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大夫狐突而建,國家級文物,山西省太原狐突廟

2020-03-16     視覺秀旅遊

狐突廟,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城西南八華里的西馬峪村北。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大夫狐突而建。廟始建於金明昌元年(1190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98年)重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增補擴建。2006年5月,狐突廟作為宋至清時期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狐突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875平方米,由兩進院落組成。現存獻殿、正殿與碑廊等建築,山門寬展莊重,構築別致,外觀為門,拾階而上是門外平台,門楣上書"狐神古祠",端莊醒目。進入山門,卻是一座樂台。樂台高約1.5米,前台正中有石階。中軸線間正殿三間,分為前後兩室,前為單坡五檁勾連卷鵬式,為清代重修時為保護後室而另加的。門楣懸清光緒十六年(1890)額書"三晉名臣"匾;內懸清光緒十八年"功著晉邦"匾,後室為狐突夫婦寢宮。元代曾作過修葺,但整體仍保持宋代風格。面闊三間,歇山頂建築,低矮雄壯,四角飛翹;周施單翅斗拱,粗壯樸實,疏密得當;彩繪藍綠相同,濃淡相宜;構件雕刻玲瓏大方。


室內兩側立官吏、侍女、武士彩塑像;中築約一米高坐檯,上彩塑狐突夫婦坐像。狐突紅臉,金冠,身著紅袍呈王者相;夫人則戴鳳冠霞帔,呈命婦相。兩旁彩塑侍女六尊,高1.5米 ,各人手中持物(已廢),是給狐突夫婦尚冠、尚衣、尚書、尚席、尚沐、尚膳的六尚侍女。正殿兩側的東西偏殿各塑黑白龍王夫婦像。內院兩側為碑廊,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修利應侯神像碑記》、明永樂十四年(1416)《重修利應侯廟記》等碑十通。


狐突(?-前637年),姬姓,狐氏,名突,字伯行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突是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淪落於狄族的後裔,出仕晉武公。有女狐季姬、小戎子嫁於晉獻公,分別生公子重耳(晉文公)、公子夷吾(晉惠公)。有二子狐偃、狐毛,投於公子重耳門下。


前656年,驪姬之亂,太子申生自殺,晉國動亂,狐偃勸重耳流亡外國,重耳於是開始了長達19年的流亡生涯。重耳起先居住在狄國,後來繼位的兄弟晉惠公密謀行刺重耳,重耳便與屬下大夫們流亡中原。前637年,晉惠公之子晉懷公即位,命令狐突召回狐偃、狐毛,狐突說要教兒子忠義,沒有從命,晉懷公於是將曾外祖父狐突殺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d6R5HABjYh_GJGV7l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