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上映的影片《冰球少年》對於聯合製片、動作指導袁勐來說,也算是圓了人生的一個夢想。袁勐是在初中時接觸冰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事業有成之後,袁勐始終希望能為中國冰球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12月2日,袁勐在北京舉行的「冰雪道路,文藝號角|中國冰雪題材影視及文藝作品創作論壇」上做了專題演講,談了他對冰球運動的深層次理解和個人奮鬥經歷的一些感悟。「冰球家」今天將袁勐的發言進行全文轉載。
12月2日,袁勐在「冰雪道路,文藝號角|中國冰雪題材影視及文藝作品創作論壇」上發言
以下是全文:
感謝主辦方的邀請。也很榮幸有機會與行業精英們一起分享聆聽精彩的冰雪人生。《冰球少年》是一部冰球情懷催生的勵志電影。因為符合時代主旋律及冬奧運的背景,也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認可並給予了直接的資金資助。影片在拍攝過程中,因為考慮到國情和時代背景,對原有的劇本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編。
在此,我先簡單說一下我個人的冰球經歷和對冰球運動的一些理解。
我是初中才接觸到了冰球,直到現在都在參與冰球運動。冰球這個項目確實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完全符合我們要尋找的那種無需自律就能為其奮鬥一生、甚至為之癲狂的運動項目的標準。我一直在思考,冰球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我試著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認為,首先,冰球與人類一直追求的以某種方式規避戰爭進而消除戰爭的心愿是相通的(不光是冰球,體育比賽都被稱為是不見硝煙的戰爭)。
影片《冰球少年》海報
大家知道,人類古代文明的誕生和達到巔峰是圍繞在一個地理軸心——北緯25到35度之間和一個時間軸心——公園前2世紀到8世紀。在這個空間和時間範圍內,人類誕生了四大文明。其中,古希臘文明孕育出了奧林匹克。體育,是與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的體育項目都是農耕,狩獵、戰爭,祭祀等社會活動的功能衍生以及某種精神力量的傳承。人類第一次舉行大規模的體育賽事就是公園前776年的奧林匹亞運動會,是斯巴達王李庫爾格和伊利斯王伊菲特訂立了神聖休戰條約的產物。消弭了戰爭,統一了語言和宗教信仰,四年一屆一路傳承至今。
近代體育項目的發明和標準制定基本都是英國興盛時期所建立和推動的大英國協運動會項目。大家知道,第一條道路規則也是英國制定的,靠左行。是基於對騎士精神的傳承與尊重。騎士們亮劍就要決鬥。經常發生意外。所以靠左行,劍尖朝左,避免誤會,同時也方便拔劍和依靠左側自衛。所以尊崇了這個習慣,所有英國聯邦國家和殖民地都是靠左行。很多對抗性體育項目的規則制定都是騎士精神的傳承。比如英式橄欖球,冰球的單挑規則等等。所以英式橄欖球和冰球被統稱為騎士們的運動,傳承發展至今。
所有的成功的體育項目,他的社會功能一定是被先進文明所認可,才能得到非常良好的發展。除去社會功能之外,它也需要符合個人需求的體適能的一切基本元素(身心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稱為體適能)。運動場上有規則、場外有法律,參與運動就是要求你培養並學會場上的問題要在場上解決,而不是用其他方式帶到場下去解決。熱愛的運動項目即使只是作為個人的愛好,也可以陪伴你的一生。除了冰球之外,馬術,高爾夫、網球等很多體育項目,都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自身素質修為和提升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還能帶來一個良好的社會圈子。可以說,體育是打造完美人生的標配選項之一。
我再說一下,冰球給了我的三個夢想。
一是在家鄉長春舉辦搖滾音樂會。這在1994年就實現了,當時我舉辦了新音樂周長春演唱會,邀請了崔健、魔岩三傑(竇唯、張楚、何勇)。
1994年,袁勐(右二)與魔岩三傑推杯換盞
二是拍攝一部冰球主題電影,50歲了借著冬奧的機緣得以實現,就是這部《冰球少年》。
三是希望能為打造我們自己的大學生冰球聯賽貢獻一份力量。我很早就從事校園冰球的推廣,從贊助芳草地國際學校開始,到幫助清華大學的校隊輪轉冰,贊助清華陸地冰球場地等,很高興看到清華大學現在建成了真冰球館。
2007年,袁勐的北京冰鋒俱樂部與清華大學簽訂的陸地冰球課合作協議
我當時的想法是效仿牛津劍橋的賽艇,理工文科的兩大代表高校參賽,藉以催生全國的大學生冰球聯賽。當時的國家冬管中心王揖濤主任不辭辛苦陪著我到處聯繫非常艱難。最後的基礎算是達成了。結果是我個人遭遇一場大病,躺在病床上冷靜思考自身的力量實力,最後做出艱難決定,結束了推廣冰球的征程,專心做聲光電的主業,同時,結合自身身體和事業需要,轉戰高爾夫行業。至今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我50歲以後的最新願望是希望利用冬奧熱度打造我們中國自己的冰雪迪士尼。迪士尼是全世界文旅項目學習的榜樣。總結其成功模式。是為33制。能夠做到是三年內容疊代無限正循環。強大的IP資源自己製造加上全球購。像我們的喜羊羊等等都被他收購了。那隻討厭的破貓和老鼠換把新槍又能突突我們幾代人。動畫人物永生不死。近代科技文化都是人家主導的方向和規則。想要贏得那份勝利的尊重,我們就要深挖我們本民族文化基因元素,創造我們自己的二次元文化,打造我們自己的冰雪文化大IP。
玉沙、瓊芳、玉鸞、銀栗、凝雨、素塵、仙藻……這些美妙的詞彙都是古人對雪的雅稱:本人最喜歡的是鶴羽。有時也在想,如果能做一間冰雪主題餐廳就叫鶴羽食坊如何。
袁勐曾致力於少兒冰球推廣,紅色球衣33號為當時年幼的英如鏑
最後,引用一段非常經典的話:東北一年裡有一半是冬天,一邊挨凍,一邊挨揍,常年經受自然和社會雙重磨礪,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人,人生順流而下,萬事順其自然,無需人設傍身。
其實我們每個人生來都不完美,既然沒有躺贏的資本,就站起來奔跑吧!讓我們永遠年輕、熱血沸騰、永遠熱淚盈眶,激情萬丈!
謝謝大家。
《冰球少年》上映,無論孩子打不打冰球,都值得一看