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婚後遺囑曝光:認真想過死,才會好好活

2019-10-19     末那大叔

「90後已經開始立遺囑了。」

這不是謠言,也不是危言聳聽。

據中華遺囑庫統計數據顯示:

截至今年8月底,已經收到178份來自90後的遺囑。

節目《我家小兩口》中27歲的遊戲主播若風,也不例外。


他在不久前,剛結婚生子。

因為工作的熬夜和高壓,擔心自己發生意外;

便立下六條遺囑,來保障妻兒未來的生活。

有不少網友評論,多不吉利,立遺囑這事太早了。

生活節奏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成為了當代成年人立遺囑的主要原因。

對於一部分人來說,這並沒有早晚之分,只是一種需要和選擇。

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來,總是長久困擾人們的問題。

有人選擇考慮未來,有人選擇活在當下。

每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



其實關於年輕人立遺囑,我知道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女生因為男友劈腿、工作被辭,沒錢交房租,就起了輕生的念頭。

有這念頭之後,她想著手寫份遺囑。

一邊寫,一邊冷靜下來,整理思緒。

猛然發現,她還有一大堆「未完成」的事情:

和朋友約好的火鍋還沒吃,朋友的生日快到了;

自己放在公司的個人物品,還沒整理完;

家裡養的兩隻貓,沒人照顧;

甚至工作之後,還沒給爸媽買過一份禮物。

想到這些,她突然釋然了。

有那麼多沒做的事,還有那麼多捨不得的人,都在等著她


人從一生下來開始,就不是一個獨立個體。

我們每天都在和別人發生聯繫,有人在期待你、依賴你。

更有捨不得你的人,在天天盼著你回家。

你的生命中,不止有自己,還有別人。

孫儷好久沒拍戲了,有粉絲問她,為什麼不拍?

「家人很需要我,我想多陪伴陪伴他們。」

一個人的生命要變得完整,所剩餘的部分,就是由「被需要」所填補的。

你有牽掛自己的人,還有自己要擔憂的人。

人們對生活秉承最大的誠意,就是認真對待自己和他人。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要當生活的主角,就要讓自己喜歡上生活。

我公司有員工想離職的時候,理由通常是「不適合」或者「不喜歡」。

一般說「不喜歡」的人,我從不做任何挽留。

不是不考慮情分,而是我一直認為:

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為難的是自己。

當你去做你喜歡的事情時,你才知道你是為自己而活。

太多形色匆匆,為生活奔波的背影;

背負著父母的期望、工作的業績、房租的壓力。

被生活所困,是生命賦予我們的重擔。

可是它沒說,不讓給自己放個假。

其實你可以有那麼短暫的片刻,是為了自己而活。



《七十七天》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女主原型是一名攝影愛好者。

為了拍攝星空,她摔下懸崖,摔斷了腿,從此只能靠輪椅行走。

拍攝前,為了接近人物原型,江一燕練習把輪椅轉得飛快,常常雙手磨出水泡。

甚至因為氣溫過低,她常常被凍得下巴僵住無法說話。

可這一切,她卻是零片酬出演。

說到這個,她更是坦然地說道:

「我自己就是旅人,我只是在做自己。」

其他電影拍了一些了,錢也掙了一點了,該留些時間做自己了。

之後她就扛著個相機,滿世界地跑。

抽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日子忙的不亦樂乎。

喜歡旅遊,哪怕一年中,只有十一假期才能去;

喜歡游泳,哪怕一個星期中,只有周末才能去趟游泳館;

喜歡畫畫,哪怕只能在夜晚,趴在窗前畫月亮。

雖然這個過程很短,但是你做了。


短暫的實現「個人自由」,足以讓你敬畏自己的人生。



立遺囑這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有些人不喜歡,有些人已有所思量。

但無論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何種打算。

如果能做一些自己樂意的事,定能給生活添些光彩和明媚。

我爸退休後,在照顧我媽之餘,一直有做手工的愛好。

那時候沒有太多材料,他就去海邊撿石頭、貝殼;

家裡的相框、擺件、燭台很多都是他親手製作的。

他會拒絕我送他的成品,說:體驗起比收穫,愉悅能翻倍。

「喜歡的事,是一定要親自去做一做的。」

每個人的天賦和際遇不同,當選擇開始做一件事情時;

雖然並非都是坦途,有鼓勵,也會有打擊;

但既然喜歡,就是一件值得享受的事。

或許有人疑問,有了愛好有什麼用,不是依然逃不開生活的枷鎖嗎?

我不想反駁,但我知道此刻正在點「在看」的你;

一定能看見那個更好的自己,正在向自己走來。

生命漫長又短暫,一定要有那麼一秒,你要按照自己的意願而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dHZ8G0BMH2_cNUgh8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