在清代儲存糧食的場所肯定達不到,所以清朝皇室吃的陳米必然少不了霉變現象,

總之,人的身體健康是很多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在清初那些身體體質好的皇帝那裡,也許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影響不到,可到清朝晚期這些身體「嬌嫩」的八旗子弟這裡,不良飲食習慣的負作用就凸顯了。

參考資料:

清代宮廷飲食得失

滿漢融合的清代宮廷飲食

乾隆下江南御膳單簡析

康熙,乾隆皇帝的養生之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h_hDXUBd8y1i3sJBJ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