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道(駱秋妤 通訊員 黨舒 劉日航):南寧市青秀區司法局社矯股股長兼社區矯正中心主任、執法大隊辦公室主任熊未風,在「嚴」字上做文章,在「管」字上下功夫,以「抓鐵有痕、真情施矯」的決心和韌勁,守正創新,教育感化一個個社區服刑人員,並使之順利回歸社會。
2020年1月,司法部對2019年全國社區矯正機構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共有40個先進集體和100名先進個人獲得表彰,熊未風名列其中。
剛柔相濟克「堡壘」
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私自拆卸定位手環、監管過程中時常出現不耐煩的態度……因犯濫伐林木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的何某,入矯初期是個大「刺頭」。
「必須儘快讓何某進入社區矯正對象的身份角色。」面對何某的不配合,熊未風暗下決心。除了給何某兩次書面警告並開展警示教育,熊未風還為何某「量身定製」了一套矯正方案:經常性開展談話、教育,了解何某的生活狀況等。
經過多次耐心談話,何某對熊未風敞開了心扉。「安心矯正,我想辦法幫你解決。」了解到何某因租地種甘蔗經營失敗,欠了十多萬元的高利貸,經常被鎮上追債人員恐嚇的實際,熊未風安慰道。
隨後,熊未風及時和當地公安部門取得聯繫,在保障何某人身安全的同時與「上門催債」的青年進行溝通,引導他們通過合法手段解決債務糾紛。問題解決後,何某吃了「定心丸」,一改之前的態度,積極服從監督管理,並按期還完了債務,最後順利完成了社區矯正。
「剛柔並濟」抓管控,因人施「矯」嚴獎懲。熊未風用一顆愛心,激發社區服刑人員在積極改造中嚴守紀律「紅線」,重新走好人生路。
「指尖課堂」抓矯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熊未風及時開創「指尖課堂」,充分運用信息化監管手段,以「網上巡查、線上學習」為主開展日常監管教育工作,充分發揮指揮中心、手機、電子腕帶、本地微信作用,建立健全微信群日常管理制度和信息發布工作制度,將「指尖課堂」教育計入8小時學習課時予以考核。
另外,在特殊時期,熊未風積極做好社區矯正對象自發志願行為的引導和鼓勵,引導他們做好自身防護,正確開展志願活動,提升社會認同感。
社區矯正對象蔣某,通過線上教育學習,積極主動捐款捐物。自2月2日開始,蔣某陸續為相關單位捐贈了一批醫用物資。
「我感受到了司法所和社區對我的關心、教育,更堅定了要好好矯正、回報社會的信念。」蔣某說。此外,蔣某還組織並發動親戚朋友和所在公司向一線基層防疫工作單位、社區和政府捐贈各類物資。
「社矯對象用一個又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善舉,充分體現了他們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也彰顯了社區矯正工作思想教化的實際成效。」熊未風說,他由衷地感到欣慰,也更加意識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忠於使命,敢於擔當,守土盡責,熊未風為社區矯正工作打上「紮實」和「專業」的烙印,他用奮鬥的姿態書寫了對事業熱愛的美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